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历史事件466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0 04:35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33
广州起义
发生时间: 1927年12月11日
发生地点: 广东省广州市区
起义前广东的形势1927年4月和7月,*内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后,广东省*当局亦在广州等地大肆**党人和*人民,实行白色恐怖。9月中旬,*武汉*所属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4军,乘*南京*所属第8路军在广东省东江地区进攻南昌起义军之际,从南昌进至广州,同桂系军阀李济深争夺广东地盘。张发奎初到广州时,为稳定其统治,曾一度以*“左”派面目出现,采取一些欺骗*,企图获得广州工人阶级和市民的支持。*广东*适时地识破和揭露了张发奎的欺骗*,并利用张、李之间的矛盾,积极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发展工会、农会并进行各种斗争,全省工农运动日趋活跃。在广州市,有组织的工人纷纷驱逐*派到工会的改组委员,选举自己的工会委员,并为争取真正的民主权利和改善工人生活条件进行斗争。10月14日海员举行的罢工,得到各业工人的援助,2万多工人举着镰刀斧头红旗,向反动*示威,显示了广州工人阶级的觉悟和力量。在广东省其他地区的农*动,也有所恢复与发展。为配合南昌起义军的行动,广东东江等地区农民,在9月发动了秋收抗租*。7~17日,*海陆丰县委领导海丰、陆丰两县农民赤卫军和农民群众举行起义,一度占领该两县城。10月30日,工农*军第2师(由南昌起义军第24师余部编成)和海丰、陆丰农民赤卫军及农民群众,再次举行起义,占领了两县全境,并建立了两县的苏维埃*。
属于粤系的军阀张发奎,在广州站稳脚跟后,于11月17日用武力驱逐了桂系军阀李济深驻广州的机关、部队,接着向西江、北江扩展,夺取了广东政权。李济深为了夺回在广东失去的地盘,迅速调动兵力,进行反扑。李济深所属之黄绍竑部集结在广西省(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地区,准备从西面进攻广州;陈铭枢部则由东江地区向广州推进。张发奎亦急忙将其第4军主力调往广州以西之肇庆地区,一部调往广州以东之石龙地区。李福林第5军则分别驻守在韶关、江门等地。此时,粤桂军阀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这样,张发奎在广州市内的部队,仅有第4军军部、教导团、警卫团、新编成的第2师第3团、担负训练任务的炮兵团和一些*武装。另外,第5军军部和少数部队驻守在珠江南岸。这些部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教导团和警卫团一部,则为*党所掌握。仅就广州市区的力量对比来看,确实是举行武装起义的有利时机。但是,粤桂军阀之间的战争,尚未大规模爆发,张发奎的部队仍驻守在广州外围,这无疑将对起义构成严重的威胁。
起义的计划与准备1927年8月1日,中国*党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随后起义军南下广东省东江地区,准备再行北伐。7日,**召开紧急会议,批判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正式确定实行土地*和武装起义的方针。20日,*广东**张太雷向*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讨论了广东全省的*计划,准备在广州市和广东省各地发动工人、农民举行*,配合南昌起义军夺取广东政权,并决定成立广州、西江和北江*委员会。随后,*广东*和广东各地区党组织即展开了紧张的工作。10月初,南昌起义军在潮安(今潮州)、汕头地区遭受严重损失,*广东*根据**的指示,部分修改了短期内夺取全省政权的计划,改为在广州积极发动和组织工人,进行*的经济的斗争;在其他地区则继续发展*。11月17日粤桂军阀发生武装冲突,**认为两广军阀争夺广东地盘的冲突,实际上是工农群众*潮流的高涨,当即通过《广东工作计划决议案》,要求广东*“坚决地扩大工农群众在城市、在乡村的*,煽动士兵在战争中哗变和反抗,并急速使这些*会合而成为总*,以取得全省政权,建立工农兵士代表会议的统治”。依据**的指示,广东*展开了紧张的工作,除要求各地利用粤桂军阀之间的战争,发动农民拒交冬租,举行*之外,特别关注组织和领导广州市的*。11月26日,张太雷从香港返回广州,秘密召开了有部分*常委参加的会议,具体研究了广州*的准备工作,决定乘张发奎在广州兵力薄弱的有利时机,组织*党所掌握的第4军教导团和警卫团一部以及工农武装,举行武装起义,并成立了以张太雷为委员长,黄平、周文雍为委员的*军事委员会,负责领导起义。会后,张太雷等人到教导团和警卫团中进行起义的动员与组织工作,并着手组织与训练工人赤卫队,将工人赤卫队编成7个联队和两个敢死队,周文雍为总指挥。同时发动与组织郊区的农民参加起义。第4军教导团系由原**军事*学校分校改编的,叶剑英曾兼任团长。