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9:13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32
用陶范法铸造青铜器,因工艺的原因,一定会有以下几种痕迹:器壁薄厚不匀,器腹、底、足等部位有铸痕,范与范合拢处的花纹部位有错位现象,耳、足、鉴内残存有红或灰色的范土,很结实,用指甲抠不掉;腹、底部位会有排列较有规律的垫片。
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
扩展资料
1、陶范法的模和范只能用一次,青铜器会留下一些工艺痕迹,这是陶范法的特点。
范线:由于“外范”是分成多块的,在“合范”时各范块之间都会有一道小缝,浇铸时这道小缝会在铜器表面上留有铸痕,一般器物铸造后要经过打磨,但在花纹多的地方不易打磨,器底一般不打磨,易看到范线。
垫片:在“合范”时为了调整内、外范的位置,要在内、外范之间垫上铜垫片。铸造后这些铜垫片会留在青铜器的器壁上。由于垫片摆放时要避开有纹饰和铭文的部位,故垫片多见于青铜器的底部和下腹部。
气泡:浇注时,会出现气眼(即铜液未流到之处)。由于古代青铜熔液是采用木炭脱氧,并因当时工艺水平所限,铸品中会出现大量气泡和熔渣杂物。现代铸造是采用磷铜脱氧,加上用熔模、翻砂,故铸品密度好,可仿范线,但仿不好垫片。
铸疣:浇注孔和通气孔残存的铜液,冷却后就形成了铸疣。
另外,有些封闭的部分,如足、耳的内范上常有角椎状的突起,这突起的高度正好是所浇铸的足、耳的厚度,所以浇铸后,泥芯会封闭在铸件的内部。
2、脱蜡法在中国的历史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采用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是楚共王熊审盂,此外,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云纹铜禁和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青铜盘尊也是失蜡法制作的典型器物。
经汉唐到明清,失蜡法被一代代匠人传承和发扬,历久不衰,直到如今,仍是常用的青铜铸造技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范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失蜡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32
很高兴为你解答,首先陶范法是比较古老的一种工艺,跟失蜡法完全两回事,陶范法在前,失蜡法再后,陶范法做出的物件,失蜡法均可以做出,相反,失蜡法做出的陶范法是不一定可以做出来的。陶范法制作的物件粗狂,但可以做到线条硬挺,锋利,失蜡法可以复制出来,但没有陶范法的那种劲,以上大体为您解答,可以追问,希望能帮助你!追答以上图片就是用失蜡法制作的仿古钱币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33
失蜡法的更精细。有些镂空效果的,基本要用失蜡法。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3:34
东西发图!我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