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历届中考题!急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8:24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15

小石潭记

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课文理解。
1、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听水声“心乐之”,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二、三段为何要详写潭中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理解填空。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______________”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____________”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_______________”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______,实为写_______,以实写虚,虚实相映成趣。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三)拓展延伸。
1、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第②段文字,你最深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七(一)柳宗元代表作:《天说》为哲学*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寓言代表作有《三戒》。传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山水游记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赋代表作《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
(二) 1、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3、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4、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5、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6、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这说明游山玩水并不能真正冲淡作者因仕途坎坷,屡遭贬适而造成的抑郁忧伤之情。
7、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潭中鱼可直视无碍来衬托潭水的清澈空明
9、全石以为底 闻水声 俶尔远逝 鱼 水
10、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三) 1、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2、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3、示例: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我的灵魂仿佛得到了净化。
4、示例:山随平野尽,江*荒流。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岳阳楼记
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家、文学家__________,字___________。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昆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功力,颇具特色。
(二)课文理解。
⑴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是怎样“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写迁客*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⑿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体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劝喻友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⒁在写春天景色是,写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写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写夜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它在文中的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三段先描写,后抒情,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迁客*人”洞庭湖观景通常会触发哪两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古仁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斯人”字面上指_____________, 也含蓄地兼指_____________ ,以达到作者_________的目的。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一个人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古仁人”是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1、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本文后,请谈谈你的“忧乐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八(二)1、⑴政通人和、百废具 ⑵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 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⑷朝晖夕阴,气象万千。⑸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⑹答:浮光跃金。⑺答:静影沉璧。⑻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⑼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⑽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⑾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⑿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属予作文以记之”。“微斯人,吾谁与归”。
⒁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2、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3、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承上启下,起到总结上文,同时为下文的“喜”和“悲”的感情作铺垫。
5、为下文的议论和抒情作铺垫,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6、“感极而悲者矣”和“其喜洋洋者矣”。
7、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8、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襟。
9、古代思想品德高尚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迁客*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11、古仁人;滕子京;规箴友人。
12、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和国家的利益为重。 1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5、否定迁客*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6、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三)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大,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
2、主要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醉翁亭记
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代文学家、书法家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又号______________。他的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二)课文理解。
1、理解背诵。
⑴“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作者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绘了山间早晚景色。_____________是朝,_____________是明,_____________是暮,_____________是晦。写景顺序是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写四季景色,抓住了季节特点,春季写花,夏季写______,秋季写______, 冬季写______。
4、第二、第三段每段可用一个字来突出其内容。第二段为____,第三段为____。这两字有因果关系,因_____而_____,____由_____起。
5、第三段作者写太守醉之前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和众宾欢的场景?从中可反映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守与宾客的宴游是检朴的,从中可以看出太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三段写作层次非常清晰,四个画面可各用文中的一个三字短语来概括其大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画面中哪一个是主要画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三段中,“太守醉也”的“醉”有哪两层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四段写“禽鸟知山林这乐,而不知人之乐”这句话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四段中作者巧妙的用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之乐,又以__________之乐衬托______________之乐。
11、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从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具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展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旷达胸襟。
(三)拓展延伸。
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 阳 楼 上 范 仲 淹 作 文 寄 情 ____________欧 阳 修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一段主要写景,第二段主要写人。全文扣住一个“乐”字,请你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说说作者的乐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简要分析欧阳修的“乐”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五柳先生的“乐其志”中的“乐”的不同含义。

答案
六、(二)1、⑴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⑶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⑷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⑸树林阴翳,鸣声上下。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⑻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⑼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日出;林霏开;去归;岩穴暝;从早到晚。
3、树;风霜;水石。 4、景;宴;因景而宴;宴由景起。
5、体现了太守能把百姓放在首位,反映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6、太守是一个勤于政事、廉洁奉公的人。
7、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8、一是为酒而“醉”,一是为山水之景而“醉”。
9、用禽鸟来类比游客,说明他们不知道太守的真正乐趣之所在。
10、禽鸟;游人;游人;太守。
11、总结全文,揭示文章主题。1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13、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三)1、“醉翁之意不在酒” 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 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大白
2、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3、山林之乐、宴酣之乐、民乐之乐。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立意更深;五柳先生是一种自得的田园之乐,追求的是独善其身。
满井游记
七(二)1、乍暖还寒,万物复苏。土膏微润、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柳条将舒未舒、麦田浅鬣寸许
2、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3、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4、欲扬先抑。
5、表达作者“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的无奈心情。作用是:用烘托、反衬的手法,欲扬先抑,写出燕地的气候特征,暗示作者渴望出游的心情,为后文做了铺垫。
6、美好的景物与欣喜的人们。
7、“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既高度概括了上述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的内容,表现了作者的欢快心情,也反映了作者要自觉地摆脱某种*,不断地去扩大自己的视野,去发现生活中本来就有的美好的东西的追求。

