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可以摆脱世间的苦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3 20:57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4:48
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观世音菩萨(乾隆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六)
如来世尊永断色缚乃至识缚,是故名为常乐我净。(乾隆大藏经《南本大般涅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乾隆大藏经《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复次慈氏懈怠众生。所修事业功力微少。犹如水滴不至大海。懈怠之人亦复如是。不能得至无上菩提。譬如有人手足俱无。行住坐卧不得随心。乃至微小作业皆不成就。如是之人岂能越渡江河大海。懈怠众生无精进足亦复如是。此懒惰人于家事业尚无所成。岂有慈悲具修戒慧。能度有情出于火宅。修行菩萨六波罗蜜菩提资粮。菩萨摩诃萨以精进波罗蜜多而为船筏。三无数劫福智所成。与诸有情同乘此船。超越生死大海彼岸。——佛(乾隆大藏经《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十卷》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第0999部)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我今语汝世间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遇佛在世当勤精进,其有至愿生安乐国者,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傥有疑意不解经者,可具问佛,当为说之。”(乾隆大藏经《佛说无量寿经二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4:49
阿弥陀佛
真学佛可以离苦得乐,但不是像你这样去勉强别人,去攀缘。依照佛法做好自己,正常相处,还有缘分时自然会继续。
人家不理你,你就放下吧。
问:“佛家如何看待爱情?如何才能爱不生烦恼?”
蔡礼旭老师答:
你真是问对人了。佛家如何看待爱情,四个字:虚情假意,我这么讲话实在太不通人情,让他们毫无想象的空间。什么叫爱?那字不是给你写得很清楚吗?一个心,一个受,爱是能用心感受别人的需要。你连自己的贪嗔痴都放不下,你去了解别人的感受,不大可能吧。
再来,一个人假如不会爱自己又如何爱别人?那我们现在的年轻男女会爱自己吗?什么叫爱自己?能时时长养自己本善的心,这个叫真正会爱自己,能时时懂得“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个叫会爱自己。你真正把《弟子规》做到了,你就会自爱了,会自爱的人一定会爱人,因为他已经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价值,充满法喜。
要谈感情首先要先自爱,先有智慧才行,这个要谈实在谈不完,我们直接用一个数学题来解答就好,请问一加一等于多少?二喔?我们来观察一下现在的夫妻跟男女朋友,一加一等于多少?小于零喔?他们颇有共鸣,真的,俗话不是讲吗,恋爱中的男女智商最低,这个不只是理论而已,我自己亲身验证过,没错。如何爱才能不生烦恼?很简单,你无所求的爱,你不会有烦恼,就是有所求才会患得患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4:49
人从出生到老死,忙碌了几十年、到底是为什么忙?如果说是为了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要有了钱,才能解决生活的问题,那么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解决了以后,应该是不必忙了,但他仍然要忙,甚至有些人会更加忙,因为这个时候,他的生活又有进一步的要求了。为了满足更高的*,所以又要拼命地去追求。但是"人生恰似采花峰,飞南飞北飞西东,采得百花成蜜后,一场辛苦一场空",正在忙碌中的人,终日忙著向外追求,从来没有想到去研究这些问题的。
佛法,是茫茫人海中的慈航,它教人认识生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指示人生的真谛,使人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安乐,把人生从烦恼的此岸,运载到安乐的彼岸。
那么人生到底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呢?简单地说,人的生是由业力而来,死则随业力而去。
佛法说明善恶果报,有六道轮回,六道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天道、人道和阿修罗道,叫三善道,是造作善业者的去处:地狱道、饿鬼道和畜生道,叫三恶道,是造作恶业者的去处。
我们了解了这些道理,也就可以认识到人生是多么可贵的,因为人为三善道之一。人生到底生从何来呢?毫无疑义的,人生是由善的业力而来的,那么死往何去呢?这就要看你现在的行为动作如何而定了,如果你能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但可以得升人道,而且可以上*道;要是你能够进一步依佛法的指示,去修行解脱道,还可以超出六道轮回,解脱生死,成为大自由的圣者()
因为现代的科学昌明,工艺发达,工厂到处设立,造成了空气污染,影响到人类身体的健康,这是少有科学知识的人都知道;但是,人类内心的烦恼污染。实在是时时刻刻都在严重地影响人类心灵的安宁,可是没有研究佛法的人,却很少知道的。明朝有个理学家王明阳先生,因为他的理学是从佛理中摸索出来的,所以他就知道,烦恼是很严重地影响到人类的心灵,控制着人类的思想,于是他说:"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烦恼被形容为贼,这正说明烦恼的厉害;其实,我们的心灵所以不能安宁,就是烦恼在扰乱,在作祟;我们的行为所以违背真理,也是烦恼在驱使,在鞭策。
佛经上说:"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心就是指我们心中的恼烦。
充满着恼烦的人生,是染污的、缺陷的、痛苦的、不理想的,所以必需要改造。但是要怎么样去改造呢?就是要把它净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4:50
可以的。
"人生苦短,无常随时来临,吃饱睡好就多点在修行上用功,闲时储备急时用。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完全足够与坚固,那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唐朝密宗,有事有理;既有严密的教理教相,亦有次第相承、有条不紊的事相修法仪轨,绝对可以步步实修实证,达到学以致用、慈悲天下、救世利生的佛教本怀。
有用的说话,度身订造,一句就到位;犹如单方中药,一味就治好顽病;机缘到,你绝对可以尝得到的。
若今生仍不能超脱时空的束缚而解脱生死往生净土,只因为你发心不真切,出离心时常摇摆不坚,仍然留恋世间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被世事转心动摇。特别情执爱执欲执,这情执爱执欲执的虚幻满足感觉,绝对可以完全令你堕进跌入万劫不复的可怕深渊而不能自拔。 "~常观世音*
请参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04:51
四谛是释迦牟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
四圣谛释义
“谛”就是如是不颠倒,即是真理。“圣谛”是圣人所知之绝对正确的真理。“四圣谛”说四种真理:一者、苦圣谛;二者、集圣谛;三者、灭圣谛;四者、道圣谛。唯有佛陀才能开示它,其余的人只能随着佛陀而解说,乃至辟支佛也只能自己觉悟,没有办法以四圣谛来度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