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将军是不是比孙立人差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06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2:45
不是;
论个人能力,论资历,论派系,论在国内的人际关系,论战场经历等等,杜聿明都胜于孙立人。
论学历、论国际关系等,孙立人无疑是优于杜聿明的。老蒋争取美援,还要打孙立人牌呢!
作为指挥官,重要的军事指挥能力二者无法比较。
孙立人的功劳大多建立在优厚的后勤补给上,又因为其美*校的背景,和浓厚的崇美思想,在西方吹捧下,确实显得有点虚高。
不过,作战指挥,尤其是现代战争,更加系统化,集团化、立体化。而且具体下去,又细分的比较明显,装甲战术和步兵战术,还有步炮协同、步坦协同等等,不可同一而论。
现代战争,单纯的指挥艺术甚至已经不足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了。
下面就二人的家庭背景和生平作一下简单介绍吧:
杜聿明(1904—1981),字光亭,陕西省米脂县人,家族是当地乡绅望族。父亲杜斗垣(又名杜良奎),是清末举人,在西安长安大学堂执教时,参加了同盟会,属于同盟会的元老。后来杜家的门生故旧可以说是遍布朝野(具体就不详列了)。因为陕西兵荒马乱,民风彪悍,杜聿明从小喜爱玩*,十二岁时,在表哥李鼎铭办的成家坌小学读书(李鼎铭后来是陕甘宁边区*副*)。又因家主杜良辅去世,杜聿明很早就开始操持家业。杜父自榆林回后,令其去榆林中学读书。(当时的榆林中学为陕北二十三县里唯一的一所中学,校长杜斌丞是杜聿明的堂哥,老师和同学大多数都是后来的国共两党成员以及社会各界名流等)。1924年,杜聿明在榆林中学毕业后,原本想报考北京大学,但看到南方开办了黄埔军校,于是就和堂兄杜聿鑫、阎揆要、关麟征、张耀明等十一人南下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一期生。
孙立人(1900—1990),字抚民,安徽人。家族几代经商,属于当地名门巨富。父亲孙熙泽,同样是清末举人,屡任清*山东地方*。光绪三十年(1904年),徐世昌创办了青岛*学堂,孙熙泽应邀出任总监,家眷也随着迁住青岛。孙父属于北洋皖系,曾任山东全省高等审判厅*、国会议员、总统府谘议、中华大学副校长等职。因此孙立人小时候得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而且自身学习成绩很好,1914年入清华读书,1920年,又升入清华高等科。1921年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担任主力后卫,还为中国在国际大赛中获得第一次篮球冠军。1924年,孙立人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紧接着就考取公费留学,直入普渡大学三年级加修土木工程学,1925年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在美国桥梁公司任工程师约4个月后,决意改学军事,考入美国维吉尼亚军校学习。
作为黄埔一期生的杜聿明,经历了从平定广州商团叛乱、东征陈炯明、统一两广,再到北伐的一系列战争。这里说两件小事吧,一是东征攻打淡水城时,教导团组织敢死队爬城攀攻,最先登上城头的是杜聿明、陈赓二人;北伐之前,杜聿明奉命北上北京,参与保护孙中山,后来杜聿明所部进驻西山碧云寺静宜园,守护孙中山灵榇。
1928年,张治中考察回国,任*陆军军官学校训练部主任,令杜聿明为该校杭州预科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同年,孙立人回国,在**党务学校,任中尉军训队长。
1930年初,蒋介石成立教导第二师,张治中任师长,杜聿明任该师第二旅第五团一营中校营长,不久升为该师第六团上校团长。1930年冬,教导第二师改番号为陆军第四师,杜为第十二旅第二十四团团长。
1930年,孙立人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
1932年,杜聿明因“剿匪有功”,被委任为十七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三旅旅长,不久升为该师副师长。
1932年,孙立人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一·二八”抗战的时候税警总团以第88师独立旅的身份参战,表现优良。
1933年,满洲事变,杜聿明、关麟征等奉命率部北上长城,在古北口与日军激战。当时有感于国家形势艰难,南京*军校开办了高等教育进修班,争取培养核心骨干。当时,杜聿明将南天门阵地交给了十七军第二师后,入进修班第一期进修,后来加入了复兴社。
1937年,*军第一个陆军装甲兵团成立,杜聿明为第一任团长,参与了淞沪会战。1938年,装甲兵团撤至湖南湘潭整训,不久该兵团扩编为第200师,以杜聿明为师长。1938年12月,第二百师扩编成新编第十一军,从湖南湘潭移驻广西全州,杜聿明委为副军长。不久,番号又改为第五军,杜升任军长(该军是**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唯一机械化新军)。
1939年,杜聿明取得昆仑关大捷,重挫了准备开辟华南战场的日军。
1942年初,中国派出远征军,杜聿明为第一路副司令长官。中国和英*队集结后,策定作战计划,分三路南下迎击日军。此时,孙立人是新编38师师长。
多说一句,现在很多史料都得到了斧正,因为仁安羌解救了一些英国官兵、美国记者、传教士等人,加之当时中*政高层出于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对外宣传等方面的需要,有意夸大此战的战果。
不过,虽然宣传需要,但是当时前线的中国官兵历经血战,可歌可泣!!!
