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7:31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3:59
垂帘,特指女人,听政,实则摄政。
在古代封建王朝,垂帘听政一般发生在上任皇帝去世,新皇帝年幼的情况之下,是一种幼主亲政之前权力过渡方式。
既然是一种方案类的东西,那便不存在褒义、贬义之别。
历史上有很多时候靠这一方案,成功实现了权力的平稳过渡,皇帝亲政后王朝依然生机勃勃;还有很多时候垂帘者听政一段时间,尝到了权力的甜头,便不愿再轻易撒手,甚至在权力欲的驱使下,使出种种毒辣手段。
正是由于人们习惯于"理所应当"的事平淡无奇,这第二种情况往往更为人们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所以现在人们一听到垂帘听政这四个字,想到的便是一系列不好的东西,这个词也就有了一丝贬义的意味。
既然垂帘听政这种模式,对于皇权的交接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威胁,那么古人为什么还会用这种模式呢?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能称之为问题,因为咱们可以试想一下,上一任皇帝去世后,其*人年龄尚轻不谙世事,有很多甚至还在襁褓之中,每每上朝,被太监抱上龙椅后自己在那儿玩儿玩具,文武百官在下面汇报工作,演戏给谁看呢?
万一龙椅上那孩子天真无邪的随便一句"杀"、"罚"甚至"我要退位",这可都是圣旨啊,大臣们听还是不听?既然坐在龙椅上那个人是换不得的,朝臣们所汇报的工作又必须得汇报给一个"具有完全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来听,那这个人选谁最合适呢?
百官之首?当然不行,封建社会天下是天子的天下,百官之首如若做这种事情无异于谋反。
那既然是天子的天下,就理应由天子家里人来替年幼的天子"听"和"断",家奴太监自然不可能,皇帝的叔伯兄弟虽是家里人,但这是对皇位正统性最为有威胁的一个人群,历朝历代防他们还防不过来,怎可能在这种关键时刻让他们听政呢。
剩下的也就只有后宫的女人们了,由于皇帝年幼尚未大婚,后宫地位最高的便是皇太后、太皇太后,甚至太往后、还往后。面对皇位这个东西,世界上选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安全,但相对而言最安全的,也就只有皇帝的妈妈或者奶奶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4:00
出现垂帘听政的原因,是因为皇帝的年纪还太小,不能够自己决定事情,所以才要请太后来主持。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4:00
垂帘不是在她面前有真正的帘子,而是用一个屏风挡一下,垂帘主要是想参与国家大事。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4:01
有几个原因。主要原因是在位的皇帝年纪小,无法处理政事。其次就是皇帝年纪大,性格不够强硬,由女子来把控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