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丙寅时是什么时候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47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18 20:41

丙寅时是:03:00-05:00之前。一天24小时,2个小时为一个时辰。

24小时与时辰关系:子时:23:00-01:00之前;丑时:01:00-03:00之前;寅时:03:00-05:00之前;卯时:05:00--07:00之前;卯时:05:00-07:00之前;辰时:07:00-09:00之前;巳时:09:00-11:00之前;午时:11:00-13:00之前;未时:13:00-15:00之前;申时:15:00-17:00之前;酉时:17:00-19:00之前;戌时:19:00-21:00之前;亥时:21:00-23:00之前。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08:19

  丙寅时就是寅时:03:00--05:00之前。
  一天24小时,2个小时为一个时辰,24小时与时辰关系:
  子时:23:00--01:00之前;
  丑时:01:00--03:00之前;
  寅时:03:00--05:00之前;
  卯时:05:00--07:00之前;
  辰时:07:00--09:00之前;
  巳时:09:00--11:00之前;
  午时:11:00--13:00之前;
  未时:13:00--15:00之前;
  申时:15:00--17:00之前;
  酉时:17:00--19:00之前;
  戌时:19:00--21:00之前;
  亥时:21:00--23:00之前。
  中国自古以来行用阴阳合历。以朔望月纪月,以回归年纪年,以闰月调整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既方便人们观察月相,又照顾月份与四季的稳定关系,两全其美。
  年是指阴历,岁是指阳历,二十四节气是指阳历。岁的意义来源于岁星,岁星就是木星,岁星约十二年一周天(实际为11.86年)。
  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个星次,岁星每年行一个星次。十二次的名称是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由于岁星是逆时针由西向东运行,岁星纪年法在实际应用中不方便。为此,古人设想一个假岁星,叫作“太岁”,让它由东向西与真岁星“背道而驰”,把黄道附近由东向西分为十二等分,叫作“十二辰”。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太岁和十二辰是顺序相同。这就是“太岁纪年法”。
  古人以十二辰纪时,所以后人又叫做“时辰”。古代计时,采用铜壶滴漏法,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划分一百刻。古代一昼夜划分为一百刻,现在一昼夜划分为九十六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08:19

您好,丙寅时,就是凌晨三点到五点。这个丙寅时,也只有甲己二日才会有的时辰,其他的日子则没有这个时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08:20

凌晨3点到5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5 08:20

何谓十二时辰?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的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我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①。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我国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二十三点至一点 子时 丑时 一点至三点
凌晨三点至五点 寅时 五点至七点,卯时
七点至九点,是辰时 九点至十一点,巳时 十一点至十三点,午时 十三点至十五点 未时 十五点至十七点,申时 十七点至十九点 酉时 十九点至二十一点 戌时 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 亥时 24至3子时

古代计时法:
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北京时间09 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北京时间15食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北京时间17是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
时辰———十二地支纪一昼24小时为十二时辰:
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7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巳时”,11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每个时辰各占两个钟头。可见“从巳时直杀到未时”相当于现在的“从上午9时直杀到下午3时”。
更点———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亥时作为二更,子时作为三,丑时为四,寅时为五更。
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又把每更分为五点。每更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五更三点”相当于现在的早晨5时又72分钟,即6时12分,“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午夜1时又96分钟,即2时36分。
刻———古代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而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
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此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更天”前最大的数字是五,是指三时至五时。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
一、 时:
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时辰的起点是午夜。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然其(指杜元凯注)曰夜半者即今之所谓子时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昳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北宋时开始将每个时辰分为“初”、“正”两部分,分十二时辰为二十四,称“小时”。
二、刻:
大约西周之前,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百刻制”是我国最古老、使用时间最长的计时制。
到了汉代,在使用“百刻制”的同时,又采用以圭表测量太阳射影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太阳方位计时”法。圭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所以才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俗语。圭表所测得的每一太阳方位,渐渐有了一个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时辰的来历。到了隋唐,“太阳方位计时”正式演变为“十二时辰计时”。“百刻制”与“十二时辰计时”并用,使得我国古代的计时制趋于完善。
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在采用十二时辰的同时,也兼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由于百刻制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不好计算,又先后改为96刻、108刻和120刻。到了清代才正式规定一昼夜为96刻,每个时辰八刻,又区分为上四刻和下四刻。
中国古典小说常有“午时三刻开斩”的说法,如,《西游记》第九回:“却说魏征丞相在府,夜观乾象,正萟宝香,只闻得九霄鹤唳,却是天差仙使,捧玉帝金旨一道,着他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午时三刻,按照现在的计时方法,是差十五分钟到正午12点。按阴阳家说法,此时是阳气最盛,而现代天文学认为正午最盛,两者说法略有不同。午时三刻是古代重罪犯人行斩刑的时辰,此时开刀问斩,阳气最盛,人死后的阴气会立刻消散,罪大恶极的犯人,被斩后“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罪刑轻者,可在正午开刀行斩刑,让其有鬼做。所以,“午时三刻,梦斩泾河老龙”,以显示老龙罪行极重。
三、更: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鼓角”、“钟鼓”都是古时用来打更的器具。
四、点:
古代使用[2]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如《西游记》第九回:“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三更两点”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点”就是指凌晨04:12。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土石方回填怎么算 深圳市行政机关公开招考公务员中的警察职位对身高、视力有要求吗? 精子和卵子结合肚子会疼吗 ...控制食欲啊 我一点控制力都没有 看见吃的就想吃 还是在不饿的情况... 食欲超旺盛!看见东西就想吃,看电视都会想吃,有什么控制的办法?? 阴阳师微信登录的是渠道服吗_怎么分辨渠道服 请问图片里的广州南指的是火车站“广州南站”吗?还是指别的?” 广州火车南站和广州南站有什么区别 女性长扁平疣的原因 段前段后0.5行怎么设置呢? 酉时六刻是几点呢? 形容哭的句子 形容哭的撕心裂肺的句子 形容我哭了的句子 形容伤感想哭的句子 描写人物哭泣的样子的句子 表达想哭的诗句 形容流泪的句子 形容想哭心累的句子 形容难过想哭的句子 描写“想哭”的句子有哪些? 请君入瓮的拼音 表达哭得很伤心的句子 请君入瓮阅读答案 描写想哭的句子 请君入瓮 阅读答案 请君入瓮的翻译 描写眼眶湿润想哭的句子有哪些? 请君入瓮是什么意思?怎么用这种方法? 请君入瓮请的是谁? 12个时辰是哪12个 一天中分为几个时辰?? 古时计算时间的方法. 丁酉时是几点 古时的庚酉时是现在的几点 “已时”是几点到几点? 如何算八字的五行属性?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怎么写? 司马光读后感? 司马光砸缸的读后感 司马光砸缸读后感300字 游司马光故居观后感? 司马光杂缸读后感 司马光砸缸的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 楼主急啊啊啊啊啊啊!!!老师布置写看了一篇或一本励志祖国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资治通鉴故事读后感50字 求司马光好学读后感200到400 努力让我超越天才读后感200字 古代急中生智后转危为安的故事 破缸救人读后感100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