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苏轼一生经历概括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9:00

我来回答

1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8:14

一、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4]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4]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4]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二、苏轼的命运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

1、“一起”:步入仕途。公元1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苏东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他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后来收入《古文观止》,使他名震京师、脱颖而出。考中进士后,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凤翔府判官,品级不高,从八品,扎扎实实干了将近3年。

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国家图书馆),在那里读了很多书。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下派到杭州做通判,做了2年零9个月。然后到密州任太守(公元1074年),当时38岁,属于“年轻干部”。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可以看出,苏东坡步入仕途后,一步一个脚印,逐步被提拔重用。

2、“一落”:大难临头。公元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乌台就是御史台。为什么叫乌台?唐朝时御史台内有几棵大柏树,乌鸦在上面筑巢,所以把御史台叫乌台,一直沿用下来。

案件是因文字而起的,所以叫“乌台诗案”。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李定和舒亶等人千方百计迫使宋神宗给他定罪。政敌一心想置他于死地,但神宗一时举棋不定,太祖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重臣、不杀士大夫。宋神宗又特别爱惜人才,所以就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贬。

贬到哪里去呢?黄州。黄州当时是下等州,贫穷落后。长江自北向南折向东绕城而过,巴河自北向南注入长江,长江和巴河一起把黄州围得像一口井,苏东坡说:“黄州真在井底”,相信是有感而发的。但苏东坡毕竟人才难得,宋神宗也不想太亏待他。好在黄州离开封不远,基本生活还有保障,就把他贬到这里来了。

3、 “二起”:东山再起。公元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新法,史称“元祐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4、“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公元1089年7月至公元1091年2月,出任杭州太守1年零7个月。

5、“三起”:再回朝廷。苏东坡公元1091年3月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从苏东坡频繁的上下左右调动,反映了朝廷当时极端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太后对苏东坡极为赏识,希望他作为与新党制衡的*力量;另一方面又恨铁不成钢,对苏东坡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6、“三落”:一贬再贬。公元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哲宗的心灵已经有些扭曲,太后摄政时,他基本上是个局外人,大事小事与他无关。他很郁闷,刚一亲政,就变本加厉地进行*反扑,无情打击“元祐党人”。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

扩展资料:

一、苏轼文学成就

1、词作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是一致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还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此处的“自是一家”之说,是针对不同于柳永词的“风味”而提出的,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其文如其为人”(《答张文潜县丞书》),在词的创作上自成一家。苏轼一向以文章气节并重,在文学上则反对步人后尘,因而他不满意秦观“学柳七作词”而缺乏“气格”。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苏轼让充满进取精神、胸怀远大理想、富有*和生命力的仁人志士昂首走入词世界,改变了词作原有的柔软情调,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与苏诗一样,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这种对人生命运的理性思考,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苏轼虽然深切地感到人生如梦,但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着顽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

苏词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转而矛盾苦闷,力求超脱自适而不断追求的心路历程和他疏狂浪漫、多情善思的个性气质。继柳永、欧阳修之后,苏轼进一步使词作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体由分离走向同一。

苏词既向内心的世界开拓,也朝外在的世界拓展。不同于晚唐、五代文人词所表现的狭小的生活场景,苏轼不仅在词中大力描绘了作者日常交际、闲居读书及躬耕、射猎、游览等生活场景,而且进一步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苏轼用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由于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拓展了词的时空场景,从而提高了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地引入文学殿堂,使词从“小道”上升为一种与诗具有同等地位的抒情文体。

“以诗为词”的手法则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有了词题和词序,既便于交代词的写作时地和创作缘起,也可以丰富和深化词的审美内涵。在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苏词大量运用题序和典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本质上说,苏轼“以诗为词”是要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轼写词,主要是供人阅读,而不求人演唱,故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虽也遵守词的音律规范而不为音律所拘。正因如此,苏轼作词时挥洒如意,即使偶尔不协音律规范也在所不顾。

也正是如此,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然苏轼现存的三百六十二首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柔美之风比较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体现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如天风海雨般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说:“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后来的南渡词人和辛派词人就是沿着此路而进一步开拓发展的。

2、诗作

苏轼对社会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

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

“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而且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

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苏轼与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

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燥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3、文章

