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7: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12
儒家思想奠基于周公,构建于孔子,继承完善于孟子.后人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鲁国(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居.《孟子》计3万余字.《史记》介绍孟子,只用了200多字,其中“道既通”3字,是高度概括.东汉赵岐注解《孟子》,天地万物,仁义道德,性命祸福,无所不包.《孟子》将儒家的人性论、修养方法、教育主张和仁政理想全部阐述清楚,还增加了圣人观、天命观和历史观,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孔孟之道哲学体系.当今社会,我们普通人学习《孟子》,主要是学他的完整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儒家思想奠基于周公,构建于孔子,继承完善于孟子.后人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儒家思想的最可贵之处,是尊重*,重视生命.孟子曾说,如果让孔子来执政,要他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你把天下给他他都不要(即: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义,它高于个体的生命,故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说.杨振宁先生在其《自传》中写道:30岁后,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孟子认为,人性向善,并非“本善”或“本恶”.“食色性也”这句话是告子说的,并非孔子所说.孟子还认为,完全没有怜悯心、羞耻心、谦让心和是非心的人不是人.良知是对善的要求,而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善只是仿效.恶的根源,是不明人伦、没有恒产、不良示范等.孟子推崇三大快乐: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作(改竖心旁)于人;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此英才是指有上进心的人).真正的快乐在内不在外.孟子善辩.其目的有三:开导国君的心思、为自己辩护和揭示正确的观念.其辩论技巧有比喻、引申、推己及人和重新定义等.孟子认为,只有圣人可以践形.有些*不在于结果,而注重于过程.孟子注重自身修养,做到了四十不动心.修养先要培养勇气,从内敛、外发和上诉三方面着手,采用寡欲(养心莫过于寡欲)、知耻和慎言的方法,做到知言和善养浩然(直、义、道)之气.《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强调教育,包括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他提出了及时雨式、成全品德式、培养才干式、解答疑问式和文章道德影响式教育方法.他又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反对动不动以师长自居的做派.儒家推崇尧舜,尧舜之道即孝悌.孟子认为不孝有三: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不娶无子,绝先祖祀.如果不能得到父母欢心,便无法做人;不能顺从父母心意,没法做子女.一个不孝顺的人,不能做个好官.孝顺的人才能爱人.孔子不主张批判异端,孟子则相反,主张正人心,斥邪说.他批判墨家、农家、纵横家等,认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有外国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家保守,道家*(不要天,只要道),儒家中庸.孟子的仁政思想,源于《尚书》的民本思想:民为邦本,民贵邦宁.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认为,*要和道德结合.他提出了施行仁政的三个条件:一是必从经界始,即民有田.能使人民养生、送死、无憾即为王道.二是民有恒产才有恒心.三是加强人伦教育,做到父子亲,君臣义,夫妇别,长幼序,朋友信.怎样推行仁政呢?要以王道让人心悦诚服,要与民偕乐,要推己及人.对大臣们有些什么要求呢?要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要匡正国君.长君之恶罪小,逢君之恶罪大.要尽忠职守.要好善为先.要修养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