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9:5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5
因为战争并没有打输,但战后签订的条约却使法国得到了很多利益,所以有人说“中法战争中国是不败而败”。
清光绪九年(1828年),当时的清*与法国在越南北部爆发了战争,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
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法军统帅尼格里也身受重伤,战争的失败直接导致法国总理茹费里等内阁集体垮台。
1885年5月13日,清*任命李鸿章为谈判代表,与法国*代表、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开始谈判中法正式条约。
光绪十一年(1885年),李鸿章与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订《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从此,中国承认法国吞并安南,中国西南门户大开。
世人因此约丧权辱国,且签订于清军作战获胜之时,故称中法战争的结果为“法国不胜而胜,吾国不败而败”。并且在以后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内,这种说法不绝于耳,普遍为人们所接受。
扩展资料:
《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内容:
1、清*承认法国与越南订立的条约;
2、在中越边界保胜以上和谅山以北指定两处为通商地点,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
3、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
4、日后中国修筑铁路应向法国商办;
5、法军退出台湾、澎湖。
条约签订后,法国侵略势力开始伸入云南和广西。
中国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本有机会能取得最后胜利,但由于清统治者的懦弱、妥协,胜利的成果才被葬送,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其次,清*之所以对法议和,客观上也是因为英美等国的态度,他们担心中国一旦取得对法战争的全面胜利,就会进一步增强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决心,清*也可能不再如以前那样驯服了,而且危及自己在华的侵略利益。
英外交大臣就曾说:“中国的任何胜利,一般都会对欧洲人发生严重后果。”因此,他们极力施加影响,迫使清*尽快对法妥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法战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5
其实在中法越南战争中,清朝并非大胜法国,中法双方最多只是互有胜负。 1884年7月战争爆发後,法国海军迅速取得制海权,法将孤拔领法国海军进攻福州马尾船厂,只需数十分钟就摧毁马尾船厂、炮台以及整支闽洋舰队,之後法军攻占台湾基隆,虽然在淡水(沪尾)一役法军被驻台湘军淮军及台湾本地团勇所败,令法军不能顺利占领台湾,但法军之後占领澎湖群岛,海上封锁台湾,而福建、浙江对开的海面,都由法军控制,只是法国怕列强干涉而不敢下令海军北上威胁北京,所以在海上,清朝在中法战争中一直处於劣势。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6
中法战争中国为什么不败而败?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7
中法战争在军事上中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是不败。然而李鸿章却将此作为妥协求和的资本,主张“当借谅山一胜之威,与缔和约,则法人必不再妄求”。1885年6月9日,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巴德诺,在天津正式签订《中法新约》,中国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所以中国是不败而败。而法国作为战争的失败者,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法国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还首次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所以法国是不胜而胜。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6:07
清法战争被本来就是一场中规中矩的殖民战争,法军没有大败,清军也没有大胜,顶多是互有伤亡,而且清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台湾保卫战的胜利,但这都只是短期胜利,大局势却是法军还有一战之力,而且正在从本土运兵到越南,由于福建水师被法军全歼,所以法国有了绝对制海权,可以封锁台湾,然后将其拿下。只要法国陆军援兵到了,清军必败无疑,所以中国只是在看似不败的情况下败了,但以中国的国力这其实已经是最大的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