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1 17: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3:46
1.变质作用类型分析
在露头上观察变质岩,首要任务是鉴定和命名岩石,但不能只定出基本岩石名称,还应注意分析岩石是由什么变质作用形成的,特别要注意岩石的共生组合、产状和分布。这对于成分和结构构造相同或相似,但由不同类型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尤为重要。如板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如呈区域性分布,与其他区域变质岩共生,则可能为区域变质岩;如分布在侵入体周围接触带中,则为接触热变质岩。又如,千枚岩与千糜岩很相似,但前者属区域变质岩,可与绿片岩、片岩等共生;而后者属动力变质岩,分布在构造带中,呈狭长带状展布。
2.变形组构的观察和测量
片状、片麻状、板状、千枚状等定向构造,是变质岩的特征构造,它们不仅对岩石鉴定命名有重要作用,而且反映变质变形时的应变特征。应注意详细观察和测量,如面理(包括劈理、片理、片麻理)的方向、有几组面理及面理间生成次序、片理等与原岩层理的关系、是否发生了构造置换等。还应注意利用有助于判断剪切应力方向的构造。此外,应采集定向标本,即将面理的产状(倾向和倾角)标注在标本上,以便室内研究时分析其应变条件。
3.变质作用条件的分析
对于区域变质作用,不同的变质条件可以通过泥质岩和基性岩的特征矿物和矿物组合进行分析(表6-17)。
表6-17 主要区域变质作用在不同变质相系中的特征矿物和矿物组合
(引自房立民等,1991)
4.变质建造分析
变质建造既受原岩建造的控制,又受变质作用的影响。变质作用的影响可以通过矿物共生组合来揭示,而原岩建造则须通过岩石中变余结构构造来恢复,以及通过一些特征岩石如基性岩的特征(表6-18)来恢复。
表6-18 不同原岩类型的基性岩表现特征
续表
(引自房立民等,1991)
特别应注意在变质程度较浅的岩系中,寻找和观察变质残留的原生构造,如变余气孔、变余杏仁、变余层理、变余层面构造等。一方面为恢复原岩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按这些原生构造的判别方法确定变质岩系的层理、层序及层序是正常还是倒转。
5.交代现象的野外观察
以交代作用为主的气液变质岩和混合岩,以发育各种交代结构为特征。交代结构一般需在镜下观察,但在露头或标本上也可判断交代作用的存在,不过应在较大范围观察。如晚形成的矿物集合体(如长英质脉、方解石脉)呈规则或不规则的脉穿插在原岩中;交代形成的大而完整的晶体切割原生构造(如层理),其内部还可残留被交代岩石的原生构造;岩石中出现“不协调”矿物,如斜长角闪岩中出现钾长石晶体或集合体;新矿物的集合体呈被交代的较大矿物的假象;岩石裂隙或不同岩性的接触带上,分布新生成矿物的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