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0 11:0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9:54
人物档案 张仁杰,安徽六安人,兼健身教练、家庭教师“感恩中国”网站创建人,目前已通过网站救助各类病残流浪乞讨者1150多人。 导语:或许我们的帮助太卑微了,但是我这样卑微的帮助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点点的安慰,哪怕是很微小的安慰我就满足了。 他23岁—他曾是一位流浪儿,进过砖厂、捡过垃圾,饱尝生活的艰辛。 而今,他为了全心全意地帮助那些弱势者——乞丐、流浪汉、病患儿,放弃了自己安逸的生活,每天骑着自行车,背着照相机,奔波于北京的大街小巷,帮助街道上的流浪者,也记录他们的状况。 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救助病残、流浪、乞讨者150多人,其中20余人被送往救助站,10多个老人得以回家,8个高度残疾的孩子受助完成手术。 他的行动常常被称为卑微的救助,而他被网友们戏称为“丐帮帮主”。 有人说,如果每天这么忙下去,他也许只能活到40岁。他却说:“如果真的可以活到40岁,我很幸福。最起码我还能够帮助他们17年。即使我真的在40岁那年死去,我将会对我的一生感到满足。” 他就是“感恩中国”网站的站长张仁杰。 我在隐瞒我的真实生活状态 约访张仁杰,他在电话那头很疲惫也很耐心地说:“到清华大学西门后,再往西走两站路,到西苑车站,我去接你。” “走两站路?”我愣了一下。 电话那头很平静 那是北京西北边的城乡结合处。张仁杰带着我们钻过路边铁皮围栏的一个窟窿,走过一片类似垃圾场的空地,穿过一座桥底,眼看着就要走进一家小旅馆,他突然向左一拐,走进一条勉强容下两个人并排走的小巷,路旁都是低矮平房,满耳狗叫声,稍不留神会踩一脚鸡屎。转几个弯,小巷的尽头,有一座简陋的两层小砖楼,这就是张仁杰戏称的“感恩中国”办公大楼。 采访那天张仁杰正在发烧,他说他最想做的事就是睡觉。但他还是去了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东直门看望了两个刚做完手术的小孩?? 2005年3月,张仁杰从河南郑州一家武术学校来到北京,他很快找到一份在健身中心做教练的工作,月薪2000多块,日子过得还算充裕。 后来他买了一台300万像素的数码照相机,上班之余经常上街拍照片,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拍摄的对象是那些衣食无着的乞讨者和拾荒者。 张仁杰总是会掏几块钱给他们,或者送些旧衣服。渐渐地,主动找他帮助的人多了起来,虽然感到力不从心,张仁杰却从不推却,这也导致了他经常请假,他回忆说:“组长就跟我说,你老这样不上班,我们就不要你了!” 张仁杰主动辞职了,他把自己的博客改成网站,命名为“感恩中国”,把自己拍摄的乞丐生活纪实图片配加说明,发到网站上。“网络是媒体,可以把许多信息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们关心帮助乞丐们的生活。”从此,他开始了“媒体人”生涯。他自己一人担任记者、摄影、编辑的感恩中国网站如今已经成为救助流浪乞讨人员的民间第一网站。 为了省钱,张仁杰出门总是骑一辆破自行车,不管多远的路,只要是在北京市内,他都会骑自行车过去。他已经跑烂了四辆自行车,现在的是第五辆。他身上写着“感恩中国”字样的摄影包里,是他那台旧数码照相机。自行车、照相机、背包成了他的“三大件”。 自从张仁杰过上了全职的救助生活以后,他就靠周末去做几个小时的散打教练赚点钱养活自己。 看一看张仁杰的生活费清单:房租50元;电话费50元(用手机发短信,用小灵通打电话);水是免费的,电费是很小的一笔(因为在外面奔波的时间很长),上网是从别人那里接来的;吃饭常常是在路边解决或者在家里煮面条。他惟一有机会改善伙食的,就是媒体朋友过来采访他,会请他吃饭。这样一个月下来,张仁杰的生活费只需要300块。 张仁杰的家,长1.8米,宽1米,70厘米高以上用木板隔开,上层是一张铁制单人床,床是可以活动折叠的,床下面是放置一台旧电脑的小桌子和堆满书及磁带的小书架。晚上睡觉的时候,张仁杰踩着桌边并攀着床架,从折叠起的床板留出的空间钻到上面的铺位,再把折起的床板和被褥铺开,才能拥有一张完整的上铺床位。张仁杰用很多只小布灯笼围了一圈做装饰,他在电话里宽慰他的爸妈说:“我住的三室一厅,宽敞着呢!”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4 09:54
成龙,那就不用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