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20 04:3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05:46
《三国志》记载了汉朝末年至晋朝初年近100年间,中国由*走向统一的历史,在“二十四史”中享有极高的评价。以《三国志》为基础,加上一些民间传说而改编的《三国演义》更是成为了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史书《三国志》本身。
《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他塑造了不少经典人物,特别是那位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可谓是神机妙算。不过,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并非小说中塑造的如此神奇,他更多的功绩是在蜀国建立后,对于该国的治理上,这在历史上还留下了著名的“诸葛亮治蜀”。
公元221年,刘备建立了蜀国,诸葛亮担任了丞相,掌管军政大权。两年后,也就是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刘禅昏庸,不能委以重任,但诸葛亮还是细心教导,同时一手掌控了蜀国大权。其实,当时的诸葛亮深得民心,朝中大臣也都拥护他,如果他想夺取蜀国的江山是非常容易的。
但他没有这么做,而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了蜀国的发展奉献了一生,正是因为他的忠心耿耿,才使得他流芳百世。刘禅统治时期的蜀国,诸葛亮进行了足足七次北伐,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企图消灭魏国,但每次都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失败了。
人们也大多认为诸葛亮如此心系北伐之事是为了完成刘备的遗志,毕竟蜀国能够建立起来离不开这个汉室宗亲的兴复汉室鸿鹄之志。可诸葛亮北伐的真实目的真就如此吗?恐不尽然。魏蜀吴三国,实力最弱的就是蜀国,最强的就是魏国。以蜀国的实力攻打魏国,而且又是长途行军,成功率是很小的。
而且北伐所消耗的国力是十分巨大的,诸葛亮真的会为了一个“兴复汉室”的幌子不惜以国家兴亡为代价,接连北伐吗?当然不会。反而,诸葛亮兴北伐,是保护蜀国,一方面可以抑制魏延等势力的增长,以免无法掌控,一方面又可以消耗魏国的国力,而不是在这坐以待毙,
公元234年10月8日,诸葛亮死在了北伐途中,在死之前,他做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杀掉魏延。很多人都不理解,魏延是蜀国后期最有能力的战将,为何诸葛亮要杀掉他呢?
其实目的还是因为司马懿,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和司马懿斗了一辈子,却几乎每次都被司马懿轻松化解,在别人眼里,他足智多谋,却屡次都摆在司马懿手上,他肯定是不甘心的,另外,但刘备死后,蜀国就处于劣势,一旦诸葛亮去世,蜀国内乱后受益最大的就是曹魏了;另一方面,有助于诸葛亮选定的*人姜维实实在在的掌控蜀国大权,继续他以战保护蜀国的意愿。虽然蜀国最终还是被灭掉了,但诸葛亮的这些措施无疑是延长了蜀国的存在时间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05:47
诸葛亮坚持北伐的真正目的是完成刘备的托付,不然蜀汉灭亡;并非是匡扶汉室,因为刘备建立蜀汉就是为自己打天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