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8 18: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3:10
这是我的第20篇文章
“Oh,no……!!”
会不会很多家长和我一样:听娃提出想买这套书,内心抗拒而不安。
书名里的“僵尸”二字强烈地刺激着老母亲的眼球,单纯的孩子啊,就要被“毒害”了吗?!……
不过——以上,只是我的内心戏。
实际上的我,面无表情,故作淡定(不想因为我的激动而激发他对“僵尸”更深的兴趣),我说:
妈妈现在有点事,过一会再给你看。
说是“有事”,不过是向师傅求教——
儿子想买《植物大战僵尸》,怎么办?里面有僵尸,要给孩子买吗?
师傅回答——
最关键是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 ,他想看,就买。
于是答应下来——
可以了。来,妈妈给你下个单。
收到书以后,几乎每天读(反复地),从最开始的几本,拓展到不同系列,慢慢占据了书架上几乎整整一排(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从幼儿园中班喜爱到现在的大班,并且也成为了极好的社交工具和与好朋友之间最重要的交谈话题。
与我原以为的“毒害性”完全相反, 这套书的价值观非常正!
废话不多说,看看书里关于这几个问题的探讨:
绿影侠和耀斑花被镇里的居民抵制,*离开植物镇。
耀斑花气愤万分:“我们救了他,他却不感谢我们!”
(生活中的我们,是不是也因此而愤怒过?)
但是佩妮豆却心态平和——
“我们不是为了别人的感谢而当英雄的。”
“我想去帮助别人,那是我的事情;别人感不感激我,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别小看。这可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它和孩子们未来要面对的一连串问题,本质相通——
我这么爱你,你为什么不爱我?
我费了这么多精力,为什么还考不过?
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就是赢不了他?
……
若是想不通、处理不好,又缺乏引导,小则忿忿不平、降低生活的幸福感,大则性格偏激,甚至做出过激行为。
用别人的评价和期待来定义自己;
或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你选哪一种?
有时候对皮皮鲁说:
妈妈爱你。你不爱我,我也爱你。
他回应:
你不爱我,我也爱你。
都是自己的事。
佩妮豆参加“大师级英雄考试”,再次失败。
她不明白——
全息坚果说她:就是有太多的“我”,才发挥不佳。
“如果你不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别人,或许就能发现‘宇宙大圣’了。”
什么意思呢?
直到母星即将吞食地球,她为了保护地球和地球上的一切,勇敢冲去抵抗母星,手里的英雄盾突然变大,战无不胜的强大母星,竟然被击垮!
她才最终懂得:
只考虑自己,力量始终有限。
没了“小我”的局限,力量才会变得无限大。
“爱”与“希望”,才能召唤最伟大的力量。
著名 历史 学家克罗齐曾说过:“所有 历史 都是当代史”。
等我理解这句话时,已是中年……
事件虽有千变万化,人性却是不变的。
周日上午跟*学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下午突发奇想,翻翻给孩子买的这套从远古到明清的中国通史,还真有这篇里的几个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纸上谈兵;窃符救赵。
给孩子讲完,他看起来也饶有兴趣。
想对孩子进行 历史 启蒙的,不妨把这套(全套20册,从远古到明清)买回家(相当值得)。
系列丛书简直数不胜数。关于科学的、人体的、自然的……
孩子会仔细研究封底介绍,看看自己缺哪本。
下一次我想买这套地理的以及古诗词的。
”想要孩子做好一件事,首先就一定要让他喜欢这件事,至少不能反感。“
阅读也一样。
如果想得到更多推荐,或者想交流更多,欢迎在文末右下角点赞或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