为保护和发展这支为*党所掌握的部队,叶剑英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该团共1000余人,装备较好,战斗力也较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武装力量。12月6日,*广东*在张太雷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起义的政纲、宣言、告民众书等文件,以及成立苏维埃*的人事安排等问题;研究了起义力量的部署和军事行动。会议决定于12月12日举行起义。随后又成立了起义军总指挥部和参谋部,叶挺任总指挥,叶剑英任副总指挥。起义前夕,汪精卫和张发奎对起义的计划有所察觉,准备解散教导团,在广州实行戒严,并调其远离广州的主力部队赶回广州。在此紧急关头,*广东*决定提前于11日凌晨举行起义。
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12月11日3时许,在张太雷、叶挺、黄平、周文雍、叶剑英等领导下,教导团全部、警卫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共5000余人(其中工人赤卫队3000余人),分数路向广州市各要点发起突然袭击。在广州的苏联、朝鲜、越南的部分*者也参加了起义。东路,教导团主力在叶挺直接指挥下,迅速将驻在沙河的1个步兵团打垮,俘600余人,缴获武器一部,继之消灭了驻燕塘的炮兵团,尔后回师市区,协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中路,教导团一部和工人赤卫队攻占了*广东省*及其以北的制高点观音山(今越秀山)等地。南路,警卫团第3营及工人赤卫队一部向第4军军部、第4军军械库等地攻击,遇到顽强抵抗,未能攻克。与此同时,广州市郊芳村、西村等地的农民约2万人举行起义,一部进入市区配合起义军的行动。起义军民经过10个多小时的战斗,除第4军军部、军械库和第4军第12师后方办事处之外,珠江以北市区的*军、保安队和*武装均被消灭,缴获各种炮20余门,各种*1000余支。当日上午,广州市苏维埃*成员和工农兵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宣告广州市苏维埃*成立,***局常委苏兆征为*(在苏未到广州前由张太雷代理)。会后发布了《广州苏维埃宣言》、《告民众书》以及有关的法令。当天,广州市工人、农民和市民欢欣鼓舞,热烈拥护**,积极参加起义。
广州起义爆发后,*广东省**陈公博及张发奎、黄琪翔(第4军军长)等人仓皇逃到驻珠江南岸海钟寺第5军军部,并立即电令驻肇庆地区的第12师、第26师第78团,驻东江地区的第25师,驻顺德地区的教导第1师第1、第2团等部,急速回防广州。12日,张发奎所部3个多师和驻守广州珠江南岸李福林的第5军一部,在英、美、日、法帝国主义的军舰和陆战队支援下,从东西南三面向起义军反扑。起义军和工农群众同优势的*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浴血奋战,但终因众寡悬殊,遭到严重损失,起义主要领导人张太雷牺牲。这时,张发奎的后续部队陆续到达,情况非常严重,在此危急时刻,起义军总指挥部为保存*力量,于12日夜下达了撤出广州的命令。起义军余部1000余人于13日凌晨撤出广州,在花县(今花都)改编为工农*军第4师,后经从化、紫金等地进至海丰、陆丰县境,加入了东江地区的*斗争;另有部分人员转移到广西右江地区,后来参加了百色起义;还有少数人员撤往粤北韶关地区,加入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后来上了井冈山。*军重占广州后,对未及撤离的起义军、工人赤卫队和拥护*的群众,进行了血腥的*,惨遭杀害者达5000余人。
广州起义,是中国*党和中国人民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民无比英勇的战斗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起义的许多领导人和保留下来的武装力量,继续为中国*事业而顽强战斗,成为中国人民*的组成部分。
广州起义,是*广东*贯彻*“八七”会议精神,在**直接指导下领导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士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暴力*,是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和工农群众的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在中国人民*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其主要经验:(1)成立了军事委员会,组织领导健全;(2)适时改变计划,决心果断;(3)起义军民英勇奋斗,不怕牺牲;(4)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攻占大城市的时机尚未成熟。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而修建起来的。