在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被任命为东北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后来又被任命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最后被我军战士俘虏。
孙立人也同样来到了东北,所部编入杜聿明的指挥系统。当时东北国共双方的最高指挥官,是林彪和杜聿明。
1947年8月,蒋介石将孙立人调离东北,出任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在南京成立陆军训练司令部。1949年9月1日,孙立人正式就职台湾防卫司令。1950年3月1日,蒋中正“复行视事”重任总统职,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随之裁撤,孙接任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这就是老蒋打的求美援牌)
1954年6月24日黄杰任陆军总司令,孙立人任总统府参军长,失去兵权。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作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1961年3月,杜聿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的文史专员。而后,陆续担任政协常委和*。
PS:多说一句,杜聿明的大女婿就是杨振宁。杨振宁的原配夫人杜致礼于2003年10月病逝。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娶了28岁的翁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2:46
孙立人如果留在国内抗战,他依靠国内的条件和装备是绝不会在战场上打出来的。
他幸运就在于在印度和缅甸,完全美式装备和训练,得到美国的后勤供应,有美国人提供的制空权。他的打法基本是美军的路数,那个消耗是国民*的国力无法保障和持续的。他是美国留学和军校毕业的,和美国人关系好。所以,美国人也买他的账,在国际*上也使劲地捧他。重庆出于提振士气和争取美援的考虑,也一个劲地吹他。要说,论热带作战经验,丛林战组织,廖耀湘比孙立人强得多。丛林之狐的称号应该给廖耀湘。对如何运用美式装备,编组适合中国情况的美械部队,郑洞国比孙立人有心得和见识。
后来参加东北国共内战,他在一开始能占便宜,也是因为刚一开他在武器上确实占优势,东北*也是第一次见识到美械部队的打法,不适应。而且新一军赶到时,已经四平战事的后期,林已经准备撤退了。让他以新锐之师赶上摘取胜利果实了。他后来早早被调离东北战场,除了因为和杜聿明不和外,他的打法也是确实太美式了。整个东北联勤只负责供应他新一军一个军都吃力,别的部队怎么办?
远征军的郑洞国评价孙立人不会打仗,只会依仗火力平推,没了空军支援,脱离了运输线,远离了炮火和装甲就抓瞎。廖耀湘则干脆说孙立人太败家,生错了国家,应该去当美*人。
孙如果不是被老蒋早早放到台湾,继续停留在内战战场上,他也会是北京功德林里的一个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2:46
打战很难说的,综合因素包括太多东西,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平心而论,杜聿明的谋划水平在*中算是出类拔萃的,但他并非帅才,因为是后起之秀,威望不高,始终是他的软肋,加上不能勇于承担。
孙立人并无大规模战役的经历,无法知道其是否是帅才。但将才在*算是后期最闪亮的一位,当然他的武器装备换的最早,也是事实。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12:47
杜聿明,国民*军陆军中将。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字光亭,汉族,陕西米脂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一·二八事变)。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48年,任徐州“剿总”副司令。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全国政协第五届常委和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