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04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9:16
藩属国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周朝时,周王实行分封制,赋予王室贵族以及功臣"诸侯"的名号,让他们治理周王朝的土地。而这些诸侯管理的国家,如秦国、赵国、齐国等,就是藩属国。
这些诸侯有在土地上独立发展的权力,可以适应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经济、*、文化和外交*等。当然,他们也有服从命令、镇守疆域、为周作战、纳税交贡、朝见天子五大义务。
到了清朝,外藩属国数量变得不少。《大清一统志》便曰"外藩属国,五十有七。朝贡之国,三十有一。"可以看出来,清朝时中国与很多国家都建立了藩属关系。这些藩属国可以维持自己的主权,但要向清朝称臣,接受清朝封号,还要对清朝起屏障作用。而朝鲜、暹罗(泰国)、缅甸等藩属国,还要定期遣使来华,向清朝皇帝述职纳贡。当然,清朝皇帝也会给藩属国一些赏赐,保持双边的一种互动。
这个词语的来是
《诗经·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国有的思想,由此滥觞。
后来,中原王朝便把"藩属国"的概念引入到外交体系上去。这时"藩属国"不只是中原内的侯国,而是广涉海外了。这时藩属国有了内外之分。
介绍
藩属国是藩国和属国的合称,从刘邦开始有了"藩国"这一称呼,汉高祖刘邦设定在*周围,京畿地区,即首都周围这个地区,实行郡县制,就是秦朝的制度;在边远一点的地方呢,则实行周朝的封建制,依然再封一些王国出去。这就是一个王朝两种制度,也可以看作是"一朝两制"。那么分封在京师周围的这些国家呢,就称做藩国。为什么叫做"藩"呢?藩就是篱笆、藩篱,意思就是说你们像篱笆一样在周围保卫*,所以这些王侯都被称为"藩王"。他们回到自己的王国去,叫做"归藩",也叫'之国"。这些分封出去的王国是各自为政的,是有自己主权的,也是有自己财源的。
藩属国,在行政级别上与西域都护同一级别,直属*。“其治民领兵权如郡太守”,意思是属国相当于一个郡行政架构,属国首领的官阶相当于郡太守。“太守”,汉代的级别是二千石,属于中高级*。郡太守就是,是该郡的民政、军事、司法的“一把手”。所以太守相当于今天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19:16
藩属国,是指名义上保有一定主权,实际上在内政、外交和经济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从属并受制于他国的国家。最典型的藩属国形式为附庸国或半殖民地。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从西汉开始就有藩属国,中国历代王朝多对藩属国采取怀柔*,很少干预其内政,却无偿为其提供保护。
藩属国是藩国和属国的合称,历史上中国自认为是天下的中心,周围国家承认中国的宗主地位,中国则为其提供保护。例如越南、朝鲜等。理论上,藩属国从中国皇帝身上得到治权,但中国皇帝对从属国的影响力因朝代而不同。
但即使在天下分治时期,中国*理论通常仍只承认统治中原的君主具有正统的地位(如周、秦、汉、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金、元、明、清等)。藩属国常以进贡之名行贸易之实朝贡。属国进贡后中国常还以等值或更多的礼物,其价值往往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
但这套系统在18世纪之后便逐渐衰败,因清朝皇帝以不同的权力理论统治各族,并开始分别实质统治和名义上统治那些地区。西方势力进入中国之后,国际法的思想及加速其瓦解。
欧洲国家常用宗主关系和有限主权论,形容清朝和其周边国家的关系。譬如李氏朝鲜、越南阮朝等等。
中西方区别
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的宗藩关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宗藩关系是通过宗主国中国的文化、教育、外交等手段间接影响藩属国。这种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中国“称藩纳贡”; 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予印玺。
中国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天朝上国”的富有与大度,总是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对朝贡者给予大量的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
有时中国统治者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也对各国来华朝贡的时间和规模作出种种*和规定。虽然有些国家有时不按规定而提前来华朝贡,中国*也都给予了热情接待。
由此可见,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这种宗藩关系和近代西方国家间那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却是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西方殖*家的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那种控制与被控制、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掠夺与被掠夺的关系更是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