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生在校的一切行为表现都要被量化打分,你怎么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5 20:4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06:56
通过电子触摸屏和软件,记录学生在校的几乎全部行为表现,并通过加减分给学生排名,公开评比,并且会推送给学生家长。这款覆盖3000万学生的教育类App“班级优化大师”,你用过吗?
孩子中午不午睡,扣分;坐姿不正确,扣分;周一不穿礼仪服,扣分……细究其中的评分项,已经让笔者这样的成年人感到压力山大,更别提还有学校将排名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有班级放手让班委参与打分、有老师按得分情况将学生分梯队等级这一系列操作了。有网友吐槽:“KPI考核上至打工人,下至学生娃。”
教育孩子,奖惩是很重要的一环,量化打分,也是一种常见的评判方式。很多在教学中发生的情况,老师无法实时的记录下来,及时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反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这类教学辅助App进行补缺,*度、全方位地记录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点滴进步,并非不可取。而一举一动都要被列入量化打分时,似乎变了味道——这些所谓全过程成长记录,跟学生档案结合量化打分,乍一看挺科学,却无形之中让学生和家长落入了“KPI焦虑”的紧张情绪中。
有家长反馈,孩子短短两天被扣了近10分,因此厌学、觉得上学无趣;也有孩子一回到家就会问起自己当天被扣分是不是爸妈看到了;有的学生很担心自己扣分、排名落后会让老师不高兴……当一项教育手段对学生产生的负能量高于正向引导时,是否应当思考其中的合理性?同样的评分项,有的老师扣1到2分,有的老师扣10到20分,这样的评价标准又是否科学?
长久以来,不少学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和潜能开发可谓出尽了奇招,做出了不少努力和尝试。这款App的爆火也说明了,数字化教育,是方向也是趋势。数字化工具用好了,确实有助于教学的开展,但数字化教育考评的指标体系一旦脱离了教育本质,只会变成物化学生的工具,难以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如此给学生量化打分,与其说是在教书育人,不如说是在批量雕琢产品,方方面面都要表现得分毫不差。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优秀与否,不是靠考多少分、属于第几梯队、集队快不快来评价优劣,注重孩子自身的突破和成长,这才是教育应该有的样子。
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是基于每一个不同的个体而了解他们的兴趣、性格和经历,而不是将一些数字化工具未做甄别、拿来就用。说到底,任何App都只是一种工具,学校和老师若是过度依赖,也是对自己职责的不负责任。
要知道,打分量化不是教育的本质,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独特的个性才能成就未来,教会孩子学习的真谛,为他们未来一生做好铺垫,这才是学校和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