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偏高端的用户做好社群运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6 02:1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03 00:01
今天给大家安利这篇关于如何针对偏高端用户的社群运营的回答,是我从业7年总结下来的宝贵经验!看完它你绝不会毫无收获!作为橙为创始人,社群商业实战专家,还出版了畅销书《社群营销实战手册》作者(社群领域销量第一)。中国电子学会“社群运营师”专家组成员,微博十大长大母婴育儿大V。凭借社群运营,我带着我的团队获得了不少收入。而且所创立的橙为,成立3个月即发展为全国性社群,深耕社群7年,累计培养了7000+各行各业优秀社群人才。同时,主理收费过万的邻三月流量经营闭门会,汇集流量经营各个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两年现场超200人,企业营收规模过亿的超过26%。社群运营应该怎么做?我希望大家能带着这个问题,继续看下去。或许以下内容就会有你想要的答案。点赞加关注,下次不迷路!怎样针对偏高端的用户做好社群运营?提到偏高端的用户我不得不向大家介绍一个名叫“ISOOC原则”想要做好偏高端用户社群运营就离不开这个原则,它分别是由同好、结构、输出、运营、复制这5个要素构成。接下来,我就仔细的为大家分析和解读这5要素,认真看下去哦!1.1什么是社群的同好社群构成的第一要素——同好(Interest),是社群的成立前提。所谓“同好”,是对某种事物的共同认可或行为。一群人聚集起来可能是乌合之众,也可能成就一番雄图大业,最重要的是和什么人一起干什么。任何事物没有价值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社群同样如此,我们是为了什么而聚到一起?社群必须先有明确的同好。什么叫有明确的同好?就是组织社群的人、加入社群的人一开始就很明白自己要进入的社群是做什么的。如果一个进群的人问:“这个群是干嘛的?”那么这个群的同好定位就已经出了问题。正如“趁早”社群活动中的那句话:为了找到同类,我们造了一个世界。这些同类,可以因为什么聚到一起?可以基于某一个产品,如苹果手机、锤子手机、小米手机。可以基于某一种行为,如爱旅游的驴友群、爱阅读的读书交流会。可以基于某一种标签,如星座、某明星的粉丝、PPTer。可以基于某一种空间,如某生活小区的业主群。可以基于某一种情感,如老乡会、校友群、班级群。可以基于某一类三观,如“有种、有趣、有料”的罗辑思维。1.2什么是社群的结构社群构成的第二要素——结构(Structure),它决定了社群的存活。很多社群为什么很快走向沉寂,是因为最初就没有对社群的结构进行有效的规划,这个结构包括组成成员、交流平台、加入原则、管理规范。这4个组成结构做得越好,社群活得越长。组成成员:发现、号召起那些有“同好”的人抱团形成金字塔或者环形结构。最初的一批成员会对以后的社群产生巨大影响。交流平台:找到人之后,要有一个聚集地作为日常交流的大本营,目前常用的有QQ、微信、YY等。加入原则:有了元老成员,也建好了平台,慢慢会有更多的人慕名而来。那么就得设有一定的筛选机制作为门槛,一是保证质量,二是会让加入者由于加入不易而格外珍惜这个社群。管理规范:人越来越多,就必须有管理,否则大量的广告与灌水会让很多人选择屏蔽。所以一要设立管理员,二要不断完善群规。有人评价秋叶的“一页纸”群的结构特别像《红楼梦》中的贾府。(1)有个贾母一样的大家长,灵魂人物:@秋叶大叔。群里的人无不对秋叶充满认同。有秋叶在,所有的人就有归属感。(2)小巴,就像凤姐。掌管这个家,大家心有忌惮,又无不喜欢。(3)群里太多的大神,曹将、阿文、嘉文、秦阳、小荻老师等,就是众人所知的宝玉、黛玉、贾家众姐妹,多少人想慕名一见,对话一句。他们的存在是这个群吸引人的理由。1.3什么是社群运营社群构成的第三要素——运营(Operate),它决定了社群的寿命。不经过运营管理的社群很难有比较长的生命周期,一般来说从始至终通过运营要建立“四感”。(1)仪式感。如加入社群要通过申请,入群要接受群规,行为要接受奖惩等,以此保证社群规范。(2)参与感。如有组织地进行讨论,分享等,以此保证群内有话说,有事做,有收获的社群质量。(3)组织感。如通过对某主题事务的分工,协作,执行等,以此保证社群战斗力。(4)归属感。如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助,活动等,以此保证社群凝聚力。如果一个社群通过运营这“四感”有了规范,有了质量,有了战斗力,有了凝聚力,怎么可能短命呢?1.4什么是社群的输出社群构成的第四要素——输出(Output),它决定了社群的价值。持续输出有价值的东西则是考验社群生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罗辑思维早期作为最大的互联网知识社群,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稳定的视频输出。