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9 04: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2:26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
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试往观之。"见所贴符
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
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译文:
有个道士说自己法术高强,写的一手好驱蚊符(就是和蚊香一样功能的符纸)。有人从道士那里要来驱蚊符贴在屋子里,结果到晚上蚊子越来越多了,这个人就去责问道士。道士说:“让我去你那里看一看。”看到那人贴的符以后说:“原来是你把符的用法搞错了。”那人问:“那该怎么用呢?”道士说:“你每天晚上先把蚊子(从蚊帐里)赶出去,然后在贴在蚊帐里面。”
1.①本文讽刺了像道士那样____狡猾奸诈,招摇撞骗___的人。
②本文讽刺了像买符者那样____忠信法术,迷信上当___的人。
2.本文题为《驱蚊》,而沈复在《童趣》中则是“留蚊于素帐中”,试比较这“一驱”“一留”之间的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童趣中是留蚊观察,驱蚊中是赶蚊子
过去有秃头染衣人。
共儿持衣诣水边,浣衣已,绞晒持归。尔时大热,眼暗。
道中见一树,便以衣囊枕头下睡。有蚊子来饮其头血。
儿见己父疲极睡卧,便发恶骂云:是弊恶婢儿蚊子。何以来饮我父血。
即持大棒欲打蚊子。蚊子飞去,棒着父头,即死。
时,此树神便偈言。宁于智者仇,不与无智者亲;愚为父害蚊,蚊去破父头。
从前有个人,他以替人家把衣服染上色为生。这个人谢顶谢得早,头发已经全都掉光了,一颗秃头铮亮铮亮的。
有一天,这个人带着儿子一起,拿上已经染好的衣服,来到河边,开始洗衣服。辛苦劳动了一上午,衣服总算洗完了,父子俩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时值盛夏,又到了中午,天气酷热难当,知了也一个劲地叫唤着。染衣人干了很久的活,觉得手也酸了,脚也麻了,身子乏了,腰也疼痛起来,再加上暑热,他大汗淋漓,汗珠顺着他的眉毛、鼻尖、胡子往下滴,身上的衣服也早就湿透了。
于是,他就近在河边找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枕着用来装衣服的袋子躺在树阴下,果然凉爽多了,十分舒服惬意。时间不长,就听到染衣人的鼾声了。
夏天正是蚊子肆虐的时候,染衣人睡得正香,一只蚊子飞了过来,叮在他的秃头上面,津津有味地吸他的血。 他的儿子很爱自己的父亲,是个孝顺的年轻人。
这会儿,他看到蚊子叮在父亲头上,不禁非常生气。他用手指着蚊子狠狠骂道:“你这个 *** 的坏蛋,竟然敢吸我父亲的血!你等着,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你!” 他先准备用手去拍打蚊子,又转念一想:手拍实在太轻,不能这么便宜了蚊子!这样寻思着,他走过去把洗衣服用的大木棒拿来,照准父亲头上的蚊子,抡起棒子,狠命地一棒打了过去。
结果蚊子马上飞走了,没有被打中,他父亲却被当场打死了。 打蚊子用巴掌就已足够了,而且十分有效,大木棒不但没用反而还帮倒忙。
所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应该考虑它的功能是否与问题相适应,面对同一个问题,方法绝不是越强硬越好。一旦用力过猛,还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自己找找吧^_^)(我很懒的)。
斗蚊记
朱成玉
18岁的时候,我恨过一只蚊子,恨之入骨。
一只蚊子。是的,我确定,仅此一只。前半夜没有睡踏实,没有让它得逞,可它像个念经的和尚,隔几分钟就跑来耳边“嗡嗡嗡”地诵一段*,直让人恨得咬牙根儿,起身点灯,妄图找到并结果了它,可是这家伙不按套路出牌,行踪诡异,闭灯它出来,开灯你就怎么也找不到它。任凭你瞪大眼睛挨个角落搜寻,也寻不到任何蛛丝马迹。只好闭了灯接着睡,祈祷它不再出来敲它的木鱼。可那蚊子执念深重,不喝到我的血哪肯罢休,迷迷瞪瞪中感觉到那家伙又出现了,飞到我的左耳边念起大悲咒,一个巴掌拍过去,以为拍死了它,没等高兴呢,又飞到右耳朵边念起金刚咒,又抡起右手,猛地又是一巴掌。仿佛自己面对的已不是一只普通的蚊子,而是有了些许仙味儿的得道高僧。这一晚,“啪啪”地不知道给了自己多少巴掌,像一个犯了多大错的人,在那吃后悔药呢!可就算把自己拍到耳鸣,拍到眼冒金星,还是免不了被叮咬的结果,那一刻,我诅咒全世界的蚊子都死光,哪怕因此让自己折寿都在所不惜。
蚊子吃饱了,找地方消化去了,我却开始了*挠的营生。迷迷糊糊总算睡着了。
天还没亮,我还是被痒得受不了,醒了。“不行!”我忽地坐起来,我要找到它,我要报仇,我要把这该死的蚊子碎尸万段!这有点儿像堂吉诃德与大风车决斗的架势。在窗帘后面的墙角,我终于发现了这个罪魁祸首,挺着鼓鼓的肚子,正美美地睡着。我所有的愤怒都集中在一只手掌上,一记“朱砂掌”拍过去,真的就朱砂飞溅了,高僧圆寂,洁白的墙上瞬间开出一朵血淋淋的梅花来,以示缅怀。
父亲听到我在屋子里噼里啪啦的,走进来,看到我头发蓬乱,眼圈发红。料定是被蚊子叮咬了,赶紧给我抹了点儿牙膏,从小到大,父亲一直用这法子给我止痒。我恨得不行,甚至有些激动地和父亲说着我的怨言。“别让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影响了你的情绪。”父亲说:“它咬你是半夜里的事儿,可现在,你仍然被咬着!”