苏轼的文学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韩愈和欧阳修对古文的贡献,都是兼从文、道两方面着眼的。但是苏轼的文道观在北宋具有很大的独特性。首先,苏轼认为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如“精金美玉,文章并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其自身的表现功能便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种高级形态。

其次,苏轼心目中的“道”不限于儒家之道,而是泛指事物的规律。所以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

正是在这种独特的文学思想指导下,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韩愈的古文依靠雄辩和布局、蓄势等手段来取得气势的雄放,而苏文却依靠挥洒如意、思绪泉涌的方式达到了同样的目的。苏文气势雄放,语言却平易自然,这正是宋文异于唐文的特征之一。

苏轼擅长写议论文。他早年写的史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如《留侯论》谓圯上老人是秦时的隐君子,折辱张良是为了培育其坚忍之性;《平王论》批评周平王避寇迁都之失策,见解新颖而深刻,富有启发性。

这些史论在写作上善于随机生发,翻空出奇,表现出高度的论说技巧,成为当时士子参加科场考试的范文,所以流传极广。苏轼早年的政论文也有类似的风格特点,但随着阅历的加深,纵横家的习气遂逐渐减弱,例如元祐以后所写的一些奏议,内容上有的放矢,言词则剀切沉着,接近于贾谊、陆贽的文风。

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更能体现苏轼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具备美文的性质。

苏轼的叙事记游之文,叙事、抒情、议论三种功能更是结合得水*融。

由于苏轼作文以“辞达”为准则,所以当行即行,当止就止,很少有芜词累句,这在他的笔记小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记承天夜游》,全文仅八十余字,但意境超然,韵味隽永,为宋代小品文中的妙品。

苏轼的辞赋和四六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辞赋继承了欧阳修的传统,但更多地融入了古文的疏宕萧散之气,吸收了诗歌的抒情意味,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创作了《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的名篇。《赤壁赋》沿用赋体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传统格局,抒写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同时也描写了长江月夜的幽美景色。全文骈散并用,情景兼备,堪称优美的散文诗。

苏轼甚至在四六中也同样体现出行云流水的风格,他在翰林院任职时所拟的制诰曲赡高华,浑厚雄大,为台阁文字中所罕见。他遭受贬谪后写的表启更是真切感人,是四六体中难得的性情之作。

苏轼的散文在宋代与欧阳修、王安石齐名,但如果单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则苏文无疑是宋文中成就最高的一家。

二、艺术成就

1、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2、绘画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09:32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曾经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为何一生饱经风霜坎坷?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北宋大文豪苏轼(1037年——1101年)代表作《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为:希望世上的有情人能终成眷属,长久地厮守在一起,即使天各一方,彼此也能享受到皎洁的明月,寄托思念之情。

这句话中的“婵娟”,特指皎洁的月光,是作为诗词中寄托情思的意象来使用的。

实质上,“婵娟”一词拥有丰富的寓意,本意并非月光和月色,而是在不断演化后,最终形成了这个意思。确切地说,“婵娟”一词是在名词和形容词之间不断转化,涵义不断丰富后,才逐渐形成了这个约定俗成的涵义。

从“婵娟”一词带“女”字旁可以看出,它最早是作为女性人名而出现。据传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一个女学生,跟宋玉是同学,她对老师非常崇拜,时刻关心着老师的生活起居。婵娟不但聪明伶俐,冰清玉洁,并且具有一身正气,老师屈原非常赏识这个女学生。

屈原是楚国人,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不被秦始皇所灭,他四处游说,说服其它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强大的秦国。然而,事情并没有向着屈原的理想而进展,其它几个国家人心不齐,各有心思,无法凝聚成一股强大力量,最终被秦国逐一击破。

在屈原游说过程中,婵娟自告奋勇,代替老师去赴宴,喝下毒酒不幸身亡。屈原知道*后,万念俱灰,怀着悲痛心情写了一篇赋,把婵娟比喻为“天使”。

“婵娟”一词的发展史就是在名词和形容词之间不断转化的结果。因此,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诗人和作家根据语境和环境,不断赋予“婵娟”新的涵义。到北宋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婵娟”特指皎洁的月光,引申涵义可以理解为思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1:06

