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主要饮茶方法是什么?(我只知道宋代的是点茶法)4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9-23 01: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4:17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
1.煎茶法
1) 选茶:唐代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煎茶法用的是饼茶。
2) 工序: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做成待烹的茶末,存放在盒子里备用。
3) 选水:选用山水或江河水、井水放到有方形耳的大口锅中。
4) 烧水:
第一沸时,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的盐调味。
第二沸时,舀出一瓢开水,用竹夹子在水中搅动形成水涡,使水沸度均匀,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
第三沸时,将原先舀出的一瓢水倒回去,使开水停沸,生成泡沫,此时把茶沫中黑色的一层水膜去掉(浮在茶汤上面的是精华,陆羽称为沫饽)
5) 酌茶:即向茶盏分茶,使各碗沫饽均匀。
6) 品茶:趁热饮茶,将鲜白的茶沫、咸香的茶汤和嫩柔的茶末一起喝下去。
2.庵茶法: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舂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的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
3.煮茶法:把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茶放在一起,充分煮沸。
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
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稍后锅中的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为三沸,此时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
如果再继续烹煮,陆羽认为“水老不可食也”。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饮”。这是当时社会上较盛行的饮茶方法。
因茶叶有不同种类,所以还存在另一种方法,将饼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开水冲泡,而不用烹煮,这是末茶的饮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