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0:5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19
就是操作核磁共振机器的专业技术人员。
MRI在医学上的应用
检查目的
1、侦测及诊断心脏疾病、脑血管意外及血管疾病
2、胸腔及腹腔的器官疾病的侦测与诊断
3、诊断及评价、追踪肿瘤的情况及功能上的障碍
MRI被广泛运用在运动相关伤害的诊断上,对近骨骼和骨骼周围的软组织,包括韧带与肌肉,可呈现清晰影像,因此在脊椎及关节问题上,是极具敏感的检查。
因MRI没有辐射暴露的危险,因此经常被使用在生殖系统、乳房、骨盆及膀胱病的侦测及诊断上。
原理概述
氢核是人体成像的首选核种:人体各种组织含有大量的水和碳氢化合物,所以氢核的核磁共振灵活度高、信号强,这是人们首选氢核作为人体成像元素的原因。
NMR信号强度与样品中氢核密度有关,人体中各种组织间含水比例不同,即含氢核数的多少不同,则NMR信号强度有差异,利用这种差异作为特征量,把各种组织分开,这就是氢核密度的核磁共振图像。
人体不同组织之间、正常组织与该组织中的病变组织之间氢核密度、弛豫时间T1、T2三个参数的差异,是MRI用于临床诊断最主要的物理基础。
当施加一射频脉冲信号时,氢核能态发生变化,射频过后,氢核返回初始能态,共振产生的电磁波便发射出来。
原子核振动的微小差别可以被精确地检测到,经过进一步的计算机处理,即可能获得反应组织化学结构组成的三维图像,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包括组织中水分差异以及水分子运动的信息。这样,病理变化就能被记录下来。
人体2/3的重量为水分,如此高的比例正是磁共振成像技术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的基础。人体内器官和组织中的水分并不相同,很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形态的变化,即可由磁共振图像反应出来。
MRI所获得的图像非常清晰精细,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避免了剖胸或剖腹探查诊断的手术。由于MRI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和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造影剂,因此对人体没有损害。
MRI可对人体各部位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其分辨力高,能更客观更具体地显示人体内的解剖组织及相邻关系,对病灶能更好地进行定位定性。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肿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扩展资料
成像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
这样一来,自旋的核同时也以自旋轴和外加磁场的向量方向的夹角绕外加磁场向量旋进,这种旋进叫做拉莫尔旋进,就像旋转的陀螺在地球的重力下的转动。自旋系统的磁化矢量由零逐渐增长,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磁化强度达到稳定值。
如果此时核自旋系统受到外界作用,如一定频率的射频激发原子核即可引起共振效应。这样,自旋核还要在射频方向上旋进,这种叠加的旋进状态叫做章动。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室,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
在射频脉冲停止后,自旋系统已激化的原子核,不能维持这种状态,将回复到磁场中原来的排列状态,同时释放出微弱的能量,成为射电信号,把这许多信号检出,并使之能进行空间分辨室,就得到运动中原子核分布图像。
原子核从激化的状态回复到平衡排列状态的过程叫弛豫过程。它所需的时间叫弛豫时间。弛豫时间有两种即T1和T2,T1为自旋-点阵或纵向驰豫时间,T2为自旋-自旋或横向弛豫时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RI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核磁共振成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19
就是操作MRI机器的技术人员。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磁共振成像术(MRI)。
扩展资料:
1、技术特点
磁共振成像是断层成像的一种,它利用磁共振现象从人体中获得电磁信号,并重建出人体信息。1946年斯坦福大学的Flelix Bloch和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各自独立的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磁共振成像技术正是基于这一物理现象。
1972年Paul Lauterbur 发展了一套对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编码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重建出人体图像。磁共振成像技术与其它断层成像技术(如CT)有一些共同点,比如它们都可以显示某种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间中的分布;同时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断层图像,三维体图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间-波谱分布的四维图像。
2、工作原理
MRI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停止脉冲后,质子在弛豫过程中产生MR信号。通过对MR信号的接收、空间编码和图像重建等处理过程,即产生MR信号。
3、成像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原理:原子核带有正电,许多元素的原子核,如1H、19FT和31P等进行自旋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自旋轴的排列是无规律的,但将其置于外加磁场中时,核自旋空间取向从无序向有序过渡。这样一来,自旋的核同时也以自旋轴和外加磁场的向量方向的夹角绕外加磁场向量旋进,这种旋进叫做拉莫尔旋进,就像旋转的陀螺在地球的重力下的转动。
4、医疗用途
磁共振最常用的核是氢原子核质子(1H),因为它的信号最强,在人体组织内也广泛存在。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a)质子的密度;(b)弛豫时间长短;(c)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d)顺磁性物质(e)蛋白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MRI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20
就是操作MRI机器,就像CT技师,CR技师一样的,同性质的。
磁共振成像(MRI)没有电离辐射,是一种较为安全、高效的临床诊断方法。然而磁共振成像环境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
不能带进磁体间的物品:
磁共振机器一旦安装完毕,强大的磁场就产生了。临床所用的磁共振设备场强一般是1.5T或者3.0T,是地球磁场的数万倍。
因此,任何含有磁性或铁磁性金属(铁、钴、镍等)的物品均不得带入磁体间。
1、磁卡等磁性物品会在强磁场中被消磁,功能报废;
2、而硬币、眼镜等在强磁场中可能飞射起来,变成伤人的凶器;
3、另外,轮椅,拐杖,病床等大型铁磁性物体更是极其危险,决不能带入磁体间。
扩展资料:
做MRI检查时,应当穿着无任何金属配件的衣服,因为任何一个小小的铁磁性物品都有可能引起飞射及热灼伤等安全事故。即便是非铁磁性金属,也可能引入金属伪影。
影响磁共振图像质量从而延误诊断,MRI检查过程中身体要保持静止不动,否则会导致图像模糊并影响诊断,检查过程中患者要避免交叉手臂或双腿,否则会形成导电回路,增加组织灼伤的风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20
核磁技师。
MRI技师考试需要单位上报的,只要能通过考试就能拿到上岗证,但不是技师证。
上岗证只是说明有操作MRI大型仪器的资格,技师证和上岗证不是一个概念。
扩展资料
MRI是核磁共振成像的英文缩写,是继CT检查之后的医学影像检查工具的又一重大突破。自80年代以来,发展特别迅速,已成为当代医学影像检查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由于它彻底摆脱了X线对人体辐射的伤害,又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多参数、多方位成像以及功能成像等突出优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诊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3:21
就是操作MRI机器啊,就像CT技师,CR技师一样的,同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