苏轼,   他的生活状态: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在被贬官的路上。   他的爱情:一生有三位深爱他的妻子,却都死在了他的前面。   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却是北宋文学界第一大V,粉丝上至皇上太后,下到市井百姓,他随便发个表情符号,都有上百万的转发量,甚至连高丽、辽国、西夏这些国家的粉丝都来为他点赞。   他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屡屡把他发配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处,皆有鲜花为他盛开、清风为他送来。   他的QQ签名是:我绝不苟且地生活,我要用我的双脚去实现“诗和远方”的梦想。   没错,他就是——   苏、 东、 坡。   1   宋仁宗景佑元年,也就是公元1036年,在美丽的眉山市,有一个婴儿降生了。没有什么电闪、也没有什么雷鸣,平静的如同我们经历过的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六十四年之后,也就是在他去世后,有人说他出生的那一天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的日子。此后这条八卦消息流传了将近千年。   在他的青少年时期,他一生中的重要人物纷纷闪亮登场,却又大部分纷纷黯淡离开,只剩下他的弟弟苏辙苏子由,陪伴他直到他生命的尽头。   首先是他的母亲,她丝毫不比在儿子背上刺字的岳母逊色,她影响了苏东坡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她教儿子从小读《范滂传》,在小小的东坡心里种下了一颗善良、正直、勇敢的种子。   他的父亲,也就是《三字经》里“苏老泉、二十七、使发奋、读书籍”的苏洵,更是一个“身教重于言教”的忠实实践者,他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读书学习,直到把他的儿子包括自己培养的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三席之地。   他的姐姐(历史上根本没有什么苏小妹,那是大家喜爱东坡,杜撰了一个和他同样逗比的妹妹出来),非常疼爱东坡,但是在出嫁没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而他的母亲在他们父子三人进京赶考时忽然死去,她连他们考中进士的消息都没有等到,这不能不说是苏东坡心里一个巨大的遗憾。   好在东坡和弟弟子由的妻子在家里料理了后事,并且和他感情甚笃、相知相爱的妻子王弗还为他生下了儿子。   就在苏东坡走上仕途,准备大干一番,实现他的报国之志的时候,他人生的导师、精神的领路人、文学的支持者——父亲,去世了。   命运似乎是要试试这个年轻人的抗打击能力到底有多强,就在父亲去世一年之后,他深爱着的妻子也因病去世了。   深受打击的苏东坡,扶着父亲和妻子的灵柩来到眉山,把他们葬在了母亲的坟墓旁边。   有谁会在这样接二连三的失去亲人的打击下还能坚强地继续生活?苏东坡吗?不,他只是个凡人,他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乐观,他毕竟是人,不是神。   他当时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几乎连自己的孩子都无法照顾。他在丁忧期间,每天都在埋葬亲人的坟墓旁度过,以泪洗面。整整三年,他没有写过一首诗,没有发过一条微博,却在那座睡着他深爱的人的山上,亲手种下了三万棵松树。   三万棵!我们可以想像当年的这个青年,是怀着怎样的一种心情,在山上一锹一锹地挖土,挖出深坑把松树种进去,然后再一桶一桶的水浇进去。   他种下的不是松树,而是深深的悲痛和绵延的思念啊。   直到十年之后,他在一个孤独的夜晚忽然梦到他已离世许久的妻子,起床披衣在月光的清辉下写下了一首词,我们才知道他当年的痛苦有多深。   《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 短松冈。   他的这首词并没有让他当时的妻子王闰之心里难过,相反,她更加敬重这个情深意重的丈夫,陪他度过了人生中最落魄的时期;他后来的侍妾朝云也对他敬佩有嘉,成为了东坡“满肚子不合时宜”的红颜知己。   就是千百年来我们无数的女粉丝,在读到这首词后,都会流着泪在下面写上一条真诚的评论:   来世嫁给苏东坡,哪怕历尽千年劫。   2   如果说苏东坡的青年时期,他的打击均来自家庭,那么之后他一辈子的坎坷经历,均来自一个人。   这个人也是北宋文学界神一样的存在,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还有“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可谓是家喻户晓。   如果你说这个人是嫉妒苏东坡,那么你就错了。他和东坡都在“唐宋八大V”之列,他们的公众号每更新一期,对方都是第一在朋友圈转发之人,他们对对方都是真心佩服、真心互推。   可是他们在*上的见解却截然不同。   是的,这个人就是,王安石。   王安石是个很有理想的人,他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准备变法。“变法”的事姑且不说怎样,毕竟我们不是在这里研究历史,但是王安石有个非常大的性格缺点,那就是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脾气急躁,他当时还有个网友给他的起的外号:拗相公。   有些巴结他的小人利用了他性格上的弱点,在推行青苗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的时候急功近利、夸大成果,结果司马光(对,就是那个砸缸的孩子,他现在长大了)等一批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纷纷上书反对变法,纷纷被贬官到边远地区。   苏东坡倒霉的贬官之路就这样被拉开了序幕,然而粉丝们不关心他在*上取得了什么成就,他们关心的是大神今天又更新了没有。   东坡没让他们失望,既然我无法施展我的*抱负,我就转战我的文学阵地吧!   3   在西湖边上,他面对着满眼的荷花,拿出笔记本更新了他贬官以来的第一篇微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粉丝一片惊呼:哇塞!写得真好啊,赶紧点赞!当地***马上发布内部一号文件:西湖以后别名就叫“西子湖”。   东坡太爱这里了,这里有白娘子的传说,还有美味的“松鼠鱼”,就是西湖的水总是爱发脾气,雨季的时候总是泛滥,那就建一条大堤吧,挖出的土可以堆在山上。一条长堤,遍植杨柳,在每一个朝阳初升的晨曦,你都可以看到我们的苏大学士,脖子上搭条毛巾,在大堤上晨跑。   他的身后跟着一大群人和他一起锻炼身体,不为别的,只为在这里*一张以苏学士为背景的图片发到自己的朋友圈里,再故作低调的在旁边配上四个字:苏堤春晓。   或许有些人看着苏东坡的日子过得过于滋润又太过高调,刺痛了他们的内心:你还想你的远方有诗和田野?让你见识一下远方还有什么!   远方还有田野,只不过你看到的只是田野上空黑压压的一片蝗虫。   1074年,苏东坡38岁,被贬密州。   当时的密州正在闹蝗灾。   苏东坡亲自加入了去捕捉蝗虫的队伍中。   