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2:2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08
中国四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1、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9月12日开始,同年11月2日结束,共历时52天。中国*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2、淮海战役,*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3、平津战役:平津战役(中国*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 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 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4、渡江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渡江战役历时42天,人民*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军的长扛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台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伤亡6万余人,歼灭*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为尔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历时42天,人民*以木帆船为主要航渡工具,一举突破*军的长江防线,并以运动战和城市攻坚战相结合,合围并歼灭其重兵集团。
此役,人民*伤亡6万余人,歼灭*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份,为而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08
中国四大战役包括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 补充: 补充一下: 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辽沈战役从9月12日发起,东北野战军先后分路奔袭北宁路。到10月1日,切断了北宁路,一部分主力进抵锦州城下。10月10日,由华北*军组成的“东进兵团”自锦西向通往锦州的要隘塔山发起猛攻。东北野战军预先设置在塔山的两个纵队顽强阻击,鏖战6昼夜,打垮*军的数十次冲击,成功地阻止了它的东进。其“西进兵团”出动后,也遭到*3个纵队的阻击,进至彰武、新立屯一带后,未敢继续南进。10月9日起,东北野战军发起对锦州的攻击。经过激战,于15日攻克该城,全歼守敌10万余人。随后,被长期围困在长春的*第六十军于10月17日起义,新编第七军也放下武器投诚。21日,长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区全歼廖耀湘兵团10万人。11月2日,直下沈阳、营口。辽沈战役至此胜利结束。东北全境宣告解放。在辽沈战役中,人民*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精锐部队47.2万余人。 淮海战役是第二个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淮海战役于11月6日发起,到22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也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11月23日到12月15日,为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华东野战军主力在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军3个兵团25万人向西突围时,将这股敌人合围于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并歼灭其中的孙元良兵团约4万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为淮海战役第三阶段。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发起对杜聿明部的总攻,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约20万人,淮海战役中,人民*经过66天紧张艰苦的战斗,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军55.5万人,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是第三个战役。平津战役在11月29日发起。从12月22日起,人民*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原则,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张家口,在东线,1949年1月15日,全歼天津*守军13万余人,解放天津。经过*和*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以3.9万人的伤亡为代价,歼灭和改编*军队52万余人,使华北地区除太原、大同、新乡等少数据点及绥远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获得解放。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当然渡江战役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相对以上三个来说是比较小的,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09
中国的四大战役,近代尤指人民解放战争的四大战役,包括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09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 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爆发背景 过程及战况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8日,*军何基沣、张克侠率部2万余人战场起义。10日,我军把黄百韬兵团分割包围于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经过10天逐村恶战,至22日全歼敌军10万余人,敌兵团司令黄百韬自杀。同时,中原野战军为配合作战,出击徐(州)蚌(埠)线。11月16日,攻克宿县,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时,***决定由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为*,统一指挥淮海战役。 