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18
共7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7-29 11:10
诗歌创作,要求形象生动传神,创造优美意境,思想内容深刻,语句高度凝炼集中,概括性强,优美形象生动,韵律节奏鲜明界,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感。诗歌作为文学体裁,以抒情为主,或叙事,或说理,想象丰富,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9 08:18
诗词创作很简单,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难。以我个人的学习经历为例,一共有如下要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9 09:36
诗词来自于灵感,但前提是要多读名诗词,体会诗词的意境,久而久之,诗词出口即是。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9 11:11
创作诗词的方向是不高不低不上不下不大不小不多不少不浓不淡不直不曲不刚不柔不真不假不美不丑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9 13:02
守身洁自玉,红花香意浓。剑起斩愁云,飞仙两依容。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9 15:10
如何创作诗词?首先得普及定义一下有关诗词的几个概念,因为可能并不是很多诗友都能准确知晓:
旧体诗(旧诗): 指用文言和传统格律写的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古诗):古代诗歌的一种型体,相对于近体诗而言。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句数无*,用韵无定则,不拘平仄对偶。包括诗经、楚辞、乐府、古风、歌行体等。
近体诗(格律诗):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含排律)和绝句,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都比古体诗严格。词、曲(元曲)亦属于格律诗。
对联: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属独立文体,不属于诗词,但又与诗词有着非常紧密的“强联系”。故讲诗词离不开对联,也是诗词写作的必修内容。
新诗:五四运动后流行的白话诗体,自由而不遵平仄。
所以基于根据以上定义以及默认的常识,此处所指诗词应该是格律诗词(近体诗),因为格律诗词更有规可循,是可以系统学习的。但古体诗(古诗)范围广、跨度大(无论时间还是诗体)、规范性不明确等等,同时也由于当今跟古代比,诗词所赖以生存的文化语境和口语书面语境都产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很难去“系统性”地学习。我认为,除非要往专业路线走,或者天赋非常高,或者确实爱得死去活来,否则应该先学的是近体诗而非古体诗。
所以本回答主要针对于:如何创作格律诗词(近体诗)?
总体来说学写诗词大致可以围绕兴趣热情,知识储备,规律技巧,诗味境界等几个关键因素和节点来进行。
(一) 兴趣热情
兴趣是一个情感因素也可谓一种情怀,她既是我们学诗词的缘起和诱因,也是在随后各阶段都应贯穿的一个重要因素。没有了自主自发对诗词的兴趣爱好,创意变成凑字,作品沦为八股,写出来的东西味同嚼蜡,连自己都打动不了焉能打动别人?所以保持兴趣肯定是学好诗词的一个先决条件。
(二) 知识储备
接下来的节点就应该是尽可能多地夯实自己诗词方方面面的基础知识,既要充分了解格律诗词必要的基本规则,又要“泛读精背”旧诗的名篇佳作。比如可以先把少数诗经的名篇名句、古诗十九首、少数魏晋南北朝的名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中的佳作等等,拿来多读多品多背,兼顾名家的推荐和自己诗词的“共振频率”。