看到百姓因天灾而流离失所,他的内心比蝗虫啃噬还要难过,然而让他更难过的,除了天灾,更有人祸:西夏入侵大宋,居然有人建议投降!   他悲愤地骑上马,以打猎之名,拈弓搭箭对着西北的方向,大声吟诵出了一首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   倾城出动来一睹太守风采的老百姓惊讶地长大了嘴巴,连签名都忘了要。   据说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历史上第一首豪放词,一改以往柳永式的悲悲切切、儿女情长,苏东坡在豪放词写作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直到他在贬官黄州的时候写下那首流传千古的“念奴娇”,成为宋词豪放派的开山鼻祖,他都没有停下他写词的脚步。   因为这首词太有名气了,它在宋词排行榜上置顶到现在都无人可以超越,所以全词附录如下,以便读者再次感受东坡的风采。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是啊,人间如梦,还有什么比好好活着更重要的事呢?   4   他不愿意向命运低头,也不愿意苟且地活着,然而命运把他的亲人放置在千里之外,苏东坡和他的弟弟,有七年都没有见面了。   他在某一年的中秋,望着天上的月亮,黯然神伤。就是他的神伤,也成就了文学史上写月诗词的巅峰。   就在几个关西大汉拿着铁板唱大江东去时,我们这位伟大的诗人、词人,想到了他的弟弟。望着天上的月亮,他禁不住感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一千多年后,一个叫王菲的歌手,用她温婉柔美的嗓音把它唱出来,我们每一个人在心中唱着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东坡,他的精神和气质已经渗入了每一个知识分子甚至每一个老百姓的骨髓。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歌颂爱情,令人忍不住落泪;他赞美亲情,成就千古绝唱。他生活中的一颦一笑、一怒一骂皆可成诗,即使面临灭顶之灾,他都决不让自己苟且的活着。   像东坡这样的人,他是不会满足于只写写个人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他的眼里心里更多的想的是百姓、想的是社稷。   所以他看不惯的事一定要用笔写出来,这就给了那些小人可乘之机,他们终于抓住机会把他投进了监狱,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   苏东坡在监狱里被关了四个月零二十天,除夕前被放出狱。出了监狱,他用鼻子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鲜空气,感觉到微风吹在脸上的快乐,在喜鹊吱吱喳喳啼叫声中,看见行人在街上骑马而过。于是他脱口吟诵到: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吟诵完,他哈哈大笑:我真是不可救药呀!   他接着写他的诗文,而且他对生活更加热爱。   他为老百姓祈雨,并给自己的亭子命名“喜雨亭”,做记以记之;   他生活困顿,就亲自在家后东面的一片坡地上开荒,并为自己取号为“东坡居士”;   他到江上捕鱼,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得意地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他的书法在“苏黄米蔡”中占据一席之地;   他临摹吴道子的壁画使人看不出真伪;   他热衷于吃,我们熟知的东坡肉、东坡肘子,都是他发明的做法;   他在惠州吃着美味的荔枝笑眯眯地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他有时也会臭美,戴上他亲手缝制的东坡帽招摇过市得意洋洋;   他被贬官的最远地方是在遥远的海南岛,那里瘟疫横行、老百姓愚昧不堪,他教他们挖井、给他们熬中草药治病。   ……   他走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写过的诗在千年时空流转,他在临死前说的那句话让我们现在人看来也会忍俊不禁:“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   当我们为他的坎坷唏嘘感叹、忍不住要为他流泪时,眼前总会浮现一个微笑的带着高高的帽子的人,他说: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是啊,人的一生仿佛雪泥鸿爪,你在雪地上留下那几个浅浅的脚印又能如何呢?如果你的梦想在蓝天,那就向上飞;如果你的梦想在远方,那就往前走。   苏东坡,他用一生把别人的苟且活成了——   潇洒。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2:58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8-9] 是初唐大臣苏味道之后。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是很用功。 苏轼其名“轼”原意为车前的扶手,取其默默无闻却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庆历八年(1048年),苏洵因父丧居家,闭户读书,把自己的学识品行教授给苏轼与幼子苏辙。
苏轼生性放达,为人率真,深得道家风范。好交友、 好美食, 创造许多饮食精品, 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进京应试
嘉祐元年(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农历虚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1057年)进京应试。
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二人正锐意于诗*新,苏轼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们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名动京师
在欧阳修的一再称赞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当父子名动京师、正要大展身手时,突然传来苏轼苏辙的母亲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随父回乡奔丧。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丧期满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四年后还朝,任判登闻鼓院。
治平三年(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苏轼还朝。此时,震动朝野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欧阳修在内,因反对新法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

