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高手帮忙鉴别一下,这枚钱是不是秦朝时的半两钱,如果是真的,有什么价值??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4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3:35
是赝品,
正品属泥范制钱,表面粗糙,文字凹凸不平。铜色泛青。
此钱币体光滑,文字工整属描红翻砂制钱。因加铅过多。钱身发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大一统时,将分布在楚国的铜贝区(今江淮长江以南地区)、韩国、魏国的布币区(今山西省、河南省)和齐国、燕国的刀币区(今山东、河北、辽宁省),这三大钱币分布区域,统一在秦国的方孔圆钱区。这种方孔外圆形制的铜钱,使用二千多年,一直至廿世纪初期,对中国货币产生了巨大影响。
秦使用的钱币有黄金、半两、布,主要使用的是铜币,铜币名称为“半两”,是纪重币。惠文王二年(前336年)初行钱,初期的半两钱直径多在30毫米以上。赢政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以秦法同天下之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半两”作为法定货币推向全国。秦朝以半两作为主要流通手段,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单位,主要用于宫廷对外赏赐,馈赠及大宗交易。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另外,有实物货币——布。据1975年冬,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简,有关于法律的十八个律名,其中“金布律”所载:“布袤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其所以要规定每匹布的长度与宽度,目的在于统一标准,以便于作为流通手段。每匹布与铜钱的兑换率,《金布律》也作了明确规定:“钱十一当一布,其出入钱以当金布以律”,即每一匹布可以当铜钱十一枚使用。为了不许商贾重钱轻布,或者重布轻钱,《金布律》还规定:“贾市居列者及官府之吏,毋敢择行钱、布,择行钱、布者,列伍长弗告,吏循之不谨,皆有罪”。意即对钱与布这两种流通手段,不许有所选择。正因为法律严格规定钱与布,即铜币与实物货币并用,所以涉及这一内容的法律,便谓之《金布律》。从《金布律》中我们可以看出,秦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还没有发展到完全排除实物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程度。《金布律》规定:“钱十一当一布”的钱与布比值,直接影响到商品交换及量刑,从竹简中反映出,当提到钱的出入“赢”、“不备”数量时,使用“十一”的整倍数为单位,当提到粮食及其他物资数量时,则不使用十一的整倍数为单位,这说明秦朝时,钱币的进位制是“十一进位制”。
秦朝对钱币的管理也有一定的法律条文,不允许盗铸钱币。在竹简《封珍式》中,有一名佚名爰书载:“某里士五(伍)甲、乙缚诣男子丙、丁及新钱百一十钱,容(镕)合,告曰:“丙盗铸此钱,丁佐铸。甲、乙捕索其室而得此钱,容(镕)来诣之”。在这里“丙盗铸新钱,丁佐铸”,均被同伍甲、乙二人捕获告发,随同其所铸新钱及钱范一并交给官府。由此,可以看出盗铸钱币是犯法的,官府是严禁私铸。
秦主要使用的钱币是铜币半两钱。“半两”钱依铸行时间先后划分为两个阶段,以公元前221年,始皇帝统一六国为界,前期的为秦国半两,后期的谓秦朝半两。
秦国半两钱初铸于惠文王二年(前336年),重十二铢,系纪重钱,是战国时期的区域性货币,流通范围限于秦国领土之内。秦国半两形制采用方孔圆钱,这与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关,当时人们认为天是园的,地是方的,采用了天圆地方的形制。这种方孔圆钱人们易于携带,用绳索在方孔中穿后成为一串,方孔还可以预防旋转,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为后世人们所接受,在中国一直流传到廿世纪初期,并影响到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秦国半两直径、重量相差较大,钱文为大篆,字形或大或小,笔划粗细不等,有缺笔、缺字及无文现象。钱形周边未经修磨加工,多毛刺,流槽处形成铸柄多保留。铸造采用分流直铸工艺,形成上下或左右铸口或铸柄,钱范最后一个为单铸口。留有两个铸柄的半两钱,状如灯笼,俗谓之灯笼钱。目前,分流直铸式钱范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有:1、陕西风翔县*村。*村位于春秋战国时,秦都雍城之南区。2、1982年陕西岐山县故郡乡坑亢家村。岐山是秦国旧地。3、1959年陕西省博物倌征集,西安附近出土。这三范钱径数据分别为:33毫米、32毫米、31毫米,从这里可反映出秦国京城附近铸行的钱币约为30毫米,与1980年四川青川县郝家坪秦墓出土有纪年(秦昭王元年 前306年)七枚半两钱基本相符。伴随着秦王朝统一战争的进展,秦辖地域不断扩大,商品交易所需用量随之增大,加之战争费用支出,需要在新占领地购买日用品,“半两”钱也就逐步散落到各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3:36
秦半两是左写两字,右写半字,为铜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3:36
伪品,文字风格呆涩,铜质不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3:37
现代仿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