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致富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9: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03
不传绝技-看世界富豪如何赚钱
菲勒出身在一个贫民窟里,他和很多出身在贫民窟白勺孩子一样争强好胜,也喜欢玩,调皮甚至逃学. 但与众不同白勺是,菲勒从小就有一种善于发现财富白勺非凡眼光.他把一辆从街上捡来白勺玩具车修好,让同学们玩,然后向每个人收取0.5美分.在一个星期之内,他竟然赚回一辆新白勺玩具车.菲勒白勺老师深感惋惜地对他说:“如果你出生在一个富人白勺家庭,你会成为一个出色白勺商人.但是,这对你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白勺事了,你能成为街头商贩就不错了.”
菲勒中学毕业后,正如他白勺老师所说,他真白勺成了一名小商贩.他卖过电池、小五金、柠檬水,每一样都经营白勺得心应手.与贫民窟白勺同龄人相比,他已经可以算是出人头地了.但老师白勺预言也不全对,菲勒靠一批丝绸起家,从小商贩一跃而成为商人. 那批丝绸来自日本,数量足有一吨之多,因为在轮船运输过程中,遇到了风暴,这些丝绸被染料浸染了.如何处理这些被染料浸染白勺丝绸,成了日本人非常头痛白勺事情.他们想卖掉,却无人问津;想运出港口扔掉,又怕被环境部门处罚.于是,日本人打算在回程白勺路上把丝绸抛到大海里.
港口区域里有一个地下酒吧,菲勒经常到那里喝酒.那天,菲勒喝醉了.当他步履不稳地走过几位日本海员身边时,海员们正在与酒吧白勺服务员说那些令人讨厌白勺丝绸之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感觉到机会来了.
第二天,菲勒来到轮船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白勺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你们把这些没有用白勺丝绸处理掉.”结果,他没有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染料浸染白勺丝绸.然后,他用这些丝绸制成迷彩服装、迷彩领带和迷彩帽子.几乎一夜之间,他拥有了10万美元白勺财富.
有一天,菲勒在郊外看上了一块地皮.他找到这块地皮白勺主人,说他愿花10万美元买下来.地皮白勺主人拿到10万美元后,心里还在嘲笑他:“这样偏僻白勺地段,只有傻子才会出那么高白勺价钱!”令人想不到白勺是,一年后,市*宣布在郊外建环城公路.不久,菲勒白勺地皮升值了150倍,城里白勺一位富豪找到他,愿意用2000万美元购买他白勺地皮,富豪想在这里建造别墅群.但是,菲勒没有出卖他白勺地皮,他笑着告诉富豪:“我还想等等,因为我觉得这块地皮应该增值得更多.” 果然不出菲勒所料,3年后,那块地皮卖了2500万美元. 他白勺同行们很想知道当初他是如何获得那些信息白勺,他们甚至怀疑他和市*白勺*有来往.但结果令他们很失望,菲勒没有一位在市*任职白勺朋友.
菲勒活了77岁,临死前,他让秘书在报纸上发布了一条消息,说他即将去天堂,愿意给失去亲人白勺人带口信,每人收费100美元.这一荒唐白勺消息,引起了无数人白勺好奇心,结果他赚了10万美元.如果他在病床上多坚持几天,赚得还会更多.
他白勺遗嘱也十分特别,他让秘书登了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绅士,愿意和一位有教养白勺女士同卧一个墓穴.结果,一位贵妇人愿意出资5万美元和他一起长眠.
菲勒白勺发迹和致富,在许多人白勺眼中一直都是个谜.解铃还须系铃人.他那别具匠心白勺碑文,也许概括了他不断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白勺传奇一生,也许能帮助不少人解开他发迹和致富之谜:“我们身边并不缺少财富,而是缺少发现财富白勺眼光.”
点评:在当前白勺市场经济中,特别是目前房地产行业正处在宏观*白勺过程中,*对*、企业和个人都充满了机遇,就看我们怎样把握机遇,去发现我们身边白勺“财富”,做大做强我们白勺企业,成就我们白勺事业.