第二阶段:11月23日,中原野战军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了从华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12个师。28日,蒋介石*决定徐州守军作战略退却。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撤至蚌埠,副总司令杜聿明留在徐州指挥。12月1日,敌弃徐州向西南逃窜。4日,华东野战军追击部队将徐州逃敌包围。6日,敌孙元良兵团妄图突围,即被歼灭,孙元良只身潜逃。同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集中9个纵队的优势兵力,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至15日全歼敌12万余人,生俘黄维。此后,为配合平津战役,按照***的统一部署,对杜集团围而不歼,部队进行了20天休整。 第三阶段:1949年1月6日至10日,华东野战军对被包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经过4天战斗,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共30万人,俘获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逃脱。 十月二十日我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这时,敌主力第16兵团已东撤,残敌万余人被歼,郑州、开封很快解放。此时中原野战军主力已能够机动使用于东线。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的敌情变化,十一月一日,**确定由陈毅、*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这样,我军能够参战的部队,计有华东野战军十五个步兵纵队、一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加上地方部队,共有六十多万人。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害怕徐州之敌重蹈卫立煌集团全军被歼之覆辙,为确保徐州,巩固江淮,以屏障南京,于十一月四日,决定将刘峙集团主力收缩到津浦路徐蚌段两侧守备,企图以徐蚌段为轴心,各机动兵团分布在该段两侧地区,以攻势防御阻击我军南下,必要时撤到淮南,确保南京,并于六日按此计划调整部署。尔后;渡过运河,直插徐州以东,以牵制敌第13兵团,阻击徐州之敌东援,以两个纵队(战役初期归中原野战军指挥)从西北面威胁徐州。中原野战军主力四个纵队由睢县、柘城地区东进,求歼商丘地区之敌第4绥靖区,尔后攻占宿县,切断津浦路徐蚌段,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并调第2、侠、何基沣率三个半师起义,我山杜聿明回徐州“剿总”任副总司令,并以李延年率第9绥靖区机关在蚌埠组建第6兵团,第4绥靖区改为第8兵团,与第6兵团协同动作,沿津浦路两侧向宿县推进,并担任固镇、宿县之间的守备。第11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由东南面*近徐州,侧击东援之敌,以第1纵队为预备队;陈毅、*当即指挥中原野战军主力及华东野战军第3和两广纵队转入徐蚌段作战,其中以第4纵队、第1纵队为预备队。 十一月十五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宿县,歼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间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党*考虑到此役是南线空前的大战役,战役的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因此十六日决定,由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组成淮海战役总前委,以刘伯承、陈毅、*为常委,*为*,统筹华东、中原及冀鲁豫地区前后方的一切事宜。十一月十二日,我军对敌第7兵团展开猛攻,二十日攻占碾庄,二十二日全歼第7兵团,击毙贡百韬。徐州东援之敌遭我顽强阻击,每日只能前进一至二公里,由确山赶来增援的敌第12兵团十一个师,遭到中原野战军阻击,也只进到浍河以南的赵集附近。总前委决房集中中原野战军全部围歼敌第12兵团,华东野战军组成北、南两个作战集团分别阻击徐州、蚌埠之敌,并以一部作为中原战军围歼敌第12兵团的预备队。十一月二十五日,敌第12兵团十二万人被我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包围在宿县西南之双堆集地区。 敌第12兵团被围后,蒋介石见其突围不成,徐州、蚌埠增援无望,遂一面令刘峙到蚌埠督令第6、第8兵团再次北援,一面令杜聿明率第2、第13、第16兵团放弃徐州,绕道永城南下,企图侧击我中原野战军。解第12兵团之围后共同南逃。*对徐州敌军柯能突围早有预见,并指示华东野战军预作准备。 补充: [编辑本段]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的第三年,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东北战场,*军总兵力约五十五万人,人民*已达一百零三万人,东北地区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土地和百分之八十六以上的人口已获得解放,人力物力充足。蒋介石和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对东北战局深感忧虑,处于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故将主力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机打通北宁线的方针。**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五十三个师,七十余万人,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辽沈战役态势图 [编辑本段]战前局势 东北人民*(1947年更名,原名东北民主联军)自1945年被派往东北后,发展、壮大了自身力量,自全面内战爆发前,兵力已有30万。经历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等战役后,不断扩充,发展力量,在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人民*已经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而*于此地部队仅有55万人,卫立煌正规军仅48万人,而且兵力已经收缩到沈阳、长春、锦州等孤立据点,正处于或守或撤的境地。主力决战时机已经成熟,1948年,中国*党*和**决定先摧毁东北*反动军队。好处是,第一,我军兵力大大优于敌人,打歼灭战比较容易成功。第二,我军若拿下东北,可以以东北工业支持其余解放区部队。第三,辽沈战役一旦胜利,东北野战军即可挥师入关,协助华北人民*一同对抗华北*部队,组织平津战役。于是,1948年9月,**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10
中国四大战役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