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的变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7-15 01: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22:07
千年梦想一朝成真
长江三峡地区山系纵横,水系密布,四周山峦起伏,峡谷幽深,江流湍急,气势壮观。这里既是雄奇险峻的天然山水画廊,也是暗礁密布,滩险浪急的长江航运畏途;既是丰富的水力资源宝库,也是川江洪水蓄精养锐、肆虐为害的产床。千百年来,强烈的水患意识酿出了“神女助禹”和“黄牛助禹”的传说,兴利除害的愿望激发了无数志士伟人在长江上筑坝的美梦。1918年,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改良此上游一段,以闸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的设想。30年代至40年代,**也曾想开发长江三峡并进行过勘测和设计。
许多外国人也为三峡做过梦,其中,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博士的梦尤为动人,他在1944年考察三峡后,完成丁著名的《杨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他异常兴奋地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我已经六十五岁了,如果上帝给我时日,让我看到三峡工程变为现实,我死后的灵魂一定会在三峡得到安息!”他认定他一生走遍了世界的大江大河,而只有长江三峡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资源。可惜,这些美梦,在旧中国无法实现。
然而,新中国成立不久,党*和**就开始关注长江三峡的治理与开发,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了以三峡枢纽为主体的长江流域规划。1956年7月,毛*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宏伟蓝图,表达了他治理开发长江三峡的强烈愿望。
1957年12月3日,周总理在参观全国水电展览后,欣然欣然题词:“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千瓦的水力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1970年底,毛*亲自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
当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第二个春天的时候,一个激动人心的特大喜讯传遍了遍了神州大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92年4月3日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几代人的美梦终将成真!
宜昌境内不仅是三峡大坝的所在地,而且还拥有著名的名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和高坝高坝洲水利枢纽工程,这些水利枢纽工程的防洪、发电、航运
航运、旅游等巨大效益,将为祖国的改革开放、繁荣富强发挥巨大作用,发挥巨大作用,也将为宜昌的繁荣和发展开辟广阔而美好的前景。
参考资料:http://www.ycnews.net/sxkf/ycsd/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