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3 07:1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8:47
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解释整句话意思是:普天之下,都是王的土地和管辖范围,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都是王的臣民。\x0d\x0a \x0d\x0a《 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x0d\x0a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_,忧我父母。\x0d\x0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x0d\x0a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x0d\x0a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x0d\x0a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x0d\x0a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x0d\x0a全诗六章。首章怨恨繁重的公差加在自己身上,给父母带来忧愁;次章说同为王臣,却劳逸不均, 自己差事特别繁重;第三章自我庆幸年轻力壮,还能应付四方奔走的差役;第四、五、六章连用十二个“或”字,两两对举,具体揭示了劳逸不均的事实。诗人在这一系列鲜明的对照中,尽情地倾诉了心中的不平和牢*,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8:47
整句话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凡是在天下水土上生活的人没有不是帝王的臣民”。
出处:《 诗经·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原意是说:“天下都是大王的天下,臣子都是大王的臣子,为什么偏我一人累死累活,所得还不够赡养我的父母”,是大臣的抱怨。而后人往往断章取义,只取前四句,成为帝王宣示他对土地和臣民的主权的依据。
普天之下:就是普天下(凡是天下)。
“之”:句中助词,无实义。
率土之滨:率土滨(凡是有水土的地方)。
《诗经》的概念: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8:48
只要肉眼看到的所有土地都是属于当朝皇帝的,而所有土地上的*都是皇帝的臣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8:48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意思是说,这天底下都是王的。天底下所有的臣民都是王的臣民。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8:49
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解释整句话意思是:普天之下,都是王的土地和管辖范围,而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都是王的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