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20:36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17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传承和发展的,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因环境多样性而呈现丰富多元形态。
秦汉以后,中华大一统的思想逐渐形成,中原地区文化持续与周边地区文化交流交融,经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各民族文化深度融合、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
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使得中华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彼此借鉴,是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强大动力。
扩展资料:
《新疆的文化保护与发展》*,集中阐述了中国*高度重视新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现代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强调:“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中华文明沃土,既推动了各民族文化发展,也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产生于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文化,经过长期的交流交融,其民族性、地域性特点在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中获得包容和展现,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重要构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17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化的创造发展历程,就是各民族人民相互交往、团结奋斗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主体,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融合而形成的。中国历史上虽然屡经战乱,其中有不少民族之间的战争,但始终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是短暂的,统一是长期的,*是支流,统一是主流。各个民族之间存在一个共识,各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都是中国人,都有责任发展、弘扬中国民族文化。中华诸民族的区别,主要在于文化上和风俗上的差异。从血统上讲,他们之间经常有亲缘关系的相互融合,许多人都无法说情某个个人是纯粹的某一民族的人。文明时代初始的夏、商、周三代,都奉黄帝为共同的祖先。但周人的王族姬姓和舅氏姜姓都是出自西戎。后来由于他们入主中原,也就自称为华夏人。在汉族中长期流传的盘古开天地的传说,就是来源于南蛮中关于“盘瓠”的神话。一般来说,在各民族的相互联系交往中,相对先进的文化总会发挥更大的影响。所以,到春秋战国时期,楚人、秦人、吴人、越人、濮人、蛮人、庸人、舒人、巴人、蜀人等,不断接受华夏文化,成为华夏人。到了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的中华民族最终形成。
中国最终形成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与中国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中原大地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经济、文化的腹地。古人观念中的“中国”就是“天下”,“天下”就是“中国”,谁能统一中国,谁就“王天下”。因而历史上不管哪个民族兴起,不管谁搞地方割据,都念念不忘入主中原,最后统一中国。汉民族是这样,其他民族也是这样。元代、清代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不管哪一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中国皇帝自居,都是中国的正统,都收入国家正史二十四史之中。而且,不论哪一个民族的人当皇帝,都要吸收多民族的人才参加*及地方政权管理,都致力于维护大一统的国家*,使它的统一职能不断得到完善。
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开放与亲和,是推动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重要动力,使人们在“中华文化”的大概念下,不时发见各兄弟民族的不朽贡献。
我国三大石窟文化遗址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石窟,都始建于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河北名胜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是各民族古典建筑文化交融的结晶。是当年康熙和乾隆南巡时令画师把江南各地建筑名胜加以描摹,回京后仿造于承德。山庄中还有草原风格的蒙古包。普陀宗乘之庙是仿照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仿照扎什伦布寺,安远庙仿照伊犁固尔扎庙,普宁寺仿照*三摩耶庙。
???
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离*》篇名取自苗族诗歌。《敕勒歌》是北朝敕勒人斛律金用鲜卑语创作的,译成汉语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文学名著《红楼梦》是满汉两大民族融合的硕果。汉人古代服饰为上衣下裳,裳是裙子。男女都穿裙不穿裤。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穿游牧民族服饰,意在提高战斗力。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3页。】此次服饰改制运动,前后用了七百年时间。在科学技术方面,元代《万年历》的作者扎马鲁丁是回族,他是北京观象台的建造者、浑天仪等七种观象仪器的设计者。元代《农桑衣食撮要》的作者是维吾尔族的鲁明善。清代《割圆密率捷法》的作者是蒙古族的明安图。
唐朝实行各族人民“为一家”的民族平等*,是我国历史上文化融合的一个*期。长安是当时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中心。音乐舞蹈是文化交流的热点领域。隋炀帝时音乐分为九部——清乐、西凉、龟兹、天竺、康居、疏勒、安国、高丽、礼毕、除清乐和礼毕两部是汉族音乐之外,其余都是周边民族音乐。唐朝乐器有雅部和胡部的区别。雅部是中原传统乐器。胡部是西域传入的乐器,包括羌笛、胡琴、琵琶、腰鼓、碰铃、胡笳、横吹、五弦钹等。从康居传入的胡旋舞在长安盛行五十年。杨贵妃就是跳胡旋舞的好手。
让今人感受最直观切近的,莫过于民族融合在饮食文化的丰富与精深上的巨大推动作用。黄瓜、蚕豆、核桃、蒜等都是从西域少数民族地区引进的,这些果蔬至今在不少地方还叫胡瓜、胡豆、胡桃、葫(蒜有大小,大蒜为葫,小蒜为蒜。――《尔雅翼》)。汉朝的宫廷内外都有胡食。唐朝时,胡食在长安出现鼎盛局面。李白有诗描写胡食盛况:“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尊。”(《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少数民族饮食中,清真菜是影响较大的一种。涮羊肉、烤牛肉、葱爆羊肉等都是清真名菜。现仍流行的著名少数民族饮食无法尽数,常见的有:维吾尔族的手抓饭、烤全羊、烤肉串。蒙古族的手把肉、马奶酒。朝鲜族的冷面、泡菜、打糕。藏族的酥油茶、青稞酒。傣族的竹烧鱼、竹筒糯米饭。壮族的酥鸡、豆腐圆。侗族的泡米油菜、糯米苦酒。……
在多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中,华夏文化起着内核的作用。历史上无数民族进入中原,不断丰富华夏文化的内涵,同时也相继融入中华文化的大系统中。北朝魏孝文帝是鲜卑人。他断北语,宗儒学,改姓氏,易婚俗,均田地,明令:“三十以下,语音仍旧,降爵黜官。”【胡兆量等:《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4页。】契丹人和满人就更有“超前意识”,在入主中原之前已经习读汉书、汉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04:18
中国文化是群民的 而非是哪几个人的 同样的 中国文化也是各族人民的 而非是哪一个民族的