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学生该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0:4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35
家庭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家长如何管理好孩子的学习,让孩子好学、乐学,对此许多家长不知所措。我认为:首先,从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入手,让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然后,在这个行为上反复多次地让孩子找到成功的快乐。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功越多,周而复始,最终使之成为习惯。当学习成为习惯的时候,那孩子在学习上就没有问题了。其次,家长要从自身做起,言行一致,做孩子学习的榜样。同时还要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特别是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兴趣是最好的手段
家长要想让孩子学习好,就要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渴望,这才抓住教育孩子的根本。而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靠的是后天的培养。那家长应当怎样培养孩子的兴趣呢?
第一,家长要懂得欣赏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最初取得一点成绩的时候要加以欣赏及鼓励,让孩子感受到他这样做大人会很高兴的。
第二,家长要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成长。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天赋、兴趣和爱好。周弘育女成材的生动事例为家庭教育树立了榜样。孩子残疾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放弃。高明的家长总会扬长避短,投其所好,给孩子定的目标让孩子伸手够不到,跳起来就能摘到果子,使孩子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样,既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记住,千万不要急于求成, “饿死的梭鱼实验”告诉我们:失去再战的勇气和信心,不仅失去成功的机会,而且会失去一切生机。一旦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就会对学习产生反感,认为自己是最差的了,学习就成了痛苦的事情,于是,破罐子破摔,作业潦草,丢三落四,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效果也不好。
第三,家长要做到不把书本知识和考试成绩作为孩子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分数确实是衡量孩子学习的一个标准,但它并不代表一切,也不绝对公正,有时甚至是偏颇的。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而在上小学的时候,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倒数第一,*退学回家。他的母亲深知自己儿子的个性,也不*着孩子勉强上学,便挑起了“家庭教师”的重担。母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给他讲历史、文学,同他讨论物理、化学,慢慢的爱迪生对读书、研究有了兴趣。为了便于孩子“研究”,母亲在自家地窖里开辟了一快小天地,让爱迪生一边学习一边实验。正是由于父母的支持、鼓励,才使他从此走上发明创造之路、成为世界闻名的“发明大王”。 所以说,兴趣是孩子探究新事物的动力,也是推动他们学习新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力量。
总之,教育孩子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得慢慢来。实行“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原则,使孩子在感受成功的喜悦中,积小成为大成,良性循环。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要帮一把,帮孩子找到学习顺利的窍门,让孩子体会战胜困难的成就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功越多,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孩子就会天天向上了。
二、习惯是成功的关键
习惯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特殊倾向。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乃至一生的幸福起着决定的作用。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运行。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这句话毫不夸张。良好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文学泰斗托尔斯泰六七岁开始,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把每天有趣的事情记下来。9岁的时候,他专门记了一本《外祖父的故事》,里面记满了外祖父打仗时的非凡经历和有趣故事。他还喜欢搜集激励自己的格言警句,记了满满一本子,后来收集格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习惯,逐渐地发展为每天与书为伴,全神贯注地阅读大量的文学名著。最终,他自己开始了创作,丰富而深厚的积淀,使他的文学作品传到世界各地,震撼、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要学会学习,必须抓住这个关键期。家长应该怎样培养孩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第一,阅读习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多准备一些他们爱读的课外书籍,比如文学类、童话类、科普类,只要孩子感兴趣就好。不要总根据自己的意愿总给孩子买哪些孩子并不愿意去读的作文选等。有了书,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在每天都有固定的读书的时间,长此以往,孩子到了那个时间就会自动去读书了;其次,家长让孩子对文章做一个简要的复述,避免孩子走马观花;家长要给孩子准备好摘抄记录本,还要配合老师叫孩子做好摘抄笔记,每读完一篇文章就让孩子摘录一些好词佳句,以丰富孩子的词汇,同时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第二,复习、预习的习惯。孩子通过复习,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还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把先后学到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在指导孩子预习时,让孩子把不理解的知识,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了解明天要学的新知识。
第三,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孩子刚入学的时候,自制力非常差,还没有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总是一边写作业,一边玩。这就要求家长给以督促和指导。让孩子知道,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而且坚持不动摇。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绝不允许拖到第二天。每次做完作业,都要养成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看有无遗漏,有无错误,有了就要及时补缺、改正,还要给孩子建立一个“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中的错题抄下来,找出错误的原因,把正确的答案写出来,有利于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
第四,勤思好问的习惯。孩子对学习存在的问题都爱问个“为什么?”,这是好事,说明孩子在主动思考,在动脑筋。家长要重视孩子提出的问题,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鼓励并积极帮助解答。如果家长敷衍塞责,或忙于自己的事,忽视孩子的好奇心,慢慢地孩子就不会再提问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就扼杀在您的手里。当然,有的问题也许稀奇古怪,家长答不上来,没关系,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访问、调查等方法来解决,并把过程和方法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解决。每位做家长的都应该多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孩子的智慧可以说是在各种问题中积累起来的,就像壶盖为什么会跳动?苹果熟了为什么会落在地上一样。
