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在感性和理性层面扮演着什么角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5 09: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天前
20210528
自我意识在感性和理性层面扮演着什么角色
我们把是否情绪化作为衡量一个人理性还是感性。假如这个人平时容易比较情绪化就认为这个人偏感性一点,反之,则偏理性一点儿。
平时我们说一个人比较理性,是在日常的人情事变中,这个人比较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会感情用事儿,这样的人不会被情绪所左右,发生任何情况,不会因为情绪因素而受到影响,人只有克制住自己的情绪,在面对出现的问题,才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只有这样 ,才能比较客观的看待问题,考虑的各方面的因素也能更全面,这样才能更好的去驾驭所遇到的问题。
再来说下感性的人,我们印象中,感性的人,他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可能更加的情绪化。我们说一个人是性情中人,其实也是在说这个人比较感性,感性的人在遇到问题时,他们倾向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该哭就哭该笑就笑,从来不遮掩什么,一个人如果感性,那肯定就很情绪化,是至情至性的人。
理性和感性这两种人比较起来:理性的人,他们给人的感觉缺少人情味儿,比较冷漠,相对来说比较理智;感性的人,他们给人的感觉是有人情味,比较真实,相对来说容易情绪化。
那这种感性和理性的区分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根据我们的经历,大概都明白,不是这样的。一个比较感性的人,经历过了一些事情之后,他们遇事也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一个看起来比较理性的人,他们也有情绪化的时候,我们说一个人比较理性,也许是因为他控制的好,没有表现出来情绪化,可是他的内心是不是情愿呢?他的行动能不能就代表他的内心是心甘情愿的呢?这个肯定是不容易判断的,而且我们也遇到到很多这种情况,内心极度的排斥,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这种经历谁都有过,外表的不动声色,可是是内心的嫉妒忍耐。
再有就是,很感性的人,当他心甘情愿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在感性和理性共同作用下,只要是在他的能力范围内,往往这件事儿能更加出色的完成。当一个人全身心都投入到一件事儿的时候,感性和理性就会融为一体,都聚焦在一个点上,合力的作用肯定是最大的,我们看一个人能不能干成一件事儿,常说的一句话,他在用心做事儿,这个用心其实指的是感性这方面的因素,心就是心力,只有甘愿做才能欢喜受,这个时候遇到困难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这个想办法其实就是理性的成份。这个时候,只是因为一个心甘情愿,那表现出来的就是在状态。
从中我们发现,人本质上就是情感动物,你做一件事儿无非就是两种情绪状态,要么是心甘情愿要么是迫不得已,而我们常讲的理性也是为我们的情感服务的,由此可见,人的底色就是感性的,实际上,如果从是否情绪化,来衡量一个人感性还是理性,虽然可以大概来做一个判断,但是这没有很明显的界限,是很模糊的,只能是个大概判断,感性的人也有理性的时候,理性的人也有感性的时候,这些时候时有发生。
我认为用感性和理性判定一个人不准确。从情绪化这个维度来看,一个人在极端的情绪化状态下就是完全丧失了理智,这个时候人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很大的可能会做出过激的激动,可是过后,等他回复平静时候,自己反省的时候也会反问自己:当时我是怎么了?是不是你也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这个心理变化说明了一个问题,和发疯的自己相比,这个时候的自己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看这件事儿,如同一个外人在看待别人的事情,这就是自我意识的建立,但是在我们失去理智的时候,我们是丧失自我意识的。通过这个分析,可以知道,我们所谓的感性和理性其实是自我意识多少的问题,当一个人很情绪化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是少的,这就是感性,当一个人理智的时候,他的自我意识更多,这就是所谓的理性。一个感性的人想要变得理性那最根本的是建立更多的自我意识,一个人自我意识强大的时候,他就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也会更加的理性。
那如何建立自己意识呢?一是事上磨,人只要是经历更多的事情,那么他就可以通过不断的做事情,慢慢的建立起来自我意识。二是可以通过打坐,西方叫冥想,也可以建立自我意识。相比较而言,打坐是更便捷的方式,也是可以持续做得事情,而事儿上磨,是有局限性的,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经历的事情毕竟不是很多,只能是在做事儿的时候,有意识的当做一种磨练。
当我们有了自我意识到时候,或者说,我们的自我意识强大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驾驭自己的情绪了,那这个时候再谈感性和理性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