参考资料:http://www.51zhongkao.co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15

2006年《小石潭记》的中考考题
一、(2006年·广西梧州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
A.篁竹(huánɡ) (yǐ)然 翕忽(hé) 卷石底以出(quán)
B.差互(cī) 为坻(chí) 悄怆(chuànɡ) 俶尔远逝(chù)
C.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可百许头(大约) 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以其境过清(凄清) 水尤清冽(格外) 悄怆幽邃(幽静深远)
8.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不以物喜
9.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2分)
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3分)A 8、(3分)D 9、(4分) (1)(2分)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 (2)(2分)那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10、(2分) 评分点:指出特点(1分),分析(1分)。 示例: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抓住了它的特征,用了 “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二、(2006年·山西省太原)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注] 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 ②以其境过清 清:
③南流数十步 南: ④不可名状 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答案】11、(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12、①大约,大概 ②凄清,冷清清 ③向南 ④说出13、①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三、(2006年湖北省仙桃市 潜江市 江汉油田)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子城①西北隅,雉堞圮毁②,榛莽③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④通。远吞山光,平挹江濑⑤,幽阒辽�⑥,不可具状⑦。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⑧然;宜投壶⑨,矢声铮铮然: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⑩之暇,被�鹤氅,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节选自王禹偁《黄冈竹楼记》)(12分)
【注】①子城:城门之外的套城,也叫瓮城、月城。②雉堞(zhìdié):城墙上矮而短的墙。圮(pǐ):毁坏。③榛:丛生的杂树。莽:深密的荒草。④月波楼:在湖北省黄冈县城上。⑤平挹(yì)江濑(lài):意思是平视沙滩清流似乎伸手可汲。挹:汲取。濑:沙滩上的流水。⑥阒(qù):静。�(xiònɡ ):远。⑦状:描述。⑧丁丁(zhēnɡ zhēnɡ ):棋子敲击声。⑨投壶:古代宴饮时举行的一种娱乐游戏,用箭往壶里投,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⑩公退:办公归来。�被:同“披”。�华阳巾:道士戴的头巾。�第:只。
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水尤清冽( ) (2)不可具状(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乃记之而去 公退之暇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待其酒力醒
C. 潭西南而望 野芳发而幽香
D. 以其境过清 以中有足乐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句子。(2分)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第二段共有三句,其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是第 句;乙文第一段中由远及近写景的对偶句是“ ”;乙文中暗示了作者在*上的遭遇的一个词是“ ”。(3分)
(2)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作者遭贬后为排解内心愤懑而寄情山水的心境,请根据两文内容,结合作者的心境,补写下面的对联。(3分)
见永州石潭,乐山水树竹,感受凄寒之景;
登黄冈竹楼,宜琴棋诗壶, 。
【答案】8.(1)格外(或:特别、尤其) (2)详细(或:全部、一一)(2分)9.D(2分)10.江流山峦之外(或:江流山峦的远处),只看到风中的白帆,沙滩上的水鸟,轻烟淡云,翠竹绿树而已(或:翠竹绿树罢了)。(2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11.(1)第一空:一(或:1) 第二空:远吞山光,平挹江濑 第三空:谪(或:谪居)(3分。每空1分。) (2)示例:“消遣世虑之情”、“排解谪居之忧”等。(3分。酌情评分。)

四、(2006年湖北天门市)
小石潭记(柳宗元)(11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B.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c.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 以塞中谏之路(《出师表》)
D.其真无马邪(《马说》)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愚公移山》)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12.理解填空。(2分)
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①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②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⑧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④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实相应成趣。
13.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案】9.①大约(表数目不确定) ②像蛇一样 ③使……寒 ④离开 10.B 1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覆盖、缠绕、摇动、连接着,参著不齐,随风飘动。 12.①全石以为底③俶尔远逝④鱼 水 13.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五、(2006年海南)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19-22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亻叔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9、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见曦月(xī) B.素湍绿潭(tuān)
c.其岸势犬牙差互(chā) D.怡然不动(yí)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亻叔而远逝 ④斗折蛇行
2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2、甲段中描写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乙段中对潭中鱼作了细致的描写,其作用是衬托潭水 的特点。乙段中体现溪流曲折这一特点的句子是: 。(5分)
【答案】19、(2分)C 20、①缺②很③消失④像北斗一样 21、(意思正确即可)①(2分)即使乘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比乘船顺流而下快。 ②(2分)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都好像浮在空中无所依傍。 2、(1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分)清澈 (2分)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出现“斗折蛇行”一句即可得2分) 。