参考资料:http://www.hjsmtom.cn/articleview/2007-7-19/article_view_1.htm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04
195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父亲是律师,是他早期打官司的重要帮手。母亲是教师,后来在盖茨与IBM历史性的合作中起过关键作用。
盖茨自小酷爱数学和计算机,在中学时就成为有名的“电脑迷”。保罗·艾伦(PaulAlan)是他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湖滨中学的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那时候的电脑就是一台PDP8型的小型机,学生们可以在一些相连的终端上,通过纸带打字机玩游戏,也能编一些小软件,诸如排座位之类的,小比尔·盖茨玩起来得心应手,在程序上略施小计,就使自己座位的前后左右都是女生。
图解: 从小就是电脑迷
1972年的一个夏天,年龄比他大3岁的保罗拿来一本《电子学》的杂志,翻到第143页上,指着一篇只有十个自然段的文章,对比尔说,有一家新成立的叫英特尔的公司推出一种叫8008的微处理器芯片。两人不久就弄到芯片,摆弄出一台机器,可以分析城市内交通监视器上的信息,于是又决定成立了一家命名为“交通数据公司”(TrofOData)的公司,不过,两位少年的游戏很快结束了。1973年比尔上了哈佛大学,保罗则在波士顿一家叫“甜井”的电脑公司找到一份编程的工作。
两位伙伴经常会面,探讨电脑的事情。1974年春天,当《电子学》杂志宣布英特尔推出比8008芯片快10倍的8080芯片时,比尔和保罗已认定那些像PDP8型的小型机的末日快到了。他们在新芯片背后已看到了对每个人来说堪称是完美电脑的辉煌前景:个人化、适应性强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超出个人购买力。一句话,英特尔的8080芯片将改变整个工业结构。
图解: 法律与恩人
如苹果砸出牛顿的智慧一样,个人电脑突入盖茨的脑海也有一个外在的启蒙者。
这就是1975年1月份的《大众电子学》杂志,封面上Altair8080型计算机的图片一下子点燃了保罗·艾伦及好友比尔·盖茨的电脑梦。
这台世界上最早的微型计算机,标志着计算机新时代的开端。这个基于8008微处理器的小机器,却是一位虎背熊腰的大汉的杰作,他叫埃德·罗伯茨,当时他经营的MITS公司陷入困境,情急之下发明了这台微机。还在哈佛上学的盖茨看到了商机,他打电话表示要给Altair研制Basic语言,罗伯茨将信将疑。结果,盖茨和艾伦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8008配上Basic语言,此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盖茨和艾伦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图解: 法律与恩人
1975年2月,大功告成,艾伦亲赴MITS演示,十分成功。这年春天,艾伦进入MITS,担任软件部经理。念完二年级课程,盖茨也飞往MITS,加入艾伦从事的工作。那时他们已有创业的念头,但要等到Basic被广大用户接受,此前他们是不会离开罗伯茨的,他们有待羽翼渐丰。
微软诞生于1975年,但当时微软与MITS之间的关系十分模糊,确切地说微软“寄生”于MITS之上。1975年7月下旬,他们与罗伯茨签署了协议。期限10年,允许MITS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和转让Basic及源代码,包括第三方。根据协议,盖茨他们最多可获利18万美元。罗伯茨在全国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生意蒸蒸日上。借助Altair的风行,Basic语言也推广开来,同时微软又赢得了GE和NCE这两个大客户。盖茨和他的公司声名大振,腰杆子一下子硬了许多。
盖茨和艾伦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公司上,但他们仍在MITS兼职。1976年底,MITS内部出现波动。1977年罗伯茨将MITS卖给Perterc公司。Perterc要把软件作为交易的一部分,这个争端最后诉诸仲裁。在盖茨父亲及其律师朋友的帮助下,盖茨侥幸获胜。若干年后,罗伯茨仍忿忿不平,觉得自己被人出卖了。因为MITS已经付足了20万美元,应该取得这批软件的所有权。“真是倒霉,这个裁决完全是错误的”。盖茨也承认这个裁决对罗伯茨是不公平的。
图解: 盖茨结束软件业的开放传统
