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中的贪嗔痴慢疑是什么意思187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3 16:5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1:48
贪嗔痴慢疑,指的是五种烦恼心:
一、贪
贪指的市贪爱、贪恋,贪婪。过于贪恋物质的享受,抛不开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欲太大的人,会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不惜损害他人,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情。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具有贪的习气,只是程度不同,小到贪吃、贪睡、贪喝、贪玩,大到贪财、贪权、贪名、贪色,都是贪之毒的表现。贪是人的本性,要抛掉很难。就算是修习佛法的人,甚至可能会贪恋佛法,贪恋成佛。
二、嗔
人在遇到挫折,或者被冤枉受委屈,就会心生愤怒,起嗔心,然后就会发脾气骂人、打人,伤害他人。嗔心一生,就会造成不好的后果。佛教中常说:“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人一旦起了嗔恨心,就会让人失去理智,做出愚蠢的行为。
冲动就是嗔心在作祟,一个人受了冤屈,忍不住,就用非法的手段去报复别人,伤害别人,结果有理变没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佛法常讲“火烧功德林”,嗔心就像一把大火,会毁了所有的功德。
三、痴
痴指的是愚痴蒙昧,没有智慧。世上有很多不明事理,不辨是非的人。愚痴之人往往没有自知之明,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别人都不如自己聪明,总是以自己的观点评价事物,评判他人。
因为没有一个理性、客观的看事物的态度,愚痴之人固化在自己的思维定势中,总觉得别人不可理喻。别人不理解自己,就生嗔心,自己总处在一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的境况中。
四、慢
慢指的是待人傲慢,总看不起别人。慢源于愚痴,由于不自知,更不知别人,所以造成一个人目中无人,夜郎自大。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别人比自己强的,也会表现出轻慢不屑的态度,不服气。
五,疑
疑就是怀疑,不相信别人。有些人只信自己,连老子、孔子这样的圣贤的话都不信,看什么都持一种怀疑的眼光。
还有一些人,连自己都不信,做事情怀疑自己的能力,总是这样一种态度,前怕狼后怕虎,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有疑这样习性的人,就会障碍本性,闭塞视听,做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扩展资料:
贪嗔痴慢疑,佛家所讲的五毒,从眼耳鼻舌身意中来、从色受想行识中来、
圣辉*讲《地藏经》时说:虽然“贪”是人人都有的,但长期修行就能避免。要想去掉这五种烦恼,首先就要认识自己那颗心,让它如如不动。”也就是当欢喜和悲伤来临时,要清楚的觉知,不随它过喜而忘形,不随它过悲而颓废,保持中道。
贪嗔痴慢疑会对人造成心灵上的污染,是人痛苦的根源。无论是否修行佛法,在日常生活、为人处世中,远离五毒,也是自身的一种修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贪嗔痴慢疑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1:49
贪嗔痴慢疑是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
五毒心: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清除五毒心是修行人的重要工作,若五毒心不除而修禅定,那终究是邪定。修大神通或各种玄妙的*,若五毒心尚存,结果可能会变成魔通或各种恶法,因此,要修佛道必先除五毒。
贪
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致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我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于发财、享乐,同时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的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龄有对色欲(淫欲)有种种的贪求,为了追求感观享乐,可以不讲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如果再广泛一点讲,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
嗔
就是生气的意思,生气有很多种类,比如人家骂我们,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痴
痴也称之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比如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我们统统不理会,不以为然,甚致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无知,都是痴的表现。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慢
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比如儿子做了官发了财后,做母亲的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卖弄。或是有人养了一只漂亮的狗,觉得了不起,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财产等,都称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也是慢。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疑
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对于佛法因果道理与见地有怀疑或迷惑也为疑。从修行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a、身见: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真我。日常生活中或打坐入静时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心状况或发应,执著于觉受等等都是身见。
b、边见:执著于断、常二见即为边见。认为“我”是永恒的,就是执著“常”;认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完了没有了,这就是执著“断”。这两种错误见解就是边见。另外,由于缺乏足够的智慧与觉悟,不能正确地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或义理,无法正确理解“万法唯识、缘起性空、妙有真空”等的道理,不是执著于空,就是执著于有,不是执著于“真”,便执著于“幻”等等都为边见。
c、邪见:各种不正确的导至恶业生起的思想念头等都叫邪见。比如“无毒不丈夫”就是邪见。
d、见取见:执著于只有自己的见解是对的,称为见取见。
e、戒禁取见:对于修言人而言,凡执著信持不正确的戒律,不能正确地看待戒律等都称为戒禁取见。现在尤其在家居士戒禁取见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五戒中有一戒为“不饮酒”,此戒律设立的初衷,是预防过量饮酒后乱性造诸恶业,而且经常饮酒会导致身心不清明妨碍我们开智慧。释迦牟尼时代设立此戒的本意是远离一切让我们迷失本性的麻醉品,反过来说,适量饮了酒不乱性,内心如如不动,并不妨碍身心的清明,这个戒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我们往往定慧力不够,所以才需要持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1:49
简单讲:贪心,贪求不足。嗔心,嗔怒暴躁。痴心,正邪不分。慢心,恭高我慢。疑心,遇法不信。
贪、瞋、痴、慢、疑、见等六种根本烦恼。其中贪、瞋、痴、慢、疑是五使,“见”又分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称为五利使。五钝使与五利使二者,合称为十烦恼。
贪:即贪欲,欲爱。欲界的贪欲是欲贪或欲爱,色界的贪欲是色贪,无色界的贪欲是无色贪,此后二者也称为有爱,贪欲就是对所好对象的爱执。
瞋:嗔恚、恚、怒;即指对不喜欢的对象的反抗、拒斥与嗔恨。
痴: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四谛缘起的道理,以自我为中心,而没有公平正确之真实智见。
慢:是抬高自己轻视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情。有三慢、七慢、九慢等。
疑:指怀疑三宝,怀疑善恶业报,怀疑三世因果,怀疑四谛与缘起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1:50
贪、瞋、痴、慢、疑、见等六种根本烦恼。其中贪、瞋、痴、慢、疑是五钝使,“见”又分为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种,称为五利使。五钝使与五利使二者,合称为十烦恼。 贪:即贪欲,欲爱。欲界的贪欲是欲贪或欲爱,色界的贪欲是色贪,无色界的贪欲是无色贪,此后二者也称为有爱,贪欲就是对所好对象的爱执。 瞋:嗔恚、恚、怒;即指对不喜欢的对象的反抗、拒斥与嗔恨。 痴:无明,就是愚痴。不知道四谛缘起的道理,以自我为中心,而没有公平正确之真实智见。 慢:是抬高自己轻视他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情。有三慢、七慢、九慢等。 疑:指怀疑三宝,怀疑善恶业报,怀疑三世因果,怀疑四谛与缘起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1:51
贪:贪念生诸恶。对 财 色 物 贪求会引导自己走向行恶、得恶报。嗔:发脾气损坏身体。常言说发火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并且使自己背离亲朋同事而孤立。痴:痴迷让自己停滞不前。因痴拒绝他人见解;因迷而执着自己见解行事。会走多少弯路啊。慢:傲慢阻碍自己进步升华。太自我怎么能够接受他人见解呢。在这个需要合作的社会只能被淘汰。疑:怀疑使自己处事失却果断。失却果断还不是严重。失却正确见解、没有正确的引导永远不会成功
这几点是人 生烦恼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