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9: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8 17:10
到秦末的时候,各方势力都开始进行反秦斗争,在反秦斗争的过程中,经常看到各方势力说一个观点,那就是“楚最无罪”。无论是农民军还是六国贵族都认为楚国灭亡得最可惜,为什么他们都这么说呢?我们不妨看一下秦灭楚阶段楚国的实力。
楚人本来也有宏大的气魄,但已今不如昔。楚国自从成为第一大国,君臣就心满意足了。一百年的大好时光在怠忽中付诸流水。六百年的艰苦奋斗传统与之俱亡。这时的楚国,有如在惊风急雨中颤栗的秋叶随时可能被雨打风吹去。
是它人口不多吗?不是。是它财富不足吗?不是。楚国的衰败,说到底,是自身的机制在逐渐枯萎中,由此,先前使它睥睨列国的苦志、锐气、豪情已销磨一空了。
尽管疆土日削月朘,这时的楚国还是仅次于秦国的第二大国,绝长续短,仍有方圆约三千里的江山。铜和铁的产量,还是楚国的最多。
安徽寿县李三古堆有一座大型楚墓,*二十二年(1933年)至*二十七年(1938年)两次遭盗掘,出土青铜器甚多,已知有铭者近60件。这些青铜器铸造时操作严格,工艺精熟。虽不见繁密细巧的纹饰和镂空透雕的部件,而鼎体雄伟,且鼎足粗壮犹存大国气象。
楚王鼎侈口有流,斜壁平底,附耳外卷*,蹄足既高又壮,造型颇具新意。铸客大鼎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腹围90厘米,重约400公斤,是当之无愧的鼎中之王。
这时的兵器也有装饰异常考究的,如1974年洛阳市出土的一件铜剑,铭文为红铜嵌错的“繁阳之金”四字,作“蚊脚书”。此剑出土时,有从大到小共12颗珍珠排列在剑茎前,应为剑首垂饰。其鞘为象牙所制,上叶近口处有双钩浮雕变形兽面纹。经洛阳市博物馆鉴定,此剑为战国晚期楚剑。
金和银的产量,也是楚国的最多。这时楚国铸造了大量金币和少量银币,其他国家则仍然只有铜币。楚国的金币有版形、饼形两种。金版即爰币,其钤印以“郢爰”为最多,也有“陈爰”、“卢金”等。金饼较少见,无印文。小而扁的金饼,可加铃印为金版。大而鼓的金饼、可改铸成金版。也有把金饼切割而为“马蹄金”的,但不多。每方钤印的爰币重量为10克左右至25克左右,整块金版约重250克。
金的产地有多处:其一如《韩非子·内储说》所记,“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即在“荆南”则“丽水”似即澧水;其二,如《管子·轻重篇》所记“楚有汝、汉之黄金”,但这时汝、汉已非楚域;其三,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记,“豫章出黄金”,这时豫章仍为楚国所有。银币虽有而罕见,已知实物仅1974年河南扶沟县出土18件布币。
从战国中晚期的楚墓中,已有多件天平和多套砝码出土。这些天平和砝码,无疑是专门用来称量贵金属的。楚国金币的大量涌现,似与纾解财政危机有关。《韩非子·内储说》讲到楚国禁止私人采金违者置以重刑,可见金的生产是官方垄断的。
这时楚国的铜币,仍以铜贝为主,但已有背文为“十货”或“当舒”的布币,以及面文或背文为“四朱”的圜钱和方钱。此外,在黄石一带,还发现了战国晚期其状如长舌而面文为“当金×朱”的铜币,似为财政危机的产物。
成群的贵族随着王室来到淮水中游,大兴土木,这时,板瓦、筒瓦、半瓦当、圆瓦当、空心砖和大方砖已一应俱全。圆瓦当多饰云纹或凤纹,比先前素面的精致了。空心砖长60到70厘米,宽约30厘米,厚15到20厘米,饰四叶纹、云纹和几何形纹。
80年代中,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寿县柏家台子发掘了一处战国晚期的建筑基址,面积达数千平方米,出土的砖瓦形体大而花纹美,表明这个遗址可能是楚宫的废墟。寿郢故城遗址在今寿县城东南,倚山绕水,周长20.90公里,面积26.35平方公里,规模比栽郢大得多,在列国都城中仅亚于燕下都。
安徽境内战国晚期的楚墓出土玉器较多,其中长丰县楚墓出土尤多这些玉器出自中小型墓然而雕琢精细,花纹华丽。与北方各国同期的玉器相比,毫不逊色。寿县出土的一件龙形玉佩,造型和雕工也都是上乘的。春秋末期的楚人王孙圉曾对晋人说,玉饰乃哗嚣之美楚人不以为宝。
可是殊世异风,战国晚期的楚国贵族已陶醉在哗嚣之美中了。自从郢都弃守,楚文化就进入了滞缓期。它受到严重的干扰和摧残,没有明显的进展,前程忧多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