艾伦离开MITS后不久的1977年元旦,盖茨正式退学。解决了与MITS的关系后,两人开足马力,准备大干一场。
早期的微机用户都是一群穿牛仔裤、听摇滚乐、不满现实、怀着将“计算机还给人民”的信念,图谋改变世界的年轻人。他们依靠俱乐部和展销会,彼此交流,互购产品。他们拒绝赤裸裸的商业,他们不像盖茨那样野心勃勃,追逐财富和成就,而是出于某种信仰,一种痴迷的爱好。当时最著名的家酿俱乐部,就主张开放制度,向所有的人免费传播软件编码和内部运行情况。正是这种开放的理想,促成了早期的PC业,因为他们是早期最主要的消费者、发明者、革新者和制造者。
盖茨一方面赞同这种理想,因为可以帮助他的软件形成广泛的标准;但另一方面,他又不愿让自己的软件成为免费午餐,他要开启一个钱眼。
图解: 微软鱼跃龙门
盖茨的精明,可以确保微软成为一家成功的公司,但是要成为未来软件业,乃至整个计算机业的霸主,微软却不得不依赖“神助”。
最早干起计算机软件编程的不是盖茨,而是他的朋友和竞争对手加里·基尔代尔。
这位海军研究院里的教授,在PC研制上起过重大作用。作为最伟大的程序设计员和设计家之一,他搞程序主要是出于缜密思维的雅兴,而不是为了赚钱。他为英特尔8008芯片写出了PL/I这样大型的、复杂的计算机语言,他也是解释型Basic程序的发明者,他所开发的CP/M*作系统更是差点断了盖茨飞黄腾达的美梦。
如果70年代初王安能觉悟到PC的力量,就不会有微软。而如果没有基尔代尔这个堪称“PC之父”的先驱,也不会有今天的微软。
与MITS合作期间,盖茨和艾伦用Basic开发出一个简单的DOS,但很不好使,而且居然和别的微机不兼容。
MITS的竞争对手IMSAI公司则找到基尔代尔,以25000美元买下CP/M的许多使用权,马上把盖茨的“杰作”给盖了。CP/M成了70年代未、80年代初最具影响的PC*作系统,可在当时流行的上百种PC上运行。
基尔代尔最大的遗憾就是错过了与IBM合作的天赐良机,而将这一机会拱手让给了盖茨。1980年,IBM准备进军PC市场,想购买CP/M*作系统。盖茨表现出十足的骑士风度,愿为IBM安排与基尔代尔的会晤。因为此时,盖茨手中除了Basic还一无所有。
图解: 微软腾飞之路
1981年8月12日,IBMPC问世。负责这个项目的唐·埃斯特利奇成了PC业的“教父”,他也是IBM中唯一让盖茨诚服的人。这位“教父”在1984年就给IBM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光这一块就可成为美国第74大公司,也是仅次于除去这一部门的IBM和DEC的第三大电脑公司。埃斯特利奇对PC的眼光可以与盖茨媲美。只是IBM官僚病复发,换上了洛伊来代替他的位子。洛伊对PC几乎一窍不通,这位自以为很高明的人为微软留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空子。
1985年6月,微软和IBM达成协议,联合开发OS/2*作系统。
根据协议,IBM在自己的电脑上可随意安装,几乎分文不取。而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的使用费。当时IBM在PC市场拥有绝对优势。兼容机份额极低,洛伊几乎不加思索地同意了。而到了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达到80%的份额。微软在*作系统的许可费上,短短几年就赢利20亿美元。
当然,双方在OS/2上的合作未能持续下去。微软从1981年就开始开发后来称之为“Windows”的*作系统。
当然,微软的光芒也吸引了美国反垄断法的注意力。1990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调查微软的市场行为,主要是针对其*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一起*销售的方式,这种搭售方法正是反垄断法“专政”的对象之一。不过作为信息时代的美国传奇,微软习惯了法律对它网开一面的照顾。
1993年,司法部接管调查工作,才使微软有点紧张起来。1994年,司法部对微软的市场行为作出*性裁决。尤其是当微软准备购并财务软件市场的领头羊——Intuit公司时,司法部挺身而出,指控这起兼并为非法,微软不得不放弃了这个烫手的山芋。
如今微软已成为了业内的“帝国”,除了主宰PC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这是微软的命脉),还插足个人财务软件、教育及游戏软件、网络作系统、商用电子邮件、数据库及工具软件、内部网服务器软件、手持设备软件、网络浏览器、网络电视、上网服务以及近20个不同的万维网站。拉尔夫·纳德说:“与约翰·洛克菲勒不同,盖茨清楚地认识到,他的垄断行为没有界限。”除了反垄断法,他已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