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1:3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15:02
声母简化: 如上海话,原普遍分尖团音,现在城区退化严重;
声母脱落: 疑母脱落现象十分普遍,上海话自称代词“我”ngu,少数青年发音时疑母脱落发音成wu这种绝对错误的音。其它汉字如“环”等;
声母相混: 另外,清浊相混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期”、“帆”等;
声母误读: 如上海有人会把“如”读成“lu”,而对应普通话“r”的吴语音白读为“ny”、文读为“z”,所以“如”应为“zy”。
其他还有:
穗:应与“随”同声韵母,而不是与“虽”;
乎:同“湖”,不同“呼”
墟:同“区”,不读“虚”
俘孚:同“夫”,不读“浮”
栖:读“西”,不读“妻”
溪溪:读“欺”,不读“嘻”
奚:读“姨”,不读“嘻”
魁:读“窥”,不读“葵”
佩:读“倍”,不读“配”
携:读“姨”,不读“歇”
疵:念“慈”,不读“雌”
期:读“棋”,不读“欺”
鲸:读“勤”,不读“京”
绥:念“虽”,不念“随”
涛:念“桃”,不念“滔”
酣:念“含”,不念“汉”的平声
辑:念“七”,不念“寂”或“接”
帆:念“凡”,不念“翻”
俭:念“健”,不念“简”
叛:念“伴”,不念“判”
背:除了表示脊背和背在身上的动作以外,均念”倍”(如”背叛””背光”)
雀:声母是“资”,不是“次”
询荀:念“新”,不念“寻”“旬”
况:要读“荒”去声huaon,不读“框”去声khuaon
迫:念“百”,不读“魄”
谱:念“补”,不念“普”
摧:念“垂”,不念“崔”
嵇:念“姨”,不念“机”
苛:念“河”,不念“科”
瑾:读“勤”,不读“景”
容易看出,造成以上这些例字发生错读的原因主要是普通话的影响。 打党之分:主要就是以“打”(an) 为代表的这类字,和以“党”(aon) 为代表的这类字*,它们的韵母是不一样的。具体发音区别基本上是这样的:发an的时候,嘴巴张得比较大,发音比较靠前,有些地方,比如无锡甚至接近普通话an的发音;而aon发音比较靠后,特别是宁波,接近英国英语long里面的ong的发音,而其他地区多接近美国英语的这个发音。 最近打党这两类字的区别现在许多地方已经模糊了。比较常用的字里面的区别是 an/aon:张/赃、蚌/帮、场/尝、常长/上、厂/唱。基本上还是aon的字比较多。
袜麦之分:跟an和aon的区分类似,传统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区分“麦”、“袜”这两组入声。 吴拼以aeh和ah分别表示这两组音,对于这两组读音已经合并的地区,可以就用ah。以苏州话为例,“袜”读maeh,而“麦”读mah。ah里头的a读音近似单韵母a里头的a,而aeh里面的ae读音近似汉语拼音-an-里面的a。
晏安之分:适用于苏南上海和浙江部分地区。易错字正确发音如下: 汉字 吴语音 例字 晏 ae 攀盼删 安 oe 参惨堪砍刊侃陕栓 司书之分:在一些吴语中,比如某些新派上海话,读音上“斯”=“书”,发生了“书”并入“斯”的过程。在普通话里,这两组字读音是有区别的,在很多吴语中也是。有些吴语则“书”=“虚”,如江阴话。这里要讲的所谓“斯书”之分就是指以“斯”、“书”为代表的这两类字的区别。是以苏州话和老派上海话为蓝本的,区分这两组字的方法,即立足于这两组字韵母的不同。
“斯”这类字的发音,跟普通话一样,韵母是吴语拼音的y,没有韵母一样。 “书”的韵母用吴语拼音表示就是yu,是y的圆唇音。先发“斯”,然后慢慢把嘴唇收拢,就是“书”的音。
其他还有:
“虐疟略掠爵嚼雀鹊皵/约觉却确榷”:跟“脚”同韵(多数地区)或与“肉”同韵(后一半字苏锡文读),不与“越”同韵。
“绝雪”:跟“结”同韵,而不跟“缺”同韵。
“茂戊贸某”:跟“楼”同韵
“县”:念“院”,不念“现”
“履”:念“李”
“役疫”:念“越”,不念“叶”
“轩”:念“显”平声,不念“喧” “估”:读“古”,不读“孤”;
“柄”:念去声,不念上声
“危”:念“为”阳平,不念“煨”阴平 受普通话的严重影响,中青年特别是青少年不能掌握一些与普通话发音差别较大的吴语字音。如“杏”、“岳”、“鹤”、“猎”、“夕”等。
例如:
“夕”:应读“席”,不读“希”或“西”;
“硕”:应读“石”,不读“朔”soh;
“鹤”:读ngoh,不读“学”(ghoh)
“环寰鬟鹮溃”等:声母是g,不是w
“猎”:读“辣”,不读“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