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好班组管理中的危险点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7 15:42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2:24
控制好班组管理中的危险点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调查班组安全现状,分析所有可能的危害因素,分析过去曾发生的意外事件,并进行风险评估。
首先,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对班组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以下四个方面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管理存在的缺陷等入手进行查摆;对提出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哪些事故以及班组过去曾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另一方面,利用安全风险理论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班组成员根据生产作业或检修特点,分别对人、机械、电气、化学、辐射、高处坠落、地面滑跌等几个方面进行危险源分析。找出哪些因素会造*员触电,哪些因素会造*身遭受机械外力的伤害,工作中使用的化学物品哪些对人体有害,周围有无电磁辐射,涉及高处作业的工作有哪些,安全带有无可靠的悬挂点。设备方面针对以往的检修记录、日志,依据设备检修和运行中故障出现的频次,找出设备的薄弱环节,找出哪些部位容易出故障,哪些部位容易受到损伤,哪些会人为地造成设备的损伤。针对分析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危险点控制点,并对危险等级进行划分;确定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性,从而为制定防范、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制作岗位安全看板。制作安全看板的目的在于:通过每天看安全看板,让班组成员充分认识到本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可能造成后果严重性的认识,针对看板提出的防范措施,强化提醒,得到不断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的目的,让全体成员明白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看板的内容包括:①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②主要不安全因素(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分析③指定的相对应的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及对策。
第二步:制定班组的安全目标,控制异常和未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班组所存在的危险源因素,充分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消除和控制,已达到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首先应抓好人员的行为控制,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的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因此,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⑴实现人的安全化,选拔合适人员,有些危险源多为重要岗位,有的操作管理技术比较复杂,因此应选拔认真负责、技术高、能力强的人员从事危险源点的作业;再者严格培训考核,加强上岗前及日常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班组每一个成员的安全素质;⑵实现操作安全化。首先应选用设计合理的设备设施;其次应深入研究作业性质和操作的运作规律,制定合理的操作内容、形式、及频次,并使用合理的操作力度和方法。
其次,从管理方面入手对危险源进行控制。
⑴建立并实施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危险源重点控制细则、交*制度、检查制度等。
⑵明确班组成员责任,定期检查。根据危险源的等级,确定各级责任人及其具体职责,并明确各级危险源点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班组长还要配合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所管辖区域的检查。发现隐患应按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反馈,使隐患及时得以消除。
⑶加强班组危险源的日常管理。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同时认真对待各级部门在检查中查出的隐患,并积极进行整改。
⑷抓好班组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建立健全班组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并做好记录。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向车间报告,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应落实到人。
⑸做好班组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建立班组危险源档案,并指定专人专门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表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
⑹做好班组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工作。定期严格考核评价,给予奖惩,并与班组升级和评先结合起来,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2:24
第一步:调查班组安全现状,分析所有可能的危害因素,分析过去曾发生的意外事件,并进行风险评估。
首先,充分发挥班组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对班组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从以下四个方面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管理存在的缺陷等入手进行查摆;对提出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导致哪些事故以及班组过去曾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综合分析;另一方面,利用安全风险理论对危险源进行分析,班组成员根据生产作业或检修特点,分别对人、机械、电气、化学、辐射、高处坠落、地面滑跌等几个方面进行危险源分析。找出哪些因素会造*员触电,哪些因素会造*身遭受机械外力的伤害,工作中使用的化学物品哪些对人体有害,周围有无电磁辐射,涉及高处作业的工作有哪些,安全带有无可靠的悬挂点。设备方面针对以往的检修记录、日志,依据设备检修和运行中故障出现的频次,找出设备的薄弱环节,找出哪些部位容易出故障,哪些部位容易受到损伤,哪些会人为地造成设备的损伤。针对分析的结果,进行风险评价,提出危险点控制点,并对危险等级进行划分;确定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严重性,从而为制定防范、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制作岗位安全看板。制作安全看板的目的在于:通过每天看安全看板,让班组成员充分认识到本岗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可能造成后果严重性的认识,针对看板提出的防范措施,强化提醒,得到不断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的目的,让全体成员明白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看板的内容包括:①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②主要不安全因素(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分析③指定的相对应的不安全因素的防范措施及对策。
第二步:制定班组的安全目标,控制异常和未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班组所存在的危险源因素,充分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进行消除和控制,已达到防止危险源导致事故、造*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目的。
首先应抓好人员的行为控制,即控制人为失误,减少人的不正确行为对危险源的触发作用。因此,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⑴实现人的安全化,选拔合适人员,有些危险源多为重要岗位,有的操作管理技术比较复杂,因此应选拔认真负责、技术高、能力强的人员从事危险源点的作业;再者严格培训考核,加强上岗前及日常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班组每一个成员的安全素质;⑵实现操作安全化。首先应选用设计合理的设备设施;其次应深入研究作业性质和操作的运作规律,制定合理的操作内容、形式、及频次,并使用合理的操作力度和方法。
其次,从管理方面入手对危险源进行控制。
⑴建立并实施危险源管理规章制度。包括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危险源重点控制细则、交*制度、检查制度等。
⑵明确班组成员责任,定期检查。根据危险源的等级,确定各级责任人及其具体职责,并明确各级危险源点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班组长还要配合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所管辖区域的检查。发现隐患应按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反馈,使隐患及时得以消除。
⑶加强班组危险源的日常管理。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同时认真对待各级部门在检查中查出的隐患,并积极进行整改。
⑷抓好班组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建立健全班组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照规定分级实行信息反馈和整改,并做好记录。发现重大隐患应立即向车间报告,信息反馈和整改的责任应落实到人。
⑸做好班组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建立班组危险源档案,并指定专人专门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志,表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
⑹做好班组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工作。定期严格考核评价,给予奖惩,并与班组升级和评先结合起来,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