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8 03:3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19:3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其混乱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和动*替。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就有十一本。
钟离之战是南梁和北魏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走向。吕思勉这样评价钟离之战。“此为南北朝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洵足寒鲜卑之胆已。”
梁武伐魏——钟离之战背景
在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制,迁都洛阳,随着政权的南移,北魏对南朝的压力进一步增强。此后北魏和南齐的冲突剧烈,趁齐末混乱,梁朝新立,北魏攻占了雍州的大部分,将战线推至樊城,势力及于淮河以南。
梁天监三年(504),北魏攻取义阳三关(黄岘关、平靖关、武阳关),不久后又攻占司州,天监四年(505),南梁的汉中也被北魏攻破。
梁朝政权初立,不仅需要北伐来巩固自身的统治,而且面对着北魏的*、军事上的巨大压力,如果一昧的自守,在被动局面下,日后会越来越处于劣势,而且由于北魏连年征战,民变纷起,内部*之势己显。
为了对抗北魏和收复雍州,梁武帝萧衍决定在天监四年十月大举伐魏。
南梁伐魏主要兵分两路,萧衍以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为都督,尚书仆射柳惔为副,萧宏率主力军驻扎于洛口(今安徽怀远西南洛河镇),北徐州刺史昌义之、豫州刺史韦叡攻梁城和小岘城。
第二路是江州刺史王茂率军数万攻北魏的荆州,目的是收复失地。萧宏率领主力部队,装备精良,声势浩大,给北魏带来不小的压力。
萧宏率军到达洛口,昌义之作为前军在天监五年(506)的五月攻克在寿春之东的梁城,斩杀北魏将领濆清。
可是萧宏性格极其懦弱,此时本应乘胜深入,他听说北魏军队的援军要来,畏懦不敢前进,甚至有了撤退的想法。
因此南梁内部发生严重争执。吕僧珍居然同意萧宏,遭到了柳惔、马仙琕、昌义之、朱僧勇、胡辛生极力反对。萧宏停军不前,北魏知道他懦弱,把妇人的服饰赠予他,并且加以嘲讽。
吕僧珍见北魏军队如此嘲讽,准备派遣裴邃分军攻打寿阳,萧宏固执不听,甚至下令。"人马有前行者斩。"自此军政不和,人怀愤怒。九月已丑晚上暴风雨,萧宏受到惊吓后带着几个人直接逃跑,精兵强将,却因主帅懦弱而一朝奔溃。
韦睿派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取北魏的小岘城,在韦睿的指挥下急攻小岘城,城破之后韦睿进军合肥。在此之前右军司马胡略也曾攻取合肥,久攻不下。韦睿依据合肥四周山川走势,决定采取水攻之策。
他在淝水上筑堰,很快堰成水通,战船相继开至。北魏在合肥的东西两侧各筑一个小城,韦睿攻取这两个小城后,北魏援军杨灵胤率兵五万来此,韦睿鼓励众人与之交战,成功将其击破。
韦睿建造了几乎与合肥城墙一样高的战舰包围合肥,从四面进攻,魏人无可奈何。合肥城破后,萧衍命令韦睿率军进驻东陵。东陵距离北魏的甓城仅有二十里。
即将会战时,萧衍下诏让韦睿班师撤退。韦睿担心被北魏袭击,令辎重在前,自己坐小车殿后。慑于他的威名,北魏的军队不敢靠近,因此全军撤回,从此韦睿就把豫州州治迁至合肥。
而在梁天监五年四月,王茂率军数万进攻北魏的荆州,他引诱北魏边境百姓及各少数民族去更魏荆州再建宛州,并派遣宛州刺史雷豹狼攻河南郡。但是被北魏将领杨大眼击破,王茂损失两千余人。杨大眼进攻河南城,王茂领军撤退,杨大眼追至汉水,攻拔五城。
...
