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0 22: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8 19:38
平壤之战
平壤之战,1894年9月15日开始,是甲午战争的关键一战。在朝鲜首府平壤展开,与黄海海战共同构成战争的转折点。随后,日军占据主动,快速推进至内地。最终,清军全线撤退,日军大获全胜。
这场战争乃是日本挑起,旨在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具有长久的预谋。然而,清朝军队对于这场战役做了充分的准备,为什么最终还会战败呢?让我们从战略角度来分析。
清*采取了消极的抵抗*,这种消极态度使得他们在气势上就输给了敌方。清军缺乏士气、勇气和决心,他们盲目地坚持保守的战术方案,导致无数无辜士兵坐守敌人的进攻。再加上前线主帅的昏庸*,局势更加糟糕。
在指挥方面,清*错误地任用了逃兵叶志超作为总统,而叶志超贪生怕死、庸懦胆怯,导致大军错失良机,耽误了整个战局。所以甚至还未经历战斗,士兵们的士气就已经崩溃了。叶志超最后的命运也十分悲惨,被清*送往京师并被斩首。
与此相反,日军早就了解清军的实力,他们静静地等待着这场战役的胜利。如果清军能够按照原计划有序地进行战斗,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再换上一位有经验的主帅,那么凭借着充足的准备,那么这场战役与不一定清军会败。因为这场战役中,我方的地理优势更大,可是清军并没有利用这些优势,以致影响了整个战局,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在这场战役之中,也不乏有以死报国,奋勇杀敌之人。像骁勇作战的左宝贵,当他知道局势已无力挽回时,决定以死报国。
于是,换上了御赐朝服,亲自带领作战,而守城的士兵们也在他的鼓舞之下士气大振,决心拼死一战,最终,左宝贵在作战中被日军击中,当场牺牲,他也是甲午战争中第一位壮烈牺牲的将领。
而左宝贵痛斥:“敌人乘胜大至,锋芒正锐,我军弹药不齐,地势不熟,不如各整队伍暂退叆州,养精蓄锐,以图后举。”然而,面对左宝贵的慷慨激昂,叶志超毫无任何的感动之意,于是,左宝贵就派让人监视他,担心他私自逃跑,但最终仍未让叶志超回心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