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的国学生是什么学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7:5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18
国学生相当于现在的博士。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
国学生又称国子生,亦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但一般为*子弟。所以说国学生亦即是太学生,但多指*子弟的太学生。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内设绳、博士、典簿、典籍等厅,以分理各项具体事务;设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以供生徒听课、自修及习所。设祭酒、司业各一人为正副长官,其属有监丞、五经博士、六堂助教、学正、学录、典簿、典籍等学官掌教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18
国学生又称国子生,亦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但一般为*子弟。所以说国学生亦即是太学生,但多指*子弟的太学生。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0:18
国学生相当于现在的博士
清朝末年的国学生是什么学位?
1. 在清朝末年,国学生相当于现代的博士学位,官阶为正五品上。2. 国学生的职责是教授三品以上官员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等贵族子弟。3. 国学生又称国子生,特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学生,他们通常是官员的子弟。4. 国学生通常指的是那些来自官员家庭的太学生,但有时也泛指国子监的学生。5. 国子监...
清朝末年的国学生是什么学位?
国学生相当于现在的博士。正五品上。掌教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为生者。国学生又称国子生,亦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但一般为官员子弟。所以说国学生亦即是太学生,但多指官员子弟的太学生。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内设绳、博士、典簿、典籍等...
清朝国学生是什么头衔?
邑庠生就是县学的学生,国学生是国子监的学生。前者相当于高中。后者相当于大学。这只是身份。没有考上功名。国学生:又名太学生,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亦是最高级的生员。明朝、清朝时太学即国子监的俗称。国子监是古代最高学府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中选拔,亦有由捐纳而得...
清朝国学生是什么头衔?
国学生,也称作太学生,是国子监中的学生,属于最高级别的生员。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太学即是国子监的别称。国子监在古代不仅是最高学府,也是教育行政管理的中心。国子监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各省、府、州、县的学生员中选拔,也有通过捐纳方式获得入学资格的。入监学习的学生分为贡生和监生两种身份。国子监在元...
清朝有哪些学位,髙低如何排列?
附生、贡生、举人、进士四级学位制 学位 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宋,元,明,清历代承袭,又各有同之处.现清朝例,对制度作简单介绍:清代科举考试,由下而上共分县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五步骤:1,县试:若要取得全省乡试资格,首先要参加府县之试,参试者称"儒童"或"童生",合格录取者称"生员","庠生"(...
国学学士指什么
学士,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周礼・春官・乐师》:"帅学士而歌《彻》。郑玄注:学士,国子也。孔颖达疏: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 泛指读书人。 问题五:清代国学士是指什么?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
中国清朝霖生是什么称谓相当现在的啥学位
,省称"增生"。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省称"附生"。后凡初入学者皆谓之附生,其岁、科两试等第高者可补为增生、廪生。廪生中食廪年深者可充岁贡。清制略同。如果说秀才是本科生,举人是研究生,贡士是博士生,进士是博士后的话,那么廪生就是一本本科生。
关于古代学位
中国科学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存在了1300年。 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隋唐以...
爱国的故事,5个
清朝末年,我国派出了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他们都是些少年。有个才12岁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聪明好学,又立志为国效力。后来他学习工程技术毕业,回到了国内。可清朝政府对本国人才不信任,像修铁路,就都让外国人主持。詹天佑尽管有才干,也只能当助手。1905年,修建北京到张家口铁路的消息传开了。英国和...
什么是清末留学运动?
在1877年、1881年、1886年、1897年,先后四次派出留英学生34名、留法学生49名(其中9名艺徒)、留德学生2名,共85名。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中国造船工业、海军建设等方面的重要骨干,著名人物有严复、刘步蟾、林泰曾、叶祖硅、萨镇冰、魏瀚、刘冠雄等。此外,19世纪末期,清政府还派遣了少量的“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