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启功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30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7-13 13:57
1、当一个字笔画有交叉的处理:只要把这个交叉点放到这个字的中心即可,这样才能保证这个字的重心不偏。大家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结体技巧很多时候都是为调整重心服务的,这一点是基础,同时也是结体的关键所在。
2、主笔都不是平正处理:按照启功的习惯,一般都把他们写得比较挺拔,弯中有直,这样才能写出这类字的神采。当然了,不光启功的楷书需要注意这些,其它各大名家的楷书都需要这么处理,原理基本是相通的。
3、在结体安排技巧:这里面也有一个关键,那就是中宫要收紧。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上中下结构的字,一般要把中间的部分写的稍微小且紧凑,上下两部分要适当的舒展。只有写出这种大小上的变化,才不至于松散,写出的字自然就好看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4 02:16
●书法
独创字体
“五三五”不等份
古人有“书法以用笔为先”之说。启功曾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苦练用笔,一笔一笔地琢磨,临帖临得分毫不差。但写出来的字平看还可以,一挂起来就没神了。经过再三揣摩,他发现问题出在字的“结构”上。
一般人学书法都是从写“九宫格”或“米字格”开始,将方格分成若干的等份。启功发现问题就出在这“等份”上。道理很简单,因为每个字的“重心”不一定都在“中心”,所以不能把每个字都一个模式地上下左右分为“三等份”。于是他采用一个更为符合字形结构的划分法,这便是由他首创的“五三五”不等份。这种字形上下左右的分量较大,中间的分量较小,而不是“九宫格”那样的“九等份”。“五三五”不等份结构字体,便是他独创的“启体”书法。
不受束缚
流派戒律很害人
启功认为,“学写字首先要敢于不受自古以来各流派清规戒律的束缚。比方说,笔只能怎么拿,腕只能怎么用,这是很害人的。”其次是“向古人学习也不一定死学某一家、某一派。我幼年时学祖父和上辈成亲王的,后来又学过赵孟頫、董其昌、米芾,再后来学二王、颜真卿、欧阳询及唐人写经。十年*期间习柳公权。这样兼收并蓄,经过消化,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正是由于这样,启功的书法才达到既有深厚传统,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书法界评论他的作品:“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者觉得很有余味。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
参考资料: 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26/50217/50230/3510913.html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4 02:17
启功先生字元白,1912年生于北京,满族。幼年失怙且家境中落,自北京汇文中学中途辍学后,发愤自学。稍长,从贾尔鲁先生(羲民)、吴熙曾先生(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文学。刻苦钻研,终至学业有成。1933年经傅沅叔(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援庵先生(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援庵先生慧眼识才,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1935年任辅仁大学美术系助教;1938年后任辅仁大学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至今。生前任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4 02:17
楼上的回答是"启功体”的“发明者”——启功先生个人简历。虽不全算是答非所问但也是很偏了。
启功先生书法擅长行揩,我们常说的"启功体”就是指这个。其字型刚正、挺拔、险峻。
启功先生对“点”、“按”、“提”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笔画与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粗细长短、刚柔虚实对比较为强烈,字与字之间的穿插呼应很巧妙、有时显得很有趣。启功先生历来主张书法要“认得”,所以雅俗共赏是自然的事。竖划刚挺中直,点划饱满沉稳,撇划好比日本武士刀,而捺画又把传统的“大刀状”抛开一边。
曾有人称启功先生是自明代大家董其昌以来,中国唯一一位书坛泰斗。
不过我个人对启功先生的对联和牌匾题字偏爱有佳,至于他的长篇幅作品,我觉得受其追求“刚正”的制约,通篇看来往往好象缺少一些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4-04 02:18
中锋行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