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9 02: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4 16:45
【 #三年级# 导语】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若是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五月的田野》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五月的田野》原文
麦子熟的时候,豆荚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在五月的田野里,它们散发出阵阵清香。这时候,我们忙碌起来。
五月的风暖暖的,油光光的泥土软软的。我们光着脚走在田埂上,冷不丁地,泥土会从我们脚趾缝里冒出来,真舒服。折一根韧柔软的柳条,削一节笔直的竹管,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竹笛吹一声,鞭子甩几下,我们撵着鸭子,赶着羊群,在田野里撒着欢儿地跑。把鸭子撵到刚翻过的地里去吧,那里的草虫最多;把羊儿赶到河边去吧,那里的青草真嫩。从麦田的沟沿上、豆地的田埂上,我们找到一小捧一小捧的嫩青草,放进竹篮里。我们忙碌着,心里真高兴——家里的小兔又有青草吃了。
忙完了,肚子也咕咕地叫了,我们摘来嫩豆荚,拿出铁锅和米,自己做饭吃。一会儿米饭熟了,豆荚熟了。喷香的饭菜比什么都可口。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五月的田野》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本课“碌、削”等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舒、柔、甩”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课文,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积累,引起情感的共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乡下孩子们在田野中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留意观察田野的风景。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五月田野风景的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课题。谈话导入:现在正值五月,你眼里五月的田野什么样?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
2、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五月田野的自然景观。
3、师:看过之后,你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4、师:美丽神奇的田野多么令人神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五月的田野,去体验体验乡下孩子的童年吧!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抽读生字卡片,引导学生利用已经熟知的识字方法记住生字。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田埂”、“竹管”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忙碌”、“喷香”、“清香”等词语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5、学生初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读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五月的田野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关键的语言文字来品味与理解。
a: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地笑了”一句。“它们”指谁?它们会笑吗?为什么这样写?你感觉此时谁的心里也在笑?指导感情朗读,让学生自由练习一下怎样读才能表现田野的广阔和美丽,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b:第三自然段
①“光脚在田埂上走”一部分,可以引导学生和自己的童年生活对照一下。可以让学生想象,再通过朗读,抓住“泥土软软的、冷不丁、冒”等词语体会光脚走的乐趣。
②从“赶羊、赶鸭”的语句中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体会孩子们的懂事和勤劳。可以抓“那里的草虫最多”、“那里的青草真嫩”体会孩子们的爱心。这一部分可以再引导想象一下,农村除了养羊和鸭,还能养什么?孩子们是怎么对待这些小动物的?仿照课文中的样子来说一说。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四自然段重点抓“喷香的饭菜比什么都可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认为什么样的饭菜是喷香的”,再和文中“喷香的饭菜”做比较,引导学生要向乡下孩子们那样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获得乐趣,热爱生活。
d:第五自然段主要通过朗读体会“大地当床,蓝天当被”的意境。尤其要读好最后一句。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舒”、“甩”、“篮”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五月的田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1、"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读"要有层次的指导。先让学生读通顺,孩子在精读时没有感情,那就通过直观画面引导,范读感染,生生互动评价等方式,使孩子在指导下读得由不理想到有进步到很理想,使朗读的过程成为感悟、理解语言的过程。
2、注重感悟,回归生活,启迪灵性。新教材强调"淡化分析,注重感悟"。的确,语文是最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和情感世界的。如"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们甜甜地笑了。"让学生通过想象体会拟人句的生动,在通过朗读进行感悟作者的心情,而并没有过多的`提问与琐碎的讲解。再如,教学"竹笛吹一声,鞭子甩几下,我们撵着鸭子,赶着羊群,在田野里撒着欢儿地跑。"这一句时,让学生回忆自己平日里撒着欢儿地跑是怎样的心情,近而想象孩子们那种欢乐的场面,引导学生做着动作有感情的地朗读。
3、根据教学目标落实了一个"实"字。我力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边读边理解来落实文中相关词句的教学任务;通过边读边感悟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边读边应用来展示学生的个性体验;通过边读边积累来培养学生的预语感。
总之,"人"与"文"相融合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教师和学生能将文本心灵化,能使课堂情景和谐化,能将教学过程动态化实用化。
教学反思2:
在《五月的田野》一课的教学中,如果设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配上音乐,那么作者的笔下,五月的田野是孩子们的乐园。这种“乐”是通过对孩子们的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出来的:光脚走路、吹竹笛、甩柳鞭、撵鸭、赶羊、撒着欢儿地跑。作者除了用轻快的笔调描绘了孩子们的快乐,更巧妙地是把对农村孩子们的懂事、勤劳的赞美融汇其中——把鸭赶到草虫最多的地方,把羊赶到青草最嫩的。地方,还要把嫩嫩的青草带回家给小兔,这些是乡下孩子独有的生活,他们能够帮助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并在劳动中找到乐趣。孩子们在作者简单地叙述了“野炊”,描述了孩子们吃着简单的饭菜也觉得“喷香”、“可口”,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淳朴和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的笔下,如果再利用音频资源《美丽的田野》,把学生领人课文情境,更充分的为有感情的朗读做铺垫,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