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制度的治理逻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8 00:5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30 19:25
所谓仁德是一种治国的价值观,如果君主求名求利,那么全国上下都会奉行这样的价值观;如果君主奉行仁德,那么全国上下都会奉行仁德。而孟子所奉行以仁德治国的背后逻辑,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以是否造福百姓为依据,就像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们都说,儒家讲究礼仪规范,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等,有一种宣扬等级观念的思想。但其实,其核心是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而施行仁政和德政是一种手段和方法。
那为什么孟子会认为仁政思想是好的呢?因为不管在儒家还是道家思想看来,遵循自然法则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儒家思想认为,人都有向善的本能,仁德是人的自然属性,所以,我们应该遵循人的自然属性去治理,这样才是正道,自然之道。就像孟子说“禹之治水,水之道也”,“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意思是说,让君主施行仁政才是一种正道,而所谓正道就是符合自然法则。

所以,很多人误解了儒家思想,推崇阶级观念,要人遵守各种礼仪规范是一种迂腐的治国理念。但其实,其内在的核心是,儒家思想认为“善”是一种天性,而按照善的方法去治理国家,也最符合天性的,也就是符合自然法则的。
儒家看到每个人有“善”的天性,因此希望顺着人善的天性去治理,这是一种顺势而为;而法家思想看到了每个人有“恶”的天性,所以想尽办法去遏制人性的“恶”。他们只是看到了人性的不同面,然后采取了所认为正确的方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