是啊,父亲的话让我猛醒,我们生活中不经常会有这样那样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吗?这些小事儿不是和被蚊子叮咬一样吗?实在不值得大动肝火,如果被那样的事情叨扰了,大不了就挠挠痒,过去就算了。
“你看,你也不是什么都没得到,看看窗外。”父亲正在指给我看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它红得耀眼,像一个巨大的蛋黄,金灿灿地冒出头来。它是所有人的蛋黄,是所有人的精神早餐!
是啊,很久没有看过日出了。高考落榜以后,每天早上习惯了睡懒觉,如果没有这只蚊子,我还不可能起这么早,也就看不到美轮美奂的日出了。是它使我成了那一天最早看见日出的人之一。借着那晨曦的光鲜,我的脸跟着生出红晕,这一次,不是因为愠怒,而是因为感恩,感恩父亲的正面引导,感恩蚊子的反面说教。
就是从那天起,我拿起笔,开始了我的写作生涯。一直到今天,从未间断。现在看来,那次高考落榜,于我来说,也不过是被蚊子叮咬了一次而已。
18岁以后,我没有恨过一只蚊子,尽管还是一再地被它们叮咬。可是生活中,有谁没有被蚊子叮咬过呢?还好,这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扰乱的只是我的一小段时光,岁月并没有被它咬瘦半分。
古文驱蚊讽刺了买符者那样____的人比较沈复在《童趣》中则是“留蚊于素帐中”,比较“驱”“留”之间的不同 原答案:《驱蚊》原文: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
或请得以贴室中,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试往观之。”
见所贴符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译文: 有个道士说自己法术高强,写的一手好驱蚊符(就是和蚊香一样功能的符纸)。有人从道士那里要来驱蚊符贴在屋子里,结果到晚上蚊子越来越多了,这个人就去责问道士。
道士说:“让我去你那里看一看。”看到那人贴的符以后说:“原来是你把符的用法搞错了。”
那人问:“那该怎么用呢?”道士说:“你每天晚上先把蚊子(从蚊帐里)赶出去,然后在贴在蚊帐里面。” 卖符道士耍小聪明,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多此一举。
买符人质疑常识,没有主见,没有个性。 沈复《童趣》中“留蚊于素帐中”是为了观察蚊子,而《驱蚊》中是赶蚊子,故用“驱”。
北人食菱 读音:běi rén dàn líng
寓意: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的道理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说不定这个你不会的问题也因此弄清楚了呢。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食: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驱蚊 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撇得好驱蚊符。
或请得以贴室中, 至夜蚊虫愈多。往咎道士,道士曰:"吾试往观之。
"见所贴符 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 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 译文: 有个道士说自己法术高强,写的一手好驱蚊符(就是和蚊香一样功能的符纸)。有人从道士那里要来驱蚊符贴在屋子里,结果到晚上蚊子越来越多了,这个人就去责问道士。
道士说:“让我去你那里看一看。”看到那人贴的符以后说:“原来是你把符的用法搞错了。”
那人问:“那该怎么用呢?”道士说:“你每天晚上先把蚊子(从蚊帐里)赶出去,然后在贴在蚊帐里面。” 1.①本文讽刺了像道士那样____狡猾奸诈,招摇撞骗___的人。
②本文讽刺了像买符者那样____忠信法术,迷信上当___的人。2.本文题为《驱蚊》,而沈复在《童趣》中则是“留蚊于素帐中”,试比较这“一驱”“一留”之间的不同 不同之处在于童趣中是留蚊观察,驱蚊中是赶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