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2:07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7:28
1、《颂石头和尚草庵歌》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石头和尚草庵歌,试问参方会世麽。
千万莫将茅瓦比,离钩三寸绰清波。
2、《清平乐·石头虎踞》
年代: 宋 作者: 史浩
石头虎踞。骄虏何能渡。曾是六朝雄胜处。瑞绕碧江云路。当时霸国多贤。风流只解遗鞭。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
3、《渔家傲·道德文章传几世》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自是君家门户事。当此际。鬼山正抱西江水。三万六千排日醉。鬓毛只恁青青地。江里石头争献瑞。分明是。中间有个长生字。
4、《玉楼春》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5、《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露寒烟冷兼葭老,天外征鸿寥唳。银河秋晚,长门灯悄,一声初至。应念潇湘,岸遥人静,水多菰米。□望极平田,徘徊欲下,依前被、风惊起。
须信衡阳万里,有谁家、锦书遥寄。万重云外,斜行横阵,才疏又缀。仙掌月明,石头城下,影摇寒水。念征衣未捣,佳人拂杵,有盈盈泪。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0 17:29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
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
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
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白居易《太湖石》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
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
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
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曹雪芹《画石》雨滴珠玑碎,苔生紫翠重。
故关何日到,且看小三峰。-----杜牧《题新定八松院小石》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出自于谦的《石灰吟》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于谦.明诗三百首.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