2004-2008年岳阳楼记中考试题大汇编2009-03-25 17:262004-2008年岳阳楼记中考试题大汇编
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11——15题。(10分)
[甲]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明景和,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记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哀转久绝 消失 属引凄异 延续
A. B.
群响毕绝 消失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一类
至若春和景明 和暧 把酒临风 面对
C. D.
地利不如人和 和顺 临溪而渔 靠近 答[A]
12.下列句子加点的“则”字与“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中的“则”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入则无法家拂士 如果 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也 那么
C.(驴)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可是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就 答[D]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译文:沙洲上的白鸥时而展翅高飞,时而聚集在一起,五光十色的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
14.甲选区文第○2段和乙选文○2段中的景物描写分别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甲选文第○2段:渲染了一种凄凉萧杀的气氛。
乙选文第○2段:渲染了一种恬静、畅快、明朗的气氛。
15.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的妙处。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1分)
(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
2004年临沂市
(一) 《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0-13题。(8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人,多会于此,鉴物之情,得无异乎?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胜: 晖:
11.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12.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中心。(2分)
13.“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什么?(2分)
10.胜:美好 晖:日光 11.这就是岳旭楼的雄伟景象 12.写洞庭湖全景 (2分) 13.唐贤今人诗赋
江苏镇江2004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0题。(13分)
[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
③然则何时而乐耶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8.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9.甲段中的“本心”是指 ,乙段中的“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 ;甲乙两段都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3分)
10.甲段中孟子的思想和乙段中范促淹的思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身体力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请简述一例。(3分)
答:
7.(4分)(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每个词1分)
8.(3分)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9.(3分)(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1分)
10.(3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1分。
2004年大连市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一)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
①登斯楼也 斯:
②则有心旷神怡 怡:
7.解释下列各句中的“然”字。(3分)
满目萧然(《岳阳楼记》) 然: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然: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然:
8.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2分)
(一)(7分)
6.(2分)①斯:这,这个。 ②怡:愉快、愉悦、和悦
7.(3分)①……的样子 ②对(的)、是(的)、正确 ③这样
8.(2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004朱周市
二、阅读(本大题含23个小题,共50分)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4~13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在(甲)段横线上填写原文。 (1分)
5(甲)段描写的内容是 (1分)
6“朝晖夕阴”的“晖”,意思是 (1分)
7 请你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涯”字的古诗名句,要求句中的“涯”与(甲)段中“横无际涯”的“涯”表意相同。 (2分)
答:
3评分说明: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作者观点谈出同意、不完全同意、不同意的理由1分,理由充分1分,表述1分(标准同2)。
4 衔远山,吞长江(错字、多字、漏字均不得分)
5 岳阳楼之大观(或洞庭湖(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6 日光(或阳光)
7 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或天涯若比邻) 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或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16

1.(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说苑》)

7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4 分)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骄

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9 .〔 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 乙〕 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4 分)

10 .请你从〔 甲〕 〔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 分)

2.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徧,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⑥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古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令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耉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⑧可也。”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勍(qíng)敌:强敌。 ⑦胡耉(gǒu):很老的人。 ⑧儳(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3.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答案: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16

岳阳楼记 习题精选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霪雨 yín 朝晖夕阴 huī
B.皓月 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 zhǐtīng
C.*人 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 mǐng
D.怒号 háo 舟楫 jí 心旷神怡 yí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C.而或长烟一空 ( )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 )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
此乐何极 (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 虎啸猿啼 ② 樯倾楫摧 ③ 连月不开 ④ 日星隐耀
参*:
1.C
2.A.取胜 好,美 B.散尽 放晴 C.全 表数量 D.到 穷尽
3.B
4.C
5.③④②①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 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参*:
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人的览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 习题精选
一、基础练习题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谪守zhé 霪雨 yín 朝晖夕阴 huī

B.皓月 hào 霏霏fēi 岸芷汀兰 zhǐtīng

C.*人 sāo 潜形qiǎn 薄暮冥冥 mǐng

D.怒号 háo 舟楫 jí 心旷神怡 yí

2.解释下面句中的多义词。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 )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 )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

C.而或长烟一空 ( )

忽至半空凝结为一 ( )

D.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

此乐何极 ( )

3.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微斯人,吾谁与归?