陵园坐落于中山二路东较场的北面,占地18万平方米,由陵和园两大部分组成,是一个自然式和规则式结合的园林,其中西面陵墓部分是几何规则式,东面园林部分则是自然式风格。陵园的主体主要有正门、广场、陵墓大道、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陵墓等,构成陵墓部分。东面园林部分辟有人工湖,建有中朝、中苏人民血谊亭,血祭轩辕亭镌刻有董必武、朱德、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笔题咏。陵园西南部还建有广东*历史博物馆。
陵园正门朝着中山三路的英雄广场和广东省体育场。大门墙上镌刻着周恩来同志为该园题写的园名“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园内连着正门的是一条宽30米、长167米的花岗石大道,大道两旁是苍松翠柏,绿荫如盖。
大道的北端是一座高达45米的广州起义烈士纪念碑。该碑是1987年广州起义60周年时兴建的,面积达2500平方米。纪念碑造型十分独特:三块巨石中,一只有力的巨手紧握钢*、高举着直指云天;钢*上系着起义的识别带——红领巾;雕像底部基座宽阔,坚如磐石;*尖如刺,崇高向上,表现了当年*先烈举*呐喊,誓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用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决心;纪念碑正面刻着*手书的漆金碑名;三块巨石上刻有4幅反映广州起义战斗场面的浮雕。
纪念碑东面是圆形拱形的烈士陵墓。墓冢直径43米,高6.2米,封土上铺青草。这种铁线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象征着烈士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精神。墓冢四周是一圈围墙,为花岗石砌成。墙体中镶嵌着40多根白云石栏杆,每根栏杆均镇坐着一只仰天欢笑的石狮子。墓冢正面一块特大的青石板上镌刻着朱德题书的“广州公社烈士之墓”八个大字,是陵墓的主碑。1987年二在墓冢东面的墙上镌刻上《广州起义碑记》。
陵园东面,坐落着一个八角湖心亭,亭上悬挂着董必武题书的“血祭轩辕”牌匾。这是为纪念广州起义后被俘就义,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陈铁军、周文雍两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亭。
湖心亭的东面还有两座规模较大的纪念亭:一座是为纪念在广州起义中为中国人民献出生命的150名朝鲜战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谊亭;另一座是为当年参与广州起义被杀害的苏联驻德副领事及馆员而修建的中苏血谊亭。
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西南侧的岗地上,还耸立着一座叶剑英元帅纪念碑。碑高4.6米,碑体由整块巨大的青灰色花岗石雕凿而成,上面刻着身穿元帅服的叶帅半身雕像,像下刻有“叶剑英”三个镏金大字。像碑前安放着一块大理石卧碑,碑上刻着**委员会撰写的碑文。卧碑下面,安放着叶剑英同志的骨灰。叶剑英元帅纪念碑坐落在一片苍松翠柏之中,周围的花丛与红棉将碑石衬托得庄严肃穆。该碑于1987年10月落成,由广州市设计院、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等单位联合设计建造。
在陵园的西南部还有一座广东省*历史博物馆。该馆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是一幢仿罗马议会式的圆拱顶二层大楼,门额上悬挂叶剑英题写的“广东*历史博物馆”横匾。楼房建于1907年,原为清末广东咨议局旧址。1958年筹建广东*历史博物馆时重加修缮,1959年建成开放。现馆内陈列有“广东人民*斗争史”,展出的文物、图片资料等达900多件。这其中有不少是*刊物、武器、证章、旗帜等。还向社会各界征集的辛亥*时期的“共和纪念帕”、“中华*开国纪念币”、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的毕业证书和委任状等珍贵的*历史文物。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既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也是广州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园内松柏常青,风景宜人,旭日东升,阳光普照着整个陵园,好一派壮丽的景色!1963年和1986年陵园两度被评为羊城八景之一,称“红陵旭日”。
参考资料:http://www.guangzhou.gov.cn/node_464/node_468/node_635/node_637/2005-07/112174077960883.s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33
同意楼上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34
广州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