很多诗友经常会问:背诵的越多诗词写作水平越高吗?我的回答:背诵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且背诵的多少与诗词写作水平的高低并没有一个逻辑上的正比关系。
诗词其实没有必要全背下来,能熟读大部分、背诵其中的精华就足够了。我诗创30年,现在基本上能背下来的诗词,诗估计有100首,词估计不到100首。
有关诗词写作类的专业知识和工具书籍资料很多,公认比较好的有:王力老师的《诗词格律》、《诗词格律初阶》,中国楹联学会颁布的《联律通则》,龙榆生先生的《唐宋词格律》《词学十讲》,喻守真先生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周锡山老师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瞿蜕园、周紫宜的《学诗浅说》,中华书局的《宋词三百首》,余德泉先生的《对联通》,朱庆文先生的《楹联十讲》等等。如果时间充裕,在诗词鉴赏领域,叶嘉莹先生的系列丛书也是很值得赏读的。
像《中国诗词大会》一类的节目,作为培养兴趣、背诵诗词,完全可以多看。不过她更多强调的是选手的背诵水平,而不是写作水平。所以要提高自己诗词的写作水平,需要另择其他更对口的节目、书籍以及老师。
笔者在初学时,是从王力老师的《诗词格律》入门学诗词的。这是你必须学的第1本专业书籍。
格律诗词的三要素:押韵、平仄、对仗,必须要掌握。
押韵:格律诗词的押韵一般是诗押平声韵,词则根据具体词牌的不同,有的押平声韵,有的押仄声韵,有的平仄韵互叶。韵也分古韵和新韵一说,古韵诗中是依平水韵,词是依词林正韵,新韵就是依中华新韵。每首作品是只依一种韵,而不能古今韵通叶。
平仄:比如平水韵中的平声为:上平,下平;仄声为:上、去、入三声。
中华新韵的平声为:阴平、阳平,仄声为:上、去。
格律诗词都有固定的平仄格式,其中五言、七言绝句,五言、七言律诗都各有四基本格式。比如五言绝句的第一种: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其中带括号的(平)(仄)表示此处可平可仄,后边标记有(韵)的表明此处是韵脚字。相应七绝的平仄格式即在五言基础上,各每句开头各加上两个连续的平平或仄仄。律诗即在绝句格式基础上重复组合而成。都是非常有规律可循的。虽然现在有搜韵等非常好用的网络工具,可以帮我们检查平仄格律和押韵,但是从诗词创作的角度来说,律诗、绝句的四种基本格式最好全部都要背熟,否则你创作的效率可能会非常的低。
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先遵循古韵——诗遵循《平水韵》,词遵循《词林正韵》。个别场合可以遵循《中华新韵》。比如把原创诗词和流行歌曲结合的“胤然体歌词”,以及把原创诗词和音乐剧结合的“写意音乐剧”文创新理念,因为她们本来就是唱给和表演给当代语境下的人们听和看的,非要遵循古韵,反而显得“两头不讨好”。但要注意,在一首诗词作品中你不能将古韵和新韵混合使用。如果你遵循的是中华新韵,则需标注“依新韵”的字样。
平仄的主要目的是带来一种诗词在字词层面的节奏和韵律的美。
粘对:其实在我的诗词写作教学当中,无论是视频知识课程,还是一对一的实战课程,我都不会特意强调粘对,学员大致知道即可。道理很简单,如果你严格按照平仄格律要求去填制,是不会出现什么失粘、失对的毛病的。拗救亦如此。我敢说,至少有少数初学者就是在初学阶段,被不兼顾现代语境、不懂现代人心理的部分先生,一股脑把什么粘对、拗救等等全都硬塞给学生,使得他们终于“知难而退”,还没初尝诗创的甜头就被吓跑了的。
对仗(对联):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对联(楹联),更是要重视,一定要尽可能地学好。旧诗、新诗、对联,三者里对联承古接今,高可粘阳春白雪,低能及下里巴人,可谓最小的独立文体,最广泛、最实用、最具活性的文体。比如现在每年家家户户过年都要贴春联(对联)吧?很多广告词也都是直接采用对联或对仗形式的嗯语句,经典隽永朗朗上口,非常易于传播。各类文章的标题、文章中的文眼、亮点等等,也都是采用对联对仗的修辞或形式以博人眼球。所以在我的《格律诗词创作与鉴赏》视频教学课程里,对联(对仗)的比重几乎占了近1/3,也是这个道理。
