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1: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8:18
九龙灌浴
根据佛教典籍《本行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一诞生就能说话会走路,他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走了七步,每走一步,地上就开出一朵莲花。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时候花园里忽然出现了两方池水,天空中出现九条巨龙,吐出水柱,为其沐浴净身。
这个故事十分神奇,让人浮想联翩。更难得的是,灵山胜境的大型音乐动态群雕“九龙灌浴,花开见佛”再现了故事中的绚丽景象。在九龙灌浴广场,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含苞待放的巨大莲花铜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
当《佛之诞》音乐奏响时,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徐绽开,一尊高达7.2米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从莲花中缓缓升起,这时,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顷刻间,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太子佛像在巨幅水幕中顺时针环绕一周,象征着“花开见佛”、“佛光普照”。随着乐声渐弱,莲花花瓣包裹着太子佛像缓缓合拢。
此时,喷泉周围八组凤凰的口中会流出净水,供大家饮用。大家知道吗?这可不是一般的净水哦,按照佛教的说法,这是“八功德水”,即佛教“圣水”。您到了灵山一定要喝上一杯,也可以用瓶子将其带回家,据说,喝了“八功德水”或者拿它来供奉佛像,可以护佑您和您的家人,给大家带来吉祥平安。
千年古刹祥符禅寺
千年古刹祥符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史上香火旺盛,高僧辈出,素有“山连鹫岭,法继慈恩”之誉。据传说,唐代玄奘三藏法师曾游于此,因见寺后主峰与西天取经的灵鹫山颇为相似,遂赐名为“小灵山”,杭恽将军见玄奘法师如此喜欢这块“风水宝地”,就出资在山脚下修建了“小灵山刹”, 并由玄奘的大徒弟窥基出任第一任主持。从唐代以来,这一历史佳话一直在当地广为流传。到了北宋祥符年间,寺庙改名为“祥符禅寺”。然世事沧桑,祥符寺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毁于战火。改革开放后,这一有着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才得以重建,并由高僧住持,香火日益兴旺,成为太湖沿岸重要的佛教圣地。寺内现存的古井莲池、银杏梅桩等成为历史文化的遗存和古刹千年风雨的见证,睹之使人顿生思古之幽情。
无尽意斋
这里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原全国政协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在灵山的纪念馆。灵山“无尽意斋”以赵朴老北京“南小栓一号”故居为原型,是一座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四合院,由南北端无尽意馆、书房兼会客厅以及东西侧小书房、佛堂、朴老故里等建筑组合而成。纪念馆内陈列了赵朴老生前有关的许多资料:近百幅珍贵照片,诗词墨宝以及具有史料价值的相关纪念品。通过照片、书稿等方式,记载了从50年代佛教协会成立之初到90年代末,朴老参与海内外各项重大佛教界活动以及朴老故里、家人的相关境况,生动而详尽地展示出赵朴初先生对佛教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灵山大照壁
灵山大照壁气势恢弘,庄重大气。原全国政协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认为灵山胜境与太湖相互辉映,好似佛教中的琉璃世界。因此题写了“湖光万顷净琉璃”的诗句。在照壁的北立面,是赵朴老题的《小灵山》一诗――“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 这是1997年赵朴老考察灵山胜境,看到灵山大佛庄严慈祥,香火鼎盛,欣然提笔写下的诗句。意思是说:我曾去过印度灵鹫山,那里原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地方,现在却一片空荒,令人叹息。而灵山胜境却是香火鼎盛,一派兴盛,重现了灵鹫峰当日的盛况,就像灵鹫飞来一样啊。字里行间,处处可见朴老对灵山的赞许,以及寄予灵山能成为新时期的佛教圣地、世界佛教文化中心的殷切期望。
五明桥
五明桥为汉白玉桥身,仿造自天安门金水桥,是园林桥梁的精品。灵山胜境门楼前的这五座桥称为“五明桥”。佛教把人类文明分为五类。分别为:声明(语言学) 、因明 (逻辑学)、内明(哲学)、 医方明(医学) 和工巧明(应用科学)。其中,“内明”是达到“四明”之后的最高境界,要广学五明,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众生服务。现在我们过“五明桥”,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达到文明大道更高境界。五座桥分别与五明相对应,如果有游客希望提高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就可以选择其中一座桥走过。
“灵山胜境”门楼
“灵山胜境”门楼糅合徽式建筑之古朴端庄,北方皇家建筑之雄伟大气以及藏式建筑之鲜明活跃风格于一体。正门悬挂 “灵山胜境”匾额亦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门楼背面为梵文书写的“灵山胜境”匾额,由研究梵文的泰斗季羡林教授亲笔题写。
洗心池
进入胜境门楼即可见两侧的洗心池,大家可能都熟悉一首禅诗“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擦拭,莫使染尘埃”。洗心池寓意就是让我们要时时洗心反省,清净心灵,除却在尘世中沾染的尘垢,放下心中一切执着,恢复清静纯正的自然本心,这样才能更深刻感受和体味人生的美景、意境和真谛。
佛足坛
进入灵山胜境的第一个景观就是佛足坛。相传佛祖涅槃前为弟子留下双足印,称为“两足尊”,是佛教徒千百年一直供奉的圣迹,后由唐玄奘法师到古印度取经时将其临摹带回我国。灵山佛足坛内供奉的佛足,足印长1.2米,宽0.6米,足底平满,五趾齐平。佛祖一生传教50年,足迹遍布南亚大大小小的国家,直到涅槃,佛足印就是佛祖脚踏实地、精进不止精神的象征。让我们沿着佛祖的足迹,了解这样一位有觉悟的圣人在创立佛教思想过程中的艰辛历程吧!
