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汇聚逐鹿中原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9:30
我来回答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6:46
本文为“史家之韵”原创,首发企鹅;欢迎关注:史家之韵。
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中,当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候,各路诸侯常常会说一句“逐鹿中原”或“问鼎中原”,那么这句话里的“中原”指的是哪里?问鼎的“鼎”又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本文简要介绍一下这句成语的出处及涵义。
逐鹿中原最早见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代指百姓、人口;中原:本来指我国黄河中下游一带的河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后泛指整个中国。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问鼎中原”中的鼎:夏朝初年,夏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均以九鼎作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后来周室逐渐衰落,九鼎也不知所终,因而这九鼎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
据《左传》记载,鲁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北伐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首都洛阳南郊,并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周天子派使者王孙满前往慰劳,楚庄王便向王孙满询问九鼎的重量,大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王孙满机智的谈九鼎制作的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委婉的说“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听了也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而周天子定都在洛阳,故称“问鼎中原”。
在古语中,“中原”指的就是我国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以今河南省为中心,向周边再逐渐扩散。翻看河南省的历史,我们可以惊奇的发现:我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河南就独占了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及商丘、南阳、许昌、濮阳等古都。河南省是我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河南省内的城市建都。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由于河南省地处中原复地,任何英雄豪杰欲夺取政权大多会在这中原地带进行最后的决战,因而在古代历史中,河南省的战争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比如著名的周灭商的——牧野之战(今新乡附近),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官渡之战(今河南中牟东北),刘秀与王莽决定性的——昆阳之战(今河南省叶县),围魏救赵中的伏袭之战——桂陵之战(今河南长垣),岳飞抗金的大部分战争均是发生在河南,比如朱仙镇大战,安史之乱中的极其惨烈的——睢阳血战(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
河南省作为中华历史从夏朝到宋代近3000年的*、经济、文化中心,因而也产生了众多的名人故事,笔者将在以后的文章中再作介绍。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8:04
中原”是一个我国历史上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举例来说,光是成语典故,就有问鼎中原、逐鹿中原等,此外,它也常见于许多的史籍资料、文学作品,如爱国诗人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么,古代所说的中原地区是指现在的哪里呢?
首先,我们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所谓“中原”,指的自然就是处在天下之中的原野了。《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收录的则是西周初年起的所有优秀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同时,它也是“中原”一词的最早出处,在《小雅》中就有“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诗句。
不过,这时的中原大多代指的还是原野之中的意思,并非是一个广大的范围。在先秦典籍《尚书·禹贡》中记载道,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分为了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其中,豫州地处天下的中心,所以又被称作“中州”,后来,豫州有时也被称作中原。
此后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同时具备三种用法,第一种是采用倒装的句式,中原也即“原中”,指的是原野之中,如中国最早的国别体著作《国语》中,便记载了越王勾践的一席话:“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
同样是在《国语》中,还有着“耻大国之士於中原,又杀其君以重之”的句子,这里用到的便是它的第二种意思,即除去秦、楚这样地处偏远的国家后,位置比较居中的诸侯国们的统称。第三种含义就是著名典故“问鼎中原”中所指的,周天子首都洛邑一带了。

春秋战国之后,中原代指原野的用法逐渐变少,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的是后两种用法,诸葛亮在其名篇《出师表》中就曾经写道:“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此处的中原指的便是由魏国占领的东汉旧都洛阳一带地区。
后来,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写下“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的诗句,而唐代学者李善在《文选注》中为诗句里的“中原”注解道:“中原,谓洛阳也。”此后直至隋唐时期,中原多是用来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放在今天则大致是河南省的区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9:38
逐鹿中原,汉语成语,拼音是zhú lù zhōng yuán,意思是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1]。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中文名
逐鹿中原
外文名
Fight for throne
发生时代
秦汉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
成语解释
逐:追赶;鹿:指所要围捕的对象,常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争夺天下
示例
《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於是人希逐鹿之图,家有雄霸之想。”
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逐鹿中原,机动歼敌。
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1:30
实指春秋时期,诸侯国春秋争霸,争做霸主。
泛指各割据势力在中原地区争夺割据势力的斗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3:38
就是各路英雄豪杰(手里有兵的)都来抢地盘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6:02
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封部将韩信为齐王,对他非常宠信。韩信的谋士蒯通看到韩信的力量已经很大,就劝韩信背叛刘邦,带领军队与刘邦、项羽共争天下,那时天下三分之势可以实现。可是,韩信觉得刘邦对他不错,不忍心背叛汉王。
刘邦打败项羽后,当上了皇帝。可是,他开始猜忌韩信了。有一次,刘邦带兵出征后,吕后假传圣旨,将韩信抓起来,说韩信想篡夺帝位,准备将他杀死。韩信见到刘邦、吕后这样无情无义,后悔地说道:“我当初不听蒯通之言,所以才有今天这个下场!”
刘邦打了胜仗回来后,听别人讲述韩信的遗言,就将蒯通抓来,要治他的罪。蒯通大喊冤枉,说自己无罪。
刘邦问他:“你当初唆使韩信反叛我,我今天准备杀了你,这不是很合理吗?你还有什么话可说?”
蒯通一点儿也不害怕,从容不迫地说:“狗都知道对自己的主人要忠诚,我那时是韩信手下的谋士,当然要忠于韩信,为他考虑。再者说,那时候秦朝失去了政权,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谁有本事就能得到它。你的对手因为力量不够才会失败,你要愿意杀就杀吧!反正你是胜利者。”
刘邦听完蒯通的话后,觉得这个人就是胆子大,对自己并不构成威胁,就把他放了。
◎成语释义
为了夺取政权而进行争斗。鹿:比喻帝位。
◎故事出处
《汉书·蒯伍江息夫传》:“狗各吠非其主。当彼时,臣独知齐王韩信,非知陛下也。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高材者先得。”
◎出处译文
狗都知道对自己的主人要忠诚,我那时是韩信手下的谋士,当然要忠于韩信,为他考虑。再者说,那时候秦朝失去了政权,全天下的人都在追逐它,谁有本事就能得到它。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8:44
逐鹿的意思是:追赶所要围捕的对
逐鹿中原
【解释】:逐:追赶;鹿:指所要围内捕的对象,常容比喻帝位、政权。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示例】:三军在江、淮、河、汉之间布成“品”字形阵势,互为觭角,~,机动歼敌。 ◎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鹿死谁手、龙争虎斗、中原逐鹿
扩展资料
逐鹿中原的近义词
鹿死谁手
【解释】:原比喻不知政权会落在谁的手里。现在也泛指在竞赛中不知谁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出自】:《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鞭而争先耳;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示例】: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用于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