关于对联的基本规则大家可以通读中国楹联学会官方颁布《联律通则》,以及官方给出的一个解读。
作为一个极简的总结,可参看一下思维导图:
(三) 规律技巧
创意格律诗词到底有没有规律呢?我的观点是,如果从0基础提高到初级或从初级提高到中级诗词写作水平,写出及格或能立得住的诗词,完全是有规可循的,经过系统的训练——而且最好是跟真会吟诗填词的专业诗人学,短期内完全是可以达到的。
但要从中级跃到高级,这个就比较难了,花的时间因人而异,有可能很长。至于从高级上到大师级,所有以上提及的什么知识、技巧、规律、勤奋、时间等等,都可能沦为次要因素,最重要的是看你有没有诗词天赋了。这也是古人所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的缘由。
不过,当今大部分诗词爱好者谁也不奢望能写到李白杜甫的水平和知名度,大都只是为了把自己的情怀落纸成诗,把诗意铸成自己的经典,逍遥于苟且和恶俗之上。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人都能学会吟诗填词对对子。
起承转合:在诗词架构的设计上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起承转合,这个大家一定要掌握并灵活运用。起承转合可谓我们中国人行文造句、与人沟通的语言逻辑,它不但在我们诗词写作中起着穿筋引脉的关键作用,小到一句话,大到一篇广告文案,其实都要考究作者起承转合的自居段落的架构设计能力,而不是仅仅只局限于诗词写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广告文案的写手最后也都会来上我的格律诗词写作课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方面内容可参考相关书籍。在我网上的诗词写作视频教学节目里借用很多案例也做了详细的解释,大家可以去观看一下。
节奏变化:主要指绝句和律诗里按逻辑或音律的断读,尤其是后三字的节奏安排,不能一种节奏一通到底,必须中间予以“截断”,产生节奏的变换,以体现音律意蕴的节奏变化的美。此点我发现很多交古典诗词写作的老师都没有强调,主要是自己都不会或不谙吟诗填词:
注意其中颜色字体的二一、一二、二二、三一断读的节奏变换,如砌墙,一定要错位开
注意其中颜色字体的二一、一二、二二、三一断读的节奏变换,如砌墙,上下砖块一定要错位开,否则入图片所示,中间的砖块没有错位开,一条线上下直通,如此墙一定不稳,落到诗上,也一定“不稳”,音律不美,有一种堆砌的“匠气”之感。
大平仄:由对联过渡到诗词,到了谋篇布局的阶段,要注意诗词里面除了以字为单位的平仄交替变化外(我姑且称为小平仄),还要争取一个以词、句、甚至阕为单位的大平仄变换。每个字按平上去入归分平仄,即四声的二元化,也可谓阴阳学说在诗词格律中的一个具体体现。正像字的平仄错综交替,可以带来音韵上的节奏美一样,不同词的色相、一句之内的意象、甚至整句、联乃至阕,都可以从不同的维度架构出一种大平仄的变化互换,带来意象上、架构上、意脉上、境界上的节奏之美!这方面的相关内容可以参考我的相关文章。
拗救:这似乎是一个诗词常见的话题,但鄙人20余年诗授的实战经验告诉我,初学者可完全忽视拗救,只要你严格按照所选诗词对联体式的平仄格律来填制,就根本无需拗救!到了中级阶段,熟练之后,诗词写得多了,偶遇“佳句”又不想改但确实出律了,就只能尝试拗救。那个时候再去就诗论救、因事研究完全来得及。当然王力老师所说的准律句是应该在一开始就掌握的。
更多规律技巧在我的知识课与实战课上都有体现,此处不在一一拷贝。
在掌握了诗的基础之上再去攻词就比较简单了。龙榆生先生的《词学十讲》是一本比较好的词类书籍,可重点研读一下。要掌握词之不同于诗的几个最基本的要点:比如说“诗余”的出身,长短句特性,更重旋律能入乐的特性,体式(词牌)固定且有一定声*彩调性等等。填词之法大致亦可按先立意,再依主旨选同频色调声情的词牌,反复吟咏诵读,直至“熟透”。如对该词牌较生疏,可寻其千古名篇案例反复读诵,熟悉其旋律、韵味、诗脉等特性后再动手。