当然,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还有许多,如:专心听讲的习惯;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查阅资料的习惯等等,家长都要注意加以培养。
总之,学习知识技能或读书本来就是很快乐的事,家长就用确认、鼓励、表扬等手段把孩子原始的良性行为巩固住,然后在这个行为上反复多次让孩子找到成就感。当孩子尝到学习等于快乐的感觉时,再鼓励他使之成为习惯,当学习成为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在学业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因为,快乐的事,大家都愿去做。只有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情,他才有可能被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家长是最好的老师
在家庭生活中,有了孩子,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影响源。家长的教育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但家长的情感、态度、言行为孩子提供了鲜活的榜样。如果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那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家长美好的形象会如滴滴春雨,涓涓清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而家长污秽的言行也会如毒症一样侵入孩子的灵魂。为此,家长在管理孩子的学习时要时时、处处、事事注意自己的言行,那家长如何注重自身修养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到言而有信。古人云:“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就是要家长言行一致,不要哄骗孩子。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随便承诺,目的达到了又不兑现。长久下去,家长的话孩子再也不信了,还会学着家长的样子去去骗别人。曾子杀猪的故事就是告诉家长对孩子也要做到言而有信。
第二,做学习的榜样。家庭教育对孩子有终生的影响,无论哪方面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与家庭教育都有直接的关系。17世纪英国诗人乔治.格尔贝说:“一个父亲胜于一百个教师”,这就强调了家长的影响教育作用。家长强烈的求知欲,勤奋好学的精神,尊重知识,崇尚真理的好作风,对孩子来说是阳光和雨露,是孩子智力生活的明灯。家长应在家庭支出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地买一些报刊、杂志、书籍等文化用品,与孩子共同学习,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以文体活动来促进孩子的学习,既丰富知识,又可以陶冶情操,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爱学习、懂艺术,家庭里充满读书气氛,孩子就好学上进。家长的学习,不但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也是给孩子一个“学无止境”的榜样。
第三,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首先,要创设和谐的民主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体贴,互相尊重,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在孩子完成作业时,可以和孩子谈谈对某篇文章的看法,或者和孩子比一比谁读得好,赛一赛看谁说的成语多等游戏;也可以在寒、暑假或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带孩子到野外郊游或外出旅行,让孩子融入大自然,领略长城的雄伟,草原的辽阔,黄河的壮观,江南的秀美……,从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激发孩子对生活的情趣。
第四,参与学校活动。大多学校都开设了“家长开放周”的活动,目的是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近孩子。看一看,学校是如何管理的,教师是如何教的;看一看自己的孩子在课堂学习及课间活动的真实表现,提高教育孩子的自觉性和方向性。因为,学校毕竟是对学生进行正规教育的专门机构,有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教育过成百上千个孩子,积累了丰富的育人经验,在教育理论上往往高出家长一筹。而我们家长一辈子才养活一个孩子,眼界难免狭窄,对孩子的估价往往偏颇。因此,家长要主动与学校保持配合,主动到学校拜访老师,主动向老师请教,虚心向老师学习,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对教师的热爱、尊敬和依恋之情,因为孩子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学习有方,学无定方。家长只有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勤于动脑,掌握科学的、正确的管理方法,才能帮助孩子找出适合他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孩子的学习。同时,家庭教育要讲究艺术:“富于创造,多样灵活;富于变化,因地制宜;富于乐趣,自然和谐;富于情感,不同凡响;富于机智,随机应变。”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与孩子相适应的方略,可全方位下手,可从莫一方面入手,还可几个方略同时实施,只要有益于孩子的学习,都不妨试试。只要我们尝试着去做了,就一定会有收益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36
孩子十岁以后是心里和身体的双重发育期,这时的孩子易怒、烦躁、多愁善感、自我意识强。
这时父母应该避免批评和指责式教育,更不能打骂孩子。
五年级又是处在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这学期任务多,学习压力明显增多。
这个阶段孩子很情绪化,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做到多聆听孩子的意见,多和孩子聊天,了解孩子的烦恼,尽可能少的评判孩子告诉你的事情,抱着宽容理解的心态和孩子对话。聊天时要少说,少问,只要包含兴趣的发出“哦”或者肯定的说“嗯”。
这时的孩子心智单纯,即使他说出鄙视别人的话,也不要制止孩子,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说这样的话,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因为 孩子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一样有着爱、恨、情、愁。
和自己最亲近的人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卸载负面情绪,将有助孩子内心的健康。
让孩子在父母跟前,自由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样父母才能因事施教,正确引导。
(当孩子完全把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后,父母应该及时告诉孩子,自己对某些事情是怎么做的,后来经过反省后又是怎么做的,毕竟父母也是从孩子成长为大人的,类似的事情是很多的,当孩子知道父母的成长经历后,孩子将对此事有一分思考,思考后孩子就学会了反省。家长一定注意,反省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具体的操作要看具体情况了)
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来自于相互的信任,有了信任什么事情都会很容易的解决。
反之失去信任的家长将失去教育孩子的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3:36
五年级的孩子,准备小升初是最主要的任务了。孩子也许会叛逆,说对了没准会起到反效果。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才是比较好的教育方法。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我推荐孩子们阅读一套经典的儿童读物——《胡小闹日记》,由国内儿童文学作家乐多多创作。
为什么推荐,因为它除了可以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之外,也能为孩子的小升初面试加把劲儿。
小升初面试面试什么?
不是课内的知识,而是与课外无关而与孩子自身有关的,比如,孩子的性格、能力、习惯等。
我侄女小升初面试时,面试官就问了她这样一个问题:
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
幸亏侄女读过《胡小闹日记》,便立刻答曰:向难题下“挑战书”!
很机智的回答!面试官很满意!
问她是如何想到这答案的,她说:因为《胡小闹日记》中的胡小闹遇到困难就是这样做的呀!
“不怕困难”“敢于向困难挑战”,我觉得这已经成为侄女性格的一部分的,当然,这更多要感谢这套好书《胡小闹日记》!
如果你家也有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让孩子读读这书吧!
助力小升初面试!助力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