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雄谁敌手是什么典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2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4:31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今天的镇江面对滚滚长江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句,其中有一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全诗是: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赏析: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亡,传达豪情义愤,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语言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而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总的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4:31
是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亡,传达豪情义愤,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语言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而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总的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4:32
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人镇江知府这首词为到任后做词人,登临怀古,即景抒情,借古喻今,歌颂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孙权暗讽南宋执政者的苟且偷安。词中三用问的字相呼应,活泼生动,运用典故和史书成句,杏树进来天衣无缝,弦外有音耐人咀嚼。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4:31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今天的镇江面对滚滚长江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句,其中有一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全诗是: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赏析: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亡,传达豪情义愤,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语言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而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总的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4:31
是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亡,传达豪情义愤,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语言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而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总的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4:32
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人镇江知府这首词为到任后做词人,登临怀古,即景抒情,借古喻今,歌颂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孙权暗讽南宋执政者的苟且偷安。词中三用问的字相呼应,活泼生动,运用典故和史书成句,杏树进来天衣无缝,弦外有音耐人咀嚼。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4:31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在今天的镇江面对滚滚长江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诗句,其中有一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全诗是: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
译文: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长江,多少兴亡事情已经过去了。
赏析: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亡,传达豪情义愤,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语言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而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总的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4:31
是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即北固楼,在北固山上。有怀,有所怀念。这首词怀念的是孙权,跟苏轼怀念周瑜差不多。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由于胸怀民族大业,放眼千古兴亡,传达豪情义愤,他的词豪放磅礴,沉雄悲壮,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稼轩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极目远眺,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哪里能够看到,映入眼帘的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这是问答句,先问后答。
“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话在说千古兴亡事总在那里变化着,而只有长江滚滚流,永远不变。另外,这句话是杜甫《登高》诗中的,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辛弃疾用了现成的句子摆在这里,很合适。“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问答句,“不尽长江滚滚流”是人家的话;这跟下面“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问答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又是人家的话对衬起来了。
“天下英雄谁敌手”也隐含着一个典故。据《三国志·先主传》载,曹操曾经对刘备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使君,指刘备。)这里辛弃疾运用原话,再加上孙权,成为三人。
“年少万兜鍪”,这句话为什么不说一万个士兵,而说万兜鍪呢?这就是以物代人,因为士兵的特征,除了战甲以外,头盔也是特征之一,所以拿头盔当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
“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宋高宗、孝宗等不如孙权。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生命危险。他对当时朝廷的不满,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辛弃疾的这首词的语言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而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
总的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不管怎么说,他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释】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9 04:32
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人镇江知府这首词为到任后做词人,登临怀古,即景抒情,借古喻今,歌颂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孙权暗讽南宋执政者的苟且偷安。词中三用问的字相呼应,活泼生动,运用典故和史书成句,杏树进来天衣无缝,弦外有音耐人咀嚼。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他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有将相之才。在*、军事、经济各方面都有精到的见解,又有军人的勇武精神和敢作敢为的魄力。他一生为抗金收复地事业呕心沥血,词作中充满了抗金豪情和战斗精神,也充满了对国家前途的忧患和抗敌斗志遭压迫的苦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