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4 02: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24
唐代散文讲究炼字琢句,有新奇以至险怪的字眼和句法,点缀着精心选择的富于色泽的词藻。有时连说理的文章也写得古奥艰涩,例如韩愈的《本政》、柳宗元的《说车》。韩愈认为“文无难易,唯其是尔”(《答刘正夫书》)。宋代散文家只提倡他的“易”的一面——“句易道,义易晓”(王禹杗《小畜集》卷一八《再答张扶书》),放弃了他的“难”的一面,略过了他所谓“沉浸醴郁”,而偏重他所谓“文从字顺”。这符合于而且也附和了道学家对散文的要求:尽去“虚饰”,“词达而已”(周敦颐《通书》第二八章)。所以宋代散文跟唐代散文比起来,就像平原旷野跟高山深谷的比较。这点差异宋人已有觉察,例如有人注意到:苏轼骂韩愈所推奉的扬雄“以艰深文浅陋”,还瞧不起萧统《文选》,因此自己写的散文也“长于议论而欠弘丽”(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欠弘丽而长于议论,可以移为宋代散文的概评。宋代散文明白晓畅、平易近人,是表达意思的比较轻便的工具。元、明和清中叶以前的散文基本上承袭了宋代散文的风格;号称“唐宋八家”,实际上也是欧、苏、曾、王比韩、柳被后人更广泛地效法,譬如茅坤、归有光和桐城派的“古文”或*派、竟陵派的小品文,都是主要地得力于宋代散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