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8: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5:22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后轰动一时,影响非常大。该剧主要描写清朝乾隆年间,刘墉和和珅在朝廷、在民间、以及个人的私事,发生的一系列的斗智斗勇的故事。《宰相刘罗锅》这5个字错了4个,当然这部剧一开始就打出了“不是历史”招牌,咱们今天以还原历史*的目的,来解读刘墉。
电视剧名“刘墉被称为宰相”是错误的,揭秘宰相的发展历程
宰相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官职的称号。真正意义作为官名出现的是在辽代,也仅限于辽代。宰是主宰,相是辅助。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我国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就是管仲。从春秋以后宰相的称谓不断的变更,夏商称为巫史,西周春秋称为公卿,战国以后称为宰相。到了唐朝宰相品级只有三品,宋朝只有二品。
到了明朝,朱元璋仿照宋朝制度,设立了华盖殿、谨身殿、英武殿、文渊殿、东阁等大学士。在明朝如果不加殿阁大学士,就进不了内阁,不在内阁当中就不能称为“宰相”。到了洪武十三年(1380年)据《皇明祖训》记载,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之,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名,彼此领领,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当乒嗣君并不许立及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勃奏,处以重刑。
也就是说,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借着胡惟庸擅权一案废除丞相,也就是说从朱元璋废掉丞相以后,就没有丞相这个官职。而到了清朝,雍正设立了军机处,设立了大学士,这些大学士的官职,被称为“枢臣”或“宰辅”,实际上就是宰相。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宰相这个称呼明显是错误的,而史*载,刘墉在乾隆五十年协办大学士,也相当于宰相,但是清朝没有宰相这个官职。
刘墉的“罗锅”到底真假?
刘墉的“刘罗锅”称呼,属于艺术加工但是不符合常识,在古代社会选官有四项标准,“身、言、书判”,刘墉在电视剧中,既然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考中还做了官,说明刘墉符合选官的标准。清朝选官特别重视被选者的相貌,按照当时的制度,举人应会试三科不中者,还可以选择“大挑”这一科。这一科只论相貌,标准是“同、田、贯、日、身、甲、气、由”这八个字,不考文章。这八个字比喻人的体型和相貌。由此证明,刘墉年轻的时候,在考进士这段时间,刘墉不是“罗锅”,和电视剧塑造的影响不一样。
刘墉的身高,从张其凤的《刘墉丛考》一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尸骨:刘墉脑壳很大,二十五公分见圆。眼窝内可放下大鸡蛋。小腿骨很长,半米长还多。在场民兵估计刘墉身高在1米95至2米之间。墓内灯芯草、木炭灰很多。从刘墉的骨骼推断,刘墉生前没有驼背的迹象。这段史料证明刘墉身高还是非常高的,史书上记载,嘉庆皇帝曾经称刘墉为“刘驼子”,可见刘墉确实有点驼背,但是嘉庆当皇帝的时候,刘墉都已经80多岁的年龄了,弯腰驼背也是可以理解了。
历史上真实的刘墉,显赫的家族,一门三公,父子同宰
刘墉(1720年—1770年),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山东诸城刘氏家族在清代十分显赫,从乾隆皇帝到嘉庆皇帝一共出了11位进士,7位二品以上的*。刘墉和父亲刘统勋在乾隆年间同朝为大学士。刘墉的侄子刘镮之在嘉庆年间做官做到尚书。刘统勋死后谥号“文正”、刘墉死后谥号“文清”,刘镮死后谥号“文恭”,这就是“一门三公,父子同宰”的由来。
刘统勋先后担任刑部侍郎、左都御史、工部尚书等职位,担任大学士长达12年,乾隆三十六年,被任命为首位军机大臣的汉臣。刘统勋为官清正廉洁,不为己谋求私利。《诸城县志》记载,“家固有田数十亩,敝庐一处,服官五十余年,未增尺寸。”刘统勋也非常注重民生,乾隆十一年到十八年,黄河、运河出现水患,他都亲自指挥。为老百姓做出了贡献,乾隆皇帝高度评价“练达端放,秉公持正朝臣罕见有其比,故凡审决大狱,督办大工程,悉命统勋前往莅事,无不治者”。
刘墉受到父亲的教导,一生为官清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刘墉在安徽和江苏学政任上,检查考试陋习,改革教学方案。在太原清理陈年旧案,在江宁断案明察秋毫,都受到老百姓的爱戴,被称为“包龙图”。刘墉数十年的官场生涯,也是起伏不平。先后担任过知府、巡抚、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等职。
刘墉办的最大的案子,就是和和珅一块查山东巡抚国泰贪污案,刘墉查验库房的时候,发现库房的库银并不缺少,刘墉仔细查看库银,发现银两的颜色都不一样,进一步调查的时候发现,国泰借的商号的银子来凑数。刘墉便张贴告示,要求各商号不得借给官府银子,借给官府的银子赶紧收回去,否则全部充公,这样一来各商号都把银子拿回去了,官府库银顿时清空,国泰只好认罪。在乾隆皇帝的支持下,国泰被处死,一些行贿的*被撤职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