便是其生命线;最开始做微营销的万能的大熊,曾持续产出大量高质量的文章和培训,在微信红利期迅速积累了海量的粉丝群,借势成立了“大熊会”。所以没有两把刷子,没有深厚的沉淀,还真玩不起一个高质量的社群。所有的社群在成立之初都有一定的活跃度,但若不能持续提供价值,群活跃度慢慢地下降,大多沦为广告群。没有足够价值的社群迟早会成为“鸡肋”,群主和群员就会选择退群或者解散群。也有一些人会再去加入一个新的“好”群或选择创建一个新群。还有一种情况是群员也不退群,继续留在这个群里,他会看一看这个群能不能给他带来价值。如果观察一段时间以后,这个群完全不能给他带来想要的东西,他就会在这个里面“捣乱”(如发几通广告信息)。因为他已经不在乎会不会被踢出这个群,发一些广告也许还能拿回一点沉淀的时间成本。为了防止以上情况的出现,好的社群一定要能给群员提供稳定的服务输出,这才是群员加入该群、留在该群的价值。比如罗振宇坚持每天一条语音、大熊坚持定期干货分享、秋叶有课程与动手实践、某些行业群定期可以接单等。另外,“输出”还要衡量群员的输出成果,全员开花才是社群,如果仅仅一枝独秀,那走的还是粉丝经济路线。如秋叶PPT的核心小伙伴,各个领域的达人都有。秋叶老师根据达人自身的能力,进行统一包装,选择微信写文、开发课程、出版图书、培训授课等不同的输出形式,组织秋叶PPT团队内达人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高质量产出,释放出更强大的能力。2015年,秋叶团队核心成员一个偶然冒出的玩法--用PPT画肯德基头像一一风靡朋友圈后。秋叶老师让达人们把各自的玩法系统化,在一个月内指导小伙伴迅速打造成了一门微课,并在短时间内有了不错的销量。这样从一个不经意的想法。从萌生到迅速变现,也让秋叶PPT核心团队在PPT领域内具备了超强的运营能力和人才储备,形成了其他PPT团队很难复制的竞争优势。1.5什么是社群的复制社群构成的第五要素——复制(Copy),它决定了社群的规模。由于社群的核心是情感归宿和价值认同,那么社群越大,情感*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复制”这一层,有这样两个问题需要你自问一下:第一,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通过复制而扩大社群规模?有时候会有一个误区,大家觉得没有个几万人都不好意思称为社群。其实,经过前面4个维度考验的群,完全可以称为社群了,小而美也是一种,而且大多活得还比较久。你可以自己思考一下,当你现在进入一个人很多的大群,第一件事是做什么?——是不是就是将屏蔽消息功能打开?因为遴选信息的成本高,人员相互认知成本高。相反,小圈子里,人员较少,大家相对话题集中,所以小圈子里人人都容易活跃起来。从微信群、QQ群等社群的大数据中发现,90%的用户在不足20个人的小群里活跃。人人都想组建人多的大社群但是许多大社群却非常沉闷,人人都在小圈子里活跃。所以,社群规模要视社群的长大阶段而定,每一个社群都有一定的长大周期,不同的阶段用不同的节奏进行控制。一般来说,规模越大的社群,越可能永远只是为新手及小白用户提供服务,在过滤优质信息上有很大的难度,这样的群如果不控制活跃度,虽然看起来每天的信息不少,但是信息价值太小,很快社群就会沦陷为一个聊天灌水群。这也会加速高价值成员的沉默或者离开,社群价值就无法得到提高。那么,你就要明确,扩大规模是为了什么?扩大规模之后能帮你解决什么瓶颈?自己的社群定位适合扩大规模吗?这些问题需要好好想一想,如果盲目复制可能起反作用。第二,是不是真的有能力维护大规模的社群?复制不是一拍脑袋的事情,而是要综合人力、财力、物力、精力等多角度综合考量之后的结果。例如,伏牛堂霸蛮社号称是有20万年轻人的社群,曾尝试做一场50万人的线上发布会,微信群发布会最后只来了7万人。然而,仅仅是7万人就出现失控的局面,在微信群里骂人的、发广告的做什么的都有,反而给品牌造成很不好的影响。之后,伏牛堂管理团队复盘,开始严格控制霸蛮社社群的规模和质量。2016年4月,微互动小黄人发出通告,主动删除自己建的几百个全部免费分享微信群。他们发现自己没有精力管理几百个群,很多微信群变成广告群,反而影响品牌形象。删除全部微信群后,微互动计划只对付费用户提供社群服务。所以,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投入的增加,那么相应的投入产出比是否能够支撑你将社群一直维护下去,这要打个问号。毕竟,情怀是很贵的。以上5要素就是今天我要分享的重中之重,想要做好偏高端用户的社群运营都离不开“ISOOC原则”可见它的重要性!如果小伙伴们还有其他有关社群运营的疑问,或者工作上的坎坷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现在不满足于当下,也欢迎大家到橙为看一看,说不定就是你的一次机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