攻守交换——钟离之战爆发
南梁北伐,确实给北魏造成巨大压力,但是由于萧宏懦弱不堪,畏敌不前,将国之大事视为儿戏,东路主力一触即溃。
同时西路王茂之军也很快被击败,攻守之势再一次发生逆转,梁朝的北伐迅速转化为北魏的南伐,北魏宣武帝希望趁着萧宏战败,一举攻下南梁,于是派中山王元英乘胜荡平东南。
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位于靠近淮河南岸离寿春的东面,是北魏进一步控制淮南的阻碍。梁武帝在萧宏失败后,预料到北魏将进攻钟离郡,对钟离郡的防守高度重视。
梁天监五年,北魏中山王元英在追击萧宏的败军时,攻没马头,马头地位重要。自从公元450年起,北魏每次南伐,几乎都要围攻此城,并且元英把昌义之围困于钟离。
北魏宣武帝元恪派邢峦带兵和元英回合去攻钟离城,但是邢峦认为南梁“野战非敌,守城有馀”,他不建议去攻打。因此派镇东将军肖宝寅和元英共围钟离城,十一月,萧衍令曹景宗督军二十万去救钟离,钟离之战,一触即发。
天监六年(507)正月,北魏中山王元英、镇东将军肖宝寅、安乐王元道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众数十万围攻钟离城,钟离城紧邻淮河,淮河西岸有邵阳洲,北魏在邵阳洲两岸作浮桥,跨淮河做通道,淮河北岸有杨大眼运粮,南岸有中山王元英攻城。
此时南梁援军未到,城中才三千多人,昌义之率领将士顽强抵抗。北魏昼夜苦攻,轮流作战,没有后退的,前后伤者以万计,北魏军队战死的人堆起来和城墙等高。双方战斗拉锯,正如邢峦所料。
而南梁的援军由曹景宗率领,萧衍先让曹景宗屯军驻道人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等各部到达之后再前进。曹景宗想独吞功劳,擅自出击,结果遇上暴风,死伤颇多。
另一方面,萧衍派韦睿率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调遣。韦睿从合肥出发,过阴陵大泽,遇到山涧峡谷,一概架桥渡过,十天内就赶到了,与合军进屯邵阳洲。在此之前,萧衍就告诫曹景宗要尊重韦睿,而韦睿到来后,曹景宗见到韦睿十分恭敬,萧衍听闻此事,十分欣慰。
韦睿在景宗营前二十里处,在南梁太守冯道根的规划下,连夜修建工事,把河洲截断形成防御,天亮时营寨就筑好了,距离魏城仅仅百余步。
曹景宗怕钟离城中因危急而引起慌乱,便招募军士言文达、洪骐麟带敕令入城,通知钟离守军援兵已到,让他们固守城防,钟离城内士兵得此消息,士气大振。
杨大眼率一万多骑兵来战,他勇冠三军、所向披靡。韦睿把车连结成阵,杨大眼令骑兵将之包围。
韦睿指挥二千强弩一齐发射,洞穿北魏军的铠甲,杀了很多人,并且一箭贯穿杨大眼右臂,使其撤退。
第二天,元英率兵来战,韦睿乘木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之内迎战数次,元英颇为畏惧韦睿的强大。夜里北魏又来攻城,箭如雨下,韦睿的儿子韦黯让他下城去避箭,韦睿没同意,军中惊乱,靠韦睿在城上厉声呵斥才安定下来。
北魏败退——钟离之战结果
淮河雨季来临,形势开始有利于南梁,天监六年(507年)三月,淮水暴涨达七尺,韦睿采取火攻和水战对抗北魏。
先前北魏在邵阳洲两岸造了两座浮桥,截断淮河通道。淮水暴涨,韦睿命令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乘战船登岸对魏军发动攻势,战舰争相*近北魏军营。
韦睿又用小船载草,灌上火油,烧北魏军队的浮桥。风怒风盛,不怕死的士兵拔除木栅,砍断桥梁,而且由于淮水暴涨,水流湍急,浮桥也更容易损坏,转眼之间,桥栅全被破坏。
冯道根等人都亲身搏斗厮杀,士兵们都奋勇作战,呼喊声震天动地,无人不是以一当百。魏军大败,元英与杨大眼各自奔逃。
关于北魏军队的损失,记载多有不同。
《南史》、《梁书》、《资治通鉴》中记载大致相同,北魏军队投水而死的和被杀的人都各达十多万,其余卸甲投降的也有数十万。《北史》、《魏书》语焉不详,模棱两可,记载为“士众没者十有五六”。
不管究竟哪种更准确,北魏此役一败涂地,损失惨重。胜利后韦睿派人通知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加。萧衍派中书郎周舍到淮河边劳军,韦睿把缴获的物资堆在军门,周舍看后,大加感叹。
钟离之战是南北朝后期一项决定性战争,此战对南梁和北魏双方不仅意义重大,同时也影响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走向。