灵山五智门
灵山五智门造型宏伟而精致,是一座具有深刻佛教文化内涵的大型石牌楼,用去花岗岩石材1000余吨。其南北面刻有佛教“六度”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组大字。“六度”通俗的说就是学佛之人达到佛法大智慧的六种行为准则。
“布施”,就是给与,无私地不求回报的给与别人。佛教把布施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
“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修行者要持五种最基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佛教以戒为师,我们讲以法治国。
“忍辱”:指我们处世要安心忍性,忍辱负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鲁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精进”就是奋斗,凡成就事业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禅定”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提高专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轻易被各类事物*。
“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说我们为人做事要讲究大智慧,讲究方法,不要蛮干,要圆融;也不要耍小聪明,要诚信。
五智门门柱由整根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每个石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俗语说:雄狮一吼,威震四方。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门柱两面还有名人名家的对联,意义深刻,值得品味。
菩提大道
菩提树是印度的名树,相传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树又是智慧的象征,由于气候原因,在中国一般以长寿的银杏树象征佛教中的菩提树。菩提大道又称“觉悟之道”,共植银杏216棵,待到秋天,树影婆娑,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独具禅境。菩提大道路中间刻有七朵莲花,引自释迦牟尼佛出生时步步生莲的典故。大道两侧地面装饰有连绵不断的云纹,称为不断云,谐音不断运。沿菩提大道前行,可以感受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的禅境。
转经廊
九龙灌浴广场四周为转经廊,共设有108只转经筒。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祈福专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读诵*一遍,功德无量。如果您有诚意则可以转经一周,寓意诵读了百遍*,功德百倍、福寿延年。
降魔成道
降魔浮雕记载着佛祖降魔成道的故事,整壁由紫铜锻造而成,宽26米,高8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相传释迦牟尼在长达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大家可以看到雕塑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佛祖两面分别展示了魔王分别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诬蔑佛祖,用魔兵魔将恐吓佛祖的场景,佛祖威然不为所动,将魔王的攻击一一击溃, 经过七天七夜,终于克服了金钱、权力、女色、恐惧、诽谤等等障碍,终大彻大悟,成为真正的大觉者,天地都为之震动。佛祖的前下方,土地神跪在佛祖面前,向当地猎户诉说释迦牟尼成佛的事迹。
阿育王柱
灵山阿育王柱,通高16.9米,直径1.8米,重达200多吨,是国内罕见的由整根花岗岩手工雕刻而成的石柱。阿育王柱源于古印度,相传于秦始皇同时期古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一生征战杀伐,晚年自感罪孽深重,受僧人点化后皈依佛门,以佛法来教化百姓,为了弘扬佛法,他在各地竖立石柱,上刻有*供老百姓学习,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国,把佛教传向周边各个国家。由于阿育王的大力弘扬,佛教才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灵山阿育王柱石材取自盛产花岗岩的福建山区,柱身中文和梵文阿育王柱四字由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写。阿育王柱造型庄严古朴,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我国雕塑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天下第一掌
天下第一掌为灵山大佛右手的复制件,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以1:1的比例复制而成。手掌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宽5.5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由此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 “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燃一炷清香,让大佛为您驱除烦恼,保佑您一生平安。
百子戏弥勒
“容天下难容之事,笑世间可笑之人”的笑口弥勒的形象,是人人所熟悉和喜爱的。大型青铜艺术珍品 “百子戏弥勒”,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您看:他们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捅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这些小顽童为何如此捉弄弥勒呢?据说他们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实证明,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是真正拥有快乐的人。
古银杏树
灵山杏坛广场上矗立着一棵古银杏树,那是祥符寺悠久历史的见证。古银杏植于唐贞观年间,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此树姿态各异,树乳累结。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满白果,令人称奇,人们都说这棵树是镇寺神树。
登云道
通往灵山大佛脚下的这道长长的阶梯,称之为“登云道”。登云大道一共216级,共分七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寓意 “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登云道中间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了一副灵山史卷,记载着灵山从唐玄奘弟子窥基法师开寺弘法到灵山大佛开光的辉煌历史。佛教中认为人生共有108种烦恼和108种愿望,登上216级台阶,寓意烦恼尽消、心愿*。
六角井
登云道左侧的一口古井,称为“六角井”,这是一口相当有来历的古井,建设时特地按原貌保留在原地的,井栏面上镌刻的文字,可供游客的追思和鉴赏。据史料记载,唐时祥符寺僧为解炊饮之用,掘井于寺西茶园,一名茶房井。据说茶圣陆羽曾品过井中的泉水,认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誉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