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内容提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4 00:59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30 13:30
1.晋国的公子重耳,在遭受*的时候,晋献公派兵到蒲城去攻打他。于是(重耳)就逃往狄国。随从他一起逃亡的人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重耳和他的随从)经过卫国,卫文公没有以礼相待。重耳来到齐国,齐桓公(把本族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为妻,还给他八十匹马。到了宋国,宋襄公赠给重耳八十匹马。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以礼相待。重耳)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他。秦穆公送给重耳五名女子做姬妾,(秦穆公的女儿)怀赢也在其中
鲁僖公二十四年,春天,周历正月。秦穆公派兵护送晋公子重耳回国。
2.第一段,写厉王弭谤的方法,寥寥几笔,便写出王虐民怨的状况。
第二段,写召公谏弭谤,从正反两面反复阐明不可“防民之口”,恳切有力。
第三段,写弭谤的结果,“流王于彘”,完全应验了召公的谏言。
3.适宜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形 这个不会
4.孟子当仁不让的治世精神。孟子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巧妙灵活的工作方法。 孟子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切情怀。
5.(一) 少怀壮志 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 少时即胸怀大志,才智非凡,有叛逆精神。但几次学习“不成”、“不成”、“又不肯竟学”
(二) 叱咤风云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比较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三) 垓下悲歌 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在谋略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四) 总结 人是立体的,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
6.十五岁被征服役,八十岁免役回家,亲人死尽。全诗犹如一部纪实片,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场景,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古代兵役制度的血泪控诉。反映封建社会奴役人民和战乱造成的灾难,揭露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