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的设计及控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4 15:25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室内温湿度集散控制的空*制系统,包括:安装在室内用于控制辐射空调温度的室内温控面板;用于控制室外地源热泵或锅炉的进出水温度的室外控制面板;用于向室内送入新风的新风机组以及用于控制新风机组的开关面板;所述系统还包括安装在室内的若干除湿机以及设置在各个房间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一*控制器;一用于将所述地源热泵或锅炉供水与所述辐射空调的分集水器的出水进行混合的混水中心装置;所述室内温控面板、所述室外控制面板、所述开关面板、所述混水中心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通过对建筑物中各功能区域所要求的温湿度状态不同,通过*控制器分别对各功能区域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实现整体能耗的降低。
不同吸湿溶液的吸湿特性不同,除湿-再生循环过程的效果不仅受循环溶液浓度的影响,还会受到其它除湿和再生条件如热质交换装置尺寸、热源温度、除湿和再生空气参数等的影响。很多学者利用解析方法、实验方法等对溶液与空气的热质交换过程进行了细致分析,得到了热湿处理效果与溶液浓度、温度和空气参数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有学者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到了采用LiBr、LiCl、CaCl2等常用吸湿溶液时除湿量与热质交换装置尺寸、吸湿溶液浓度和温度、处理空气进口温度和含湿量的关系式,可以为实际溶液除湿装置的设计提供指导。实际除湿装置的设计、制造可以借鉴已有研究结果并根据使用条件来确定合适的热质交换装置尺寸、溶液浓度等参数。一般而言,在达到相同的空气除湿效果时,当除湿过程使用的冷源温度越低,则浓度比较低的溶液即可满足除湿的需求;因而在再生过程中,可以使用温度较低的热源实现溶液的浓缩再生。反之,当除湿过程中没有冷却或者采用冷源的温度较高时(如冷却水),则需要系统中循环溶液的浓度比较高,再生过程的热源温度需要相应提高。
院士经常说输送能耗比冷冻机能耗大!如果想让大家推广,实验数据有哪些?
风机盘管内有限空气流量的制约,否则风机能耗过大。而且,冷冻水仅用于降温需求,希望降温末端工作在没有凝水的“干工况”情况。以室内25度、55%相对湿度的设计状态而言(对应*15度),理论上冷水温度低于室内25度即可实现对室内的降温目的,但加上上述几部分温差损失而且考虑末端干工况运行,从而得出建议的冷冻水供水温度。 网友: 很难懂,好像说风机盘管风量大,会造成能耗过大,使用用高温水,风机盘管风量一定会比原工况大很多,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技术不是能耗很大?也许,高温水和高温风机盘管增加的输送能耗比冷冻机节省下来的能耗还多呢。院士经常说输送能耗比冷冻机能耗大!如果想让大家推广,请拿出实验数据!
专家【刘晓华】回答:
风机盘管的处理过程中,冷冻水与空气之间的换热受到两股流体的流量、盘管换热面积的影响。冷冻水流量受到水泵的*,使得冷冻水存在进出口温差;空气侧流量受到风机能耗的*,空气侧存在进出口温差;有限的盘管换热面积使得冷水与室内空气之间必须存在温差,这三部分温差是末端冷量输送环节的温差损失。关于集中空调系统中温差损失的分析可参见《暖通空调》2011年第3期中相关文章。在考虑这三部分温差损失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技术和经济性分析,可以得到合理的冷冻水温度等系统参数。 从单个末端显热处理环节来看,以风机盘管为例,当处理相同显热负荷时,使用高温冷水的系统与使用低温冷水的系统相比,驱动温差△T变小。这是否就可以说利用7℃冷水处理显热负荷就要比利用高温冷水(如16℃)处理显热负荷来得好呢?显然不是。空调末端的处理过程是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不是全部。空调系统是一个由多个环节组成的系统,并非仅由一个表冷器处理过程组成,还应当包括制取冷水的环节、输送冷水的环节等等。当综合考虑整个空调系统包括制取冷水、输送冷水及末端设备等环节的性能时,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能效高于常规空调系统。 对于运行在高温工况下的风机盘管,如何在较小的驱动温差下保持较优的传热能力是干式风机盘管设计和制造的要点。目前,干式风机盘管主要有两种做法。一是沿用湿式风机盘管的设计思路,通过调整翅片间距、片型等来改善干工况下运行的风机盘管的性能。这种方法尽管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干式风机盘管的性能,但设计出的盘管性能与湿式风机盘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传统湿式风机盘管单位风机电耗的供冷量在50W/W左右,而根据目前干式风机盘管的行业标准,干式风机盘管单位风机电耗的供冷量仅在20~25W/W左右。另外一种方法是彻底改变目前风机盘管的结构形式,充分利用干盘管无凝水的特点,设计出新形式的干式风机盘管。Danfoss开发出的一种应用直流无刷电机驱动的干式风机盘管,其单位风机电耗的供冷量已经达到传统湿式风机盘管单位风机电耗的供冷量水平50W/W,但尚存在一些轴承噪音等方面的问题。因而,干式风机盘管的研究仍需要不断提出新的思路,期盼有更好地设计解决方案来提高在高温工况下工作的风机盘管的性能。
参考资料:http://www.kehaoipc.com/article/2012-12-21/151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