自从刘宋失淮北以后,南朝就退到淮河一线防御,钟离还是北徐州的郡治,是军事重地。此战由南梁北伐转至北魏南攻,梁魏交战,北魏败退。南梁的萧衍不仅避免了亡国的危机,而且稳固了自身统治。
钟离之战不是一个短时间内的战斗,是北魏多年来对南朝征战的一个总结,结束了北魏的上升期,让北魏的衰退初露端倪。侯景说他认为北魏安强,是在南梁天监初年,钟离一役后,北魏匹马不归。
钟离之战的失败对北魏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迅速的,而在此战后的十七年后,六镇起义爆发,公元534年,北魏灭亡。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2 19:39
钟离之战:南北朝后期战争的转折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其混乱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和动*替。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就有十一本。
钟离之战是南梁和北魏的一场决定性战役,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走向。吕思勉这样评价钟离之战。“此为南北朝交战以来南朝所未有之一大捷,洵足寒鲜卑之胆已。”梁武伐魏——钟离之战背景
在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制,迁都洛阳,随着政权的南移,北魏对南朝的压力进一步增强。此后北魏和南齐的冲突剧烈,趁齐末混乱,梁朝新立,北魏攻占了雍州的大部分,将战线推至樊城,势力及于淮河以南。
梁天监三年(504),北魏攻取义阳三关(黄岘关、平靖关、武阳关),不久后又攻占司州,天监四年(505),南梁的汉中也被北魏攻破。梁朝政权初立,不仅需要北伐来巩固自身的统治,而且面对着北魏的*、军事上的巨大压力,如果一昧的自守,在被动局面下,日后会越来越处于劣势,而且由于北魏连年征战,民变纷起,内部*之势己显。
为了对抗北魏和收复雍州,梁武帝萧衍决定在天监四年十月大举伐魏。南梁伐魏主要兵分两路,萧衍以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为都督,尚书仆射柳惔为副,萧宏率主力军驻扎于洛口(今安徽怀远西南洛河镇),北徐州刺史昌义之、豫州刺史韦叡攻梁城和小岘城。第二路是江州刺史王茂率军数万攻北魏的荆州,目的是收复失地。萧宏率领主力部队,装备精良,声势浩大,给北魏带来不小的压力。
萧宏率军到达洛口,昌义之作为前军在天监五年(506)的五月攻克在寿春之东的梁城,斩杀北魏将领濆清。
可是萧宏性格极其懦弱,此时本应乘胜深入,他听说北魏军队的援军要来,畏懦不敢前进,甚至有了撤退的想法。因此南梁内部发生严重争执。吕僧珍居然同意萧宏,遭到了柳惔、马仙琕、昌义之、朱僧勇、胡辛生极力反对。
萧宏停军不前,北魏知道他懦弱,把妇人的服饰赠予他,并且加以嘲讽。吕僧珍见北魏军队如此嘲讽,准备派遣裴邃分军攻打寿阳,萧宏固执不听,甚至下令。“人马有前行者斩。”
自此军政不和,人怀愤怒。九月已丑晚上暴风雨,萧宏受到惊吓后带着几个人直接逃跑,精兵强将,却因主帅懦弱而一朝奔溃。韦睿派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取北魏的小岘城,在韦睿的指挥下急攻小岘城,城破之后韦睿进军合肥。在此之前右军司马胡略也曾攻取合肥,久攻不下。韦睿依据合肥四周山川走势,决定采取水攻之策。
他在淝水上筑堰,很快堰成水通,战船相继开至。北魏在合肥的东西两侧各筑一个小城,韦睿攻取这两个小城后,北魏援军杨灵胤率兵五万来此,韦睿鼓励众人与之交战,成功将其击破。韦睿建造了几乎与合肥城墙一样高的战舰包围合肥,从四面进攻,魏人无可奈何。合肥城破后,萧衍命令韦睿率军进驻东陵。东陵距离北魏的甓城仅有二十里。
即将会战时,萧衍下诏让韦睿班师撤退。韦睿担心被北魏袭击,令辎重在前,自己坐小车殿后。慑于他的威名,北魏的军队不敢靠近。因此全军撤回,从此韦睿就把豫州州治迁至合肥。而在梁天监五年四月,王茂率军数万进攻北魏的荆州,他引诱北魏边境百姓及各少数民族去更魏荆州再建宛州,并派遣宛州刺史雷豹狼攻河南郡。
但是被北魏将领杨大眼击破,王茂损失两千余人。杨大眼进攻河南城,王茂领军撤退,杨大眼追至汉水,攻拔五城。攻守交换——钟离之战爆发
南梁北伐,确实给北魏造成巨大压力,但是由于萧宏懦弱不堪,畏敌不前,将国之大事视为儿戏,东路主力一触即溃。
