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10-15 11: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1 18:19
沟通高手必备:怎样展现你的开放性?
沟通的开放性
公式 开放性=扩大共识+消除盲区
小工具:乔哈里窗
“乔哈里窗”是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模型,。
它把人们的信息或者意识分为四种类型。
我知道的我不知道的)
(你知道的)1共识区2我的言区
你不知道的)3你的盲区4共同盲区
第一种,我知道,你也知道的信息。这是沟通中的共识区。第二种,我不知道,但是你知道的信息,叫做我的盲区。第三种,我知道,但是你不知道的信息,叫做你的盲区。第四种,我们都不知道的信息,是特别可怕的一类,是我们双方的沟通盲区。
小工具:乔哈里窗
当我们通过“乔哈里窗”来划分双方掌握的信息时,你就会意识到,为什么开放性需要建立在扩大共识和消除盲区的基础上,如果我们盲区都特别多,说明我们在沟通事项上没有共识特别容易产生冲突。
同理,那些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会让我变得傲慢;而那些我不知道,你知道的信息容易让我丧失安全感,进而产生抵触心理。而沟通的意义恰恰在于,通过不断同步双方的信息流,让共识去慢慢变大,让盲区越来越小。
如何使用“乔哈里窗”?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使用乔哈里窗,简单来说分为4步。
第一步,穷尽自己的己知。在和别人沟通前,先在笔记本上列一列,通过此举穷尽你知道的事项。
第二步,盘点自己的未知。有哪些事是你应该知道或者希望知道的,这是你跟对方沟通之前需要“做功课”了解的。
第三步,尽可能探寻对方的已知。用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对方多说出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有些事情是你们都知道的,有些是对方知道、你不知道的,还有些是你们都不知道的。
第四步,探寻你们双方共同的未知,一起寻找答案,进一步扩大共识。
建立共同体:少说“你”9
多说“我们”
四大步骤中,前两个自己提前做好功课就好,后两个步骤就进入到沟通环节,这时需要有意识地使用一些技巧。向对方探寻信息时,有个技巧非常有效,就是少说你,多说我们。
比如说,你的孩子期末考试不理想,去找老师了解情况,一出口就是“您能不能跟我说说,为什么这孩子这学期成绩下降了这么多?”这种问法,我们是不是一不留神就说出来了呢?你可能未必是想指责老师,但话一说给老师的感受是“你在怪我没教好”。你这个字激发了对方的防御状态,那我们接下来说任何话,对方内心都可能是抵触的。
如果我们换一种问法,把主体“你”换成“我们”--“老师,孩子成绩下降了一些,请问我们家长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帮帮孩子呢?”首先,老师不再觉得自己是对立面,他和我们面对这个挑战结成了共同体。其次,说“我们家长”,其实是有意把提高孩子成绩的责任主体变成自己,老师就不会觉得自己被指责了,也更愿意心平气和交流孩子的问题。
建立共同体:少说“你”,
多说“我们”
多说“我们”
把我们自己变成责任主体不是在示好,不是客气话
而是减小对方的压力
减轻我们结成共同体的阻碍
时方就更愿意友好分享更多的信息
让对方也无意识说出“我们”
你就赢了
开启对方的开放性:
每说一段都问问对方意见
生活里有一种情况也可能会发生:对方就是不接茬怎么办?尤其是多人沟通的场合,问大家看法,如果没有人表态怎么办?
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开放性能力表现为能不能开启对方的开放性。比如,我们可以每说一段就请对方说说想法,而不是等到我们自己全部说完以后,再请大家来提意见。
每一步都等着对方的意见;对方不发表评论,我们的讨论就无法进人下一步。当会议行至尾声时,大家就不再需要统一什么思想了,因为过程中的每一步我们都已经达成了共识。
万能接话
沟通中还难免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我挺善意积极的,但是对方不配合,或者他的观点我不同意,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教你一个万能话术:“有启发。99
短短一句话,意味着我没有关闭对话,也没有评价你说得对还是不对―-不论你说了什么,对我而言,是个思路。哪怕我不同意你,只要无关价值观和法律,大部分情况下我都可以说这几个字,保持沟通的开放性,又很好地接住了对方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