D.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下列句子译文有误的一项是 ( )

A.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译文:(这时迁客*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而十分悲伤。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译文:依我看来,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不因外物(好坏)而高兴,不因自己(得失)而悲伤。

D.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这是人们)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5.将下列各句填入原文空白处。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________,阴风怒号,浊浪排空;________,山岳潜形,商旅不行,________;薄暮冥冥,________。

① 虎啸猿啼 ② 樯倾楫摧 ③ 连月不开 ④ 日星隐耀

参*:

1.C

2.A.取胜 好,美 B.散尽 放晴 C.全 表数量 D.到 穷尽

3.B

4.C

5.③④②①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练习。

1. 概括一、二两段的段意。

2赞美滕子京政绩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写作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前人之述”指的是___________,从空间上写洞庭湖胜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从时间上写洞庭湖气象万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 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参*:

1.第一段: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盛况,作“记”缘由。

第二段:总写岳阳楼的大观及迁客*人的览物之情。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唐贤今人诗赋,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21:17

小石潭记
基础训练 时间:10分钟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 )竹 清冽( ) 佁( )然 翕( )忽
为坻( ) 幽邃( ) 俶( )尔 差 ( )互
卷( )石底以出 寂寥( )无人
二.填空
1.《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 ,是属于____ 的范畴。
2.《小石潭记》的作者,____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____ ,本文是____
他____ 的第四篇。
3.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____ 、____ 、潭中的气氛。
4.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 人。
5.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为宫室器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 D 尔 俶尔远逝 惟手熟尔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括号字的意思
1.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 _ 2.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 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4.明灭(可)见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皆若空游无所依。
答: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答:
提高训练 时间:10分钟
五:课内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括号的词语
(1) (佁然)不动_________ (2) (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
(3) (悄怆幽邃)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 全石以为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4、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答: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答: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6、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答:
7.文中开始说“心乐之”,最后却又说“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小石潭记》答案:
一、huáng liè yǐ xī chí suì chù cī juán liáo
二、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③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④六 ⑤B
三、1、(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4)可以、能够
四、1.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
2.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够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它的位置就离开了。
五1、(1)愣住的样子 (2)忽然 (3)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4)凄清,冷清清
2、(1)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2)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
3、D 4、(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2)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不矛盾。因为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
世界气象组织对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分布和类型有何统计? 气象仪器土壤温度 电脑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小对话框然后黑屏? ...会出现黑屏 然后出现一个英文框 然后黑屏一下 在恢复 这是为什么... 我玩电脑游戏时 突然黑屏了然后出现了一个框里面有一句英语翻译后是输... ...玩英雄连好像改了屏幕大小,然后突然黑屏,出现个框在满屏幕走框里说... 今天在玩游戏时从桌面切入游戏时突然黑屏,然后出现这种对话框,到底是... ...刚进游戏就黑屏,然后弹出这样一个框(如图),哪位大神知道该怎么解决...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宿舍费用为什么涨价 刘邦儿子除了刘盈和刘恒外 其他儿子又是什么下场 和《醉翁亭记》相似的古文300字 有哪些著名的古文,越全越好! 藕粉是产气的食物吗??? 修辞手法的诗句 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 古诗名句(要有谁写的,什么代,标题) 步步高学习机解除限制能打客服电话解除吗 醉翁亭记,满井游记,全部字词翻译,快快快快快快 步步高在线客服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 改写《醉翁亭记》第三四段600字左右 西安市步步高家教机售后服务中心 醉翁亭记三四两段写了哪三种乐,他们各自的乐趣是什么? 醉翁亭记的三四段个写了什么景?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县级农商银行董事长如何落实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要求 步步高家教机的售后服务在哪里?河南郑州的 原东阳农商银行董事长韦凯华现任什么职务? 步步高家教机,售后服务 农商行县级高级管理人员指的是? 济南农商行董事长马立军电话,住址 藕粉还有哪些好处 吃多了没关系吗 黑木藕粉有什么功效 隐藏鞋带的方法? 为什么我手机交了话费得不到通知? 离婚了孩子户口怎么迁到妈妈名下 离婚孩子户口怎么迁给妈妈 离婚怎么把孩子户口迁到母亲 爸爸妈妈离婚,孩子户口怎么迁到妈妈家 夫妻离婚,孩子判给父亲,户口登记在父亲那边,现在想迁户口到母亲那边应该怎么做?需要什么证明 要立排位又是要标是什么意思? 违章查询我要标是什么意思? 离婚后孩子户口可以落在母亲户口上吗? 要标音标。 离婚后孩子户口可以随母亲迁回娘家吗 化学方程式中,什么时候要标↓ 父母离婚后想把18岁孩子的户口迁在母亲名下,这样做可行吗? 预习书要标词语是什么意思 父母离婚孩子户口可以迁到妈妈名下吗 要标序号 何时要标沉淀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