自请出京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调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妄自尊大”、“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又讽刺*,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在大家努力下,这场诗案就因王安石“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监视。苏轼下狱一百零三日,险遭杀身之祸。幸亏宋太祖赵匡胤时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他才算躲过一劫。
被贬黄州
黄州团练副使一职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公务之余,他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

东山再起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苏轼于是选择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再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筑建苏堤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年近六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

流落儋州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祐六年(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再次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不远千里,追至儋州,从苏轼学。在宋代一百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传下来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身逝常州
宋徽宗即位后,苏轼相继被调为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
北归途中,苏轼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六十五岁。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钧台乡上瑞里。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24]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号“文忠”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5:06

苏轼生于四川眉山,从小聪明伶俐,年少与父亲兄弟去参加科考,高中,对当时的太学体给予抨击,名噪一时,后任凤翔通判,在当地做了不少有利于民的举措,正要调回京城任职期间父亲去世,不得已回老家守孝三年,回来后即赶上王安石变法,因反对其中弊端,苏轼被排挤,自请外放至杭州,后又到密州,救弃婴,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词,后又到徐州,在那里领导民兵抗击洪水,后又到湖州,此时朝廷中的新派担心苏轼崛起,便收集苏轼诗词,强硬的套上反对新法、对皇上不恭的帽子,于是乌台诗案发生,苏轼逃过死结但是被贬黄州,在此,他的心智完全开化,以旷古的胸襟名世,写下了著名的前后《赤壁赋》及《念奴娇·赤壁怀古》,再后来神宗驾崩,高太后打压新党,旧党重新被启用,苏轼也恢复声誉,还京授官,但是他反对旧派对新派的全盘否定,又触及了旧党的利益,又被排挤到了杭州,在杭州疏通河道,才有了现在的西湖美景,后有辗转很多地方,高太后去世后,哲宗即位再次启用新党,苏轼再次被贬瘴气之地的岭南惠州,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苏轼近60岁被贬海南岛,这里民风尚未开化,条件艰苦,但是苏轼依旧豁达,在这里办私塾,传播知识文化,在这里培养了海南岛历史第一个举人姜唐佐。哲宗去世后,徽宗大赦天下,苏轼终于得以返回*,但是病死于常州。苏轼的晚年写了一首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反嘲的口吻写下了他一生的“不合时宜”。总的来说,苏轼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全国第一偶像,史上第一全才,他还是一个慈善家、美食家、品酒师,他还是一个与民同乐、每到一处都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的好官,还是一个待人真诚的人,胸怀宽广,对生活充满热爱,等等等等,这些都不足以形容完整的苏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17:30

