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8:35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23:33
意思是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
出自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
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哪有扬州鹤?
意思为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 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
把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这句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称。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
竹,“依依君子德,无处不相宜”的风采和品质,成为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在竹子身上,看到做人的气节和风骨,看到痴心与执着——“傲骨迎风舞”、“虚怀抱竹坚”。令历代的士人君子之所以醉心竹林,流连忘返,并非仅为了逃避现实社会,而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寄托.到大自然中去纵情山水,是弥补心理缺陷的一种方法,可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绿竹猗猗、静谧幽雅的环境,成为理想的去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0:51
意思:宁可不吃肉,也不能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表示宁可物资生活短缺,也不能市区高尚的情操。这句话出自宋代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
全文如下: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作品鉴赏: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议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这"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因为典故中有着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诗入又用了"可"、"不可"这样的选择而肯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刻跃然纸上。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
苏轼很喜欢竹子,宁肯不吃肉也要有竹子作伴。对居住环境都有相当高雅的品味, 这是对竹的高度评价,自古就有梅,竹,菊,兰岁寒四友。把这些植物人性化了,而竹是代表着超凡脱俗,清新高雅。这句也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相辅相称。
居住的地方必须有竹子生长,哪怕那里离闹市太远而没有肉吃;没肉吃充其量叫人缺少点力气,而没有竹子的居所就会令人落入俗人之列。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2:25
1、意思:宁可不吃肉,也不能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表示宁可物资生活短缺,也不能市区高尚的情操。
2、这句话出自宋代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
3、全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4、作品鉴赏:这首诗是借题"於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诗以议论为主,但写得很有风采。据《晋书·王徽之传》记载,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为人高雅,生性喜竹。有一次,他寄居在一座空宅中,便马上令人种竹。有人问其原故,他不予正面解释,"但啸咏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这"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便是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因为典故中有着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诗入又用了"可"、"不可"这样的选择而肯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刻跃然纸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4:17
意思是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居住在没有竹子的地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6:25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08:49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1:31
苏轼非常喜欢墨竹,因为竹子是君子的象征,苏轼希望以竹子自比,宁愿吃饭的时候没有肉,也不能居住的地方没有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