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0:49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10
罗江。*某地区“社会部”主任罗江的人性的单纯和为信仰的牺牲精神,可以帮助后人很好地理解为什么中国*党能够最终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社会原因与历史发展的潮流。因为,她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占全国人口90%以上的农民的基本社会要求。正如罗江所说,像他这样的穷人今后都能有书读。对之,有点社会良心的人应该是认同的。我理解,这也是这部电视剧的主题。尽管这位军人没有什么文化,行为也显得鲁莽,在他身上闪烁出的人性之光却是其中最令人难忘的地方。
尽管随后对土地改变中的种种过激行为,建政后历次*运动的社会影响,当年投身*的不少年轻知识分子在党内*风云中的悲剧性命运,如潘汉年事件、陈琏的自杀等等,海内外不少人士多少存在着不少的异议,但在当时这一历史潮流背景下社会的必然选择,我想,这的确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方向。这也是陈布雷的诸多子女,王光美家族的一半成员最终选择人生道路的根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11
电视连续剧《红色追杀令》共30集。这是2006年拍的老片子,画面已经有些模糊了,在繁多的片源中选择此片的主要原因在于李幼斌的出演担纲。
这部连续剧的历史背景发生在内战时期,国共两党在东北战场大决战(辽沈战役)爆发的前夕,围绕原南京国防部情报厅一高级*带给林彪所部的一份*军战略情报的真伪鉴别,双方在林海雪原展开的一场斗智斗勇的特工大行动。从场景上看,故事主要发生在哈尔滨地区。 当然,电影文学剧本对当时的历史史实作了不少模糊处理。梅若锦,等待了他16年的梅若锦对梁致诚内心的忠贞是该片最大的亮点。这种等待不是简单的。在战乱中,世间万物都发生了巨大变迁的社会进程中,要生存,要进取,一个单身女人是需要在各色人物之间左右逢源,纵横捭阖的。从表面上看,她已经不再是当年单纯的少女了,但她内心对原来的感情却是始终不变的。 这种品质在冯伯元自首后,她去军管会要求自求入狱陪梁走完最后一程,未果后服毒自杀的一场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也是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所最为缺乏的精神元素。
人性的美好与个人的精神行为之间的差异太大了!
经历过贫穷的社会主义之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赚钱,甚至不择手段地“富”起来成为今天这个社会不少人的选择。但当人们真正解决了物质的富有之后,我们发现,太多的人精神上的贫乏,却正在变成了社会进步最大的障碍。随着价值观的“变异”,太多的国人最终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在这一社会氛围成长起来的一代国人素养的缺损,正在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为世界认同最大的障碍。
因为,精神的充实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意识的矫正和提升不是简单的说教就能实现的。这来自于一个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家庭传统的潜移默化,学校教育的循循善诱,更来自对未来追求的确立和始终不渝的守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9:11
冯伯元。*保密局退役少将特工冯伯元(梁致诚)经历了战乱和复杂的人生体验之后,对**的失望,对由抗战时期的“军统”改组的保密局以牺牲自己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计划的极端失望,最后改变立场的经历,也反衬出那个时代历史潮流发展方向这一点。因为,绝望之际的他在此时已经没有了其他的出路。
抱着不当亡国奴的信念,他选择了弃家抗日并屡立功勋,在多年出生入死之后,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对*政权**与民不聊生社会现状的失望,他在16年后选择了退出,渴望找回抗战爆发前的爱人,在乡间的私宅度过余生。但严酷的现实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在大浪淘沙的潮头中,梁致诚*一次又一次作出心灵的重新选择。当他万念俱灰,心已死去,静候处决时之际,在他的弟弟的帮助下,一条新的道路正等待着他。 这位有着正义感的抗日功臣的诀择,的确带给人们不少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