蘇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諡号文忠,复追赠太师。有《东坡先生大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蘇文忠公全集》。
姓:蘇
名:轼
字:子瞻、和仲
号:东坡居士
出生: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1037年1月8日,成都府路眉州。
婚年:1054年、1069年。
逝世: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64岁),两浙路常州。
諡号:文忠
父亲:蘇洵
母亲:程氏
元配:王弗
继室:王闰之
侧室:王朝云
元配之父:王方
继室之父:王介
同胞兄弟:蘇景先、蘇辙。
同胞姊妹:蘇氏、蘇氏、蘇八娘。
嫡子:蘇迈(母王弗)、蘇迨(母王闰之)、蘇过(母王闰之)。
庶子:蘇遁(母王朝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0:12

苏轼也算是怀才不遇,后期被贬,开始步入官场的时候确实非常风光,最后选择了游山玩水,看尽了世态炎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8 23:10

苏轼,很有才华,但是他入朝为官了。在经历了很多不顺心甚至是苦难的事情后,他写出来的诗更让人回味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2:24

因为苏轼虽然很有才华,但是他性情耿直,为当时的朝臣所不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5:56

“我对它产生特殊的情感,是一段经历的——”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段“经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09:44

苏轼简要生平事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9 13:48

🏸️🏒️🎣️🎣️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vivox9和x9i有什么区别 ...设置原则跟构造要求。构造柱的设置原则跟构造要求是什么_百度... ...的U型钢筋锚环要几道?在哪里可以找到依据啊 ...月末不含税库存金额1065000元,请计算门店库存天数 公蟹吃什么 公蟹吃什么东西 爬行健身操功能和原理 锻炼爬行的好处有哪些呢 爬行健身法有什么优缺点 檀木如何粘合 成田剑先生还为哪些日本动漫配音,有名一点滴。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苏轼有哪些书画传世 苏轼与张怀民的关系 苏轼晚年是如何度过的 历史上的苏轼是怎样的? 苏轼的资料有什么 苏轼的姓名,字,号,籍贯,代表作,艺术风格等 苏轼的生平经历 关于苏轼的介绍和他的生平 东坡肉是哪里的一道名菜,东坡肉是中国哪个地方的一道名菜? 东坡红烧肉的做法 最正宗的做法 古代著名的大文豪苏轼,他的一生到底有传奇呢? 历史上记载苏轼的相貌如何? 找图片 苏轼 关于苏轼的资料和图片 建行交易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建行交易密码忘记了怎么办呀呀呀。。。 建行信用卡密码忘了怎么办 建设银行网银交易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我的建设银行网上交易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我忘记了建行网银的交易密码?我该怎么办! 中国建设银行网上交易密码忘了怎么办 银行贷款利息计算器法 贷款利率利息计算器 用手机验证码注册怎么查询密码 手机验证码怎么用 用手机验证码登陆微信密码还是一样的吗? 用自己手机给别人手机发个验证码会有啥后果 javascript中的new有什么用 你好新买的手机。密码忘记了。使用手机验证码。登录。接收不到短信验证码? javascript中new是什么意思 如果用手机号验证码直接登录的话,我把验证码填上去了,他说验证码不正确? JavaScript中的“ new”关键字是什么? JavaScript中用new操作符创建对象的时候具体发生了什么过程 js中执行new运算符时发生了什么 javascript中的new运算符怎么样使用啊,含义是什么。。。?多谢了啊 javascript中 new Object();是得到了什么呢? java : 通俗的解释下 java 中使用new运算符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希望详细... javascript高手解我一个疑惑;js中的NEW到底有什么用. js中new的用法有什么 JS 的 new 到底是干什么的 JavaScript里面什么时候才需要new一个对象?new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