多说一点,虽然古人历来有词比正格的诗低一格的观点,但当今语境下的今人则完全无此必要,应视二者同等经典与高雅,甚至从入乐谐律的角度,认为词更美过于诗亦无可指摘。
(四) 诗味境界
诗词作品的诗味、境界既是最难攻的,也是最具个人主观评判色彩的。很难在一篇小文章里说得清、说得全、说得准(特别是针对每个读者个体而言)。建议反复多读、多品、多练之外,还可多看周锡山老师的《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这本书非常好,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诞生后近百年各家精彩独到的见解集于一册。我是看了多遍,共振之处划了很多红杠,每次再读都可谓既是知识的加固,又是美学的享受。说的虽然是词,但于诗亦然。
四、 分步剖析一首诗词的关键创作过程
我们很多对诗词抱有浓厚兴趣但又从来没有诗词写作经验的爱好者都说,一开始总有一种天生的恐惧和畏缩心理,因为从未见证过一首诗词从0到成型的写作全过程,不知道一首好诗词到底是如何炼成的。所以我在教诗词写作课时往往开篇就以自己创作的《咖禅一味》七绝诗,给同学们演示剖析一下诗词创作的全过程,按关键步骤讲解一首诗词的实际诞生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先给大家吃个定心丸。步骤如下(具体操作时亦可部分循环或交错):
1.白话文立意
2.散点式遣词造句
3.根据成句初选平仄格式类别
4.细推敲词句,确认出处及用法准确性
5.成形后反复吟咏、感觉、修改、监理、优化
6.确定后“阴干”数日,再品读
总体:先立意,后创句,细琢磨,再求境!
1)咖啡诗白话文立意(灵感来源于“茶禅一味”):
同样被天地日月的雨水阳光滋养
跨洋过海,来到你面前
匠师百道繁琐的工序之后
只为能品得那时那地的本来真香
入口的霎那,天地之香与心香不二
要点(鼓励学员):情怀并无高低之分,普通人的立意并不输给大诗人,尤其是在对联、短诗领域!
2)散点式遣词造句:
所成型的第一句:
雨顺风和日月光
肥雨和、清风日月光,
3)初定平仄格式:
初稿:
雨顺风和日月光
肥雨和、清风日月光,
养成佳品渡重洋。
殷勤百作劝君饮,
合和淳心天地香!
然后过渡到:
膏、甘雨清风日月光,
匠成殊品过重洋。
殷勤烘萃邀君啜,
天地冰心不二香!
天地禅心不二香!
两瓣禅心一合香!
合契冰心动地香!
4)细推敲词句,确认出处及用法准确性,检查、监理:
膏雨、肥雨、甘雨、匠成、殊品、合契……
此处根据咖啡语境合理生造(创造)了两个词:烘萃,烘研。
乃烘烤、研磨、萃取之意。
5-6)反复吟咏、优化,成稿“阴干”数日后再品,得诗两首:
七绝 • 禅咖一味 (仄起入韵)
甘雨清风日月光,
匠成殊品过重洋。
殷勤烘萃邀君啜,
天地冰心不二香!
七绝 • 天香无上落心香 (平起入韵)
栽成殊品过重洋,
也沐甘霖日月光。
匠手烘研劝君啜,
天香无上落心香!
最后再强调一遍以下两点:
1)一定要学会高效利用当代科技成果给我们提供的便利(网络)工具
写诗词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而且某种意义上说,现在人学写格律诗词比古人更容易!因为我们有庞大的图书馆,有便利的各类书籍资料工具,以及各类在线数据库、词典,以及谷歌、搜韵、汉辞网、古诗文网等网络工具。所以我们一定要善于利用科技文明进化提供的诸多有益手段。并且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切现代科技成果提供的便利:
降低了专业中文博士的知识优势,放大了业余诗意情怀的爱好天赋!
2)一定要跟真正会吟诗填词有诗授经验的专业高手学
可以通过度度,以及比较大的一些知识分享平台,输入吟诗填词,诗词创作,对联写作一类的关键词,去找报名学员人数靠前的教授诗词写作的专业老师和课程。
另外很关键的,也是要看所选老师自己所创作的诗词对联作品的质量优劣、境界高低如何。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29 17:35
你的过去我来不及参与,你的未来我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