同时西路王茂之军也很快被击败,攻守之势再一次发生逆转,梁朝的北伐迅速转化为北魏的南伐,北魏宣武帝希望趁着萧宏战败,一举攻下南梁,于是派中山王元英乘胜荡平东南。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位于靠近淮河南岸离寿春的东面,是北魏进一步控制淮南的阻碍,梁武帝在萧宏失败后,预料到北魏将进攻钟离郡,对钟离郡的防守高度重视。
梁天监五年,北魏中山王元英在追击萧宏的败军时,攻没马头,马头地位重要。自从公元450年起,北魏每次南伐,几乎都要围攻此城,并且元英把昌义之围困于钟离。北魏宣武帝元恪派邢峦带兵和元英回合去攻钟离城,但是邢峦认为南梁“野战非敌,守城有馀”,他不建议去攻打。因此派镇东将军肖宝寅和元英共围钟离城,十一月,萧衍令曹景宗督军二十万去救钟离,钟离之战,一触即发。
天监六年(507)正月,北魏中山王元英、镇东将军肖宝寅、安乐王元道明、平东将军杨大眼等众数十万围攻钟离城,钟离城紧邻淮河,淮河西岸有邵阳洲,北魏在邵阳洲两岸作浮桥,跨淮河做通道,淮河北岸有杨大眼运粮,南岸有中山王元英攻城。此时南梁援军未到,城中才三千多人,昌义之率领将士顽强抵抗。北魏昼夜苦攻,轮流作战,没有后退的,前后伤者以万计,北魏军队战死的人堆起来和城墙等高。双方战斗拉锯,正如邢峦所料。
而南梁的援军由曹景宗率领,萧衍先让曹景宗屯军驻道人洲(今安徽凤阳东北淮河),等各部到达之后再前进。曹景宗想独吞功劳,擅自出击,结果遇上暴风,死伤颇多。另一方面,萧衍派韦睿率兵救钟离,受曹景宗调遣。韦睿从合肥出发,过阴陵大泽,遇到山涧峡谷,一概架桥渡过,十天内就赶到了,与合军进屯邵阳洲。在此之前,萧衍就告诫曹景宗要尊重韦睿,而韦睿到来后,曹景宗见到韦睿十分恭敬,萧衍听闻此事,十分欣慰。
韦睿在景宗营前二十里处,在南梁太守冯道根的规划下,连夜修建工事,把河洲截断形成防御,天亮时营寨就筑好了,距离魏城仅仅百余步。曹景宗怕钟离城中因危急而引起慌乱,便招募军士言文达、洪骐麟带敕令入城,通知钟离守军援兵已到,让他们固守城防,钟离城内士兵得此消息,士气大振。
杨大眼率一万多骑兵来战,他勇冠三军、所向披靡。韦睿把车连结成阵,杨大眼令骑兵将之包围。韦睿指挥二千强弩一齐发射,洞穿北魏军的铠甲,杀了很多人,并且一箭贯穿杨大眼右臂,使其撤退。第二天,元英率兵来战,韦睿乘木车,手执白角如意指挥军队,一日之内迎战数次,元英颇为畏惧韦睿的强大。夜里北魏又来攻城,箭如雨下,韦睿的儿子韦黯让他下城去避箭,韦睿没同意,军中惊乱,靠韦睿在城上厉声呵斥才安定下来。
北魏败退——钟离之战结果
淮河雨季来临,形势开始有利于南梁,天监六年(507年)三月,淮水暴涨达七尺,韦睿采取火攻和水战对抗北魏。先前北魏在邵阳洲两岸造了两座浮桥,截断淮河通道。淮水暴涨,韦睿命令梁郡太守冯道根、庐江太守裴邃、秦郡太守李文钊等乘战船登岸对魏军发动攻势,战舰争相*近北魏军营。
韦睿又用小船载草,灌上火油,烧北魏军队的浮桥。风怒风盛,不怕死的士兵拔除木栅,砍断桥梁,而且由于淮水暴涨,水流湍急,浮桥也更容易损坏,转眼之间,桥栅全被破坏。
冯道根等人都亲身搏斗厮杀,士兵们都奋勇作战,呼喊声震天动地,无人不是以一当百。魏军大败,元英与杨大眼各自奔逃。关于北魏军队的损失,记载多有不同
《南史》、《梁书》、《资治通鉴》中记载大致相同,北魏军队投水而死的和被杀的人都各达十多万,其余卸甲投降的也有数十万。《北史》、《魏书》语焉不详,模棱两可,记载为“士众没者十有五六”。
不管究竟哪种更准确,北魏此役一败涂地,损失惨重。胜利后韦睿派人通知昌义之,昌义之悲喜交加。萧衍派中书郎周舍到淮河边劳军,韦睿把缴获的物资堆在军门,周舍看后,大加感叹。钟离之战是南北朝后期一项决定性战争,此战对南梁和北魏双方不仅意义重大,同时也影响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走向。
自从刘宋失淮北以后,南朝就退到淮河一线防御,钟离还是北徐州的郡治,是军事重地。此战由南梁北伐转至北魏南攻,梁魏交战,北魏败退。南梁的萧衍不仅避免了亡国的危机,而且稳固了自身统治。钟离之战不是一个短时间内的战斗,是北魏多年来对南朝征战的一个总结,结束了北魏的上升期,让北魏的衰退初露端倪。侯景说他认为北魏安强,是在南梁天监初年,钟离一役后,北魏匹马不归。
钟离之战的失败对北魏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迅速的,而在此战后的十七年后,